就在苹果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之后,国内A股市场中的苹果产业链个股也在弱势行情中,成为了一股清流。
特别是上周四午盘后,歌尔股份的大涨带动消费电子板块整体走高。但是,观察苹果产业链可以发现,现在的苹果概念股和过去那种同涨同跌有了很大的区别,更多是一种局部结构性的行。
同时,上周五晚间,受到特朗普政府暗示美国企业可在中国使用微信的消息,腾讯ADR短线飙升,日内整体涨幅超过5%,刷新8月6日以来盘中高位至69.80美元。本周一苹果产业链全线走高。
那么,投资者究竟该怎么选呢?
根据最新的IDC季度报告显示,Q2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总出货量约2.765亿台,同比下滑16.6%。其中华为以5580万台拿下第一,份额达到20.2%;三星出货量5400万紧跟其后,份额为19.5%;第三名为苹果,然后是小米、OPPO 等国产手机厂商。
从同比来看,华为同比+9.5%,苹果同比+11.6%,是前5名仅正增长的两家公司,并且苹果同比增速更高。
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了8个国家第二季度前五名智能手机的销售榜单。报告显示,在中国Q2销量占前五的手机分别是:iPhone 11、OPPO A8、荣耀9X、VIVO Y3和华为Mate 30 5G。
同时,今年苹果推出了新款SE机型后,在安卓机纷纷年中砍单之际,苹果凭借着SE机型销售超预期,而追加订单,成为手机产业链中为数不多的亮点。
根据 IDC 的数据,2019 年全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 3.365 亿部,其中苹果小米三星出货量位居前三,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就是智能手表和耳塞式设备,苹果稳坐出货量第一的位置,未来随着Apple Watch Series 3 的降价以及 AirPods Pro 的推出,苹果在短期内或继续保持主导地位。
TWS则继续处于爆发阶段,根据CounterpointResearch统计TWS无线耳机的市场渗透率仅为 15%,渗透率较低,因此受疫情影响极为有限,2020年TWS耳机市场仍然能够维持高增长。
TWS耳机出货量
其中,苹果AirPods则占据市场接近50%的份额,一家独大,在去年Q4的促销大季中,都占据了41%的市场份额。
2018 年/2019 年 Airpods 出货量约为 3500/5500 万台,国盛证券预计,预计 2020E AirPods 的出货量为 9000 万台,2021 年有望达到 1.5 亿台,出货量同比分别增长 63.6%/66.7%。
19Q4品牌出货量
因此,在消费电子深受疫情打击之际,苹果产业链反倒成为了业绩确定性最强的板块。
如今的苹果产业链早已是今非昔比,很难再像以前那样同涨同跌。
由于,苹果产品的多元化,特别是可穿戴设备成为了新的增长点后,得耳机者得天下。像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这类给苹果组装耳机的公司,成为了市场资金追逐的对象。反倒是一些传统的手机组装公司,明显跑输市场。
同时,由于手机品牌的多元化,原先苹果产业链的公司,开始更多的切入安卓手机,其中华为链开始逐渐蚕食原先的苹果供应商。例如,顺宇光学的华为营收占比高达30%,这也成为了其下跌的主要推手。
最新的消息显示,苹果开始逐渐在印度开设组装厂,并且要求将不少台湾代工厂商转移至印度生产手机,这无疑是给国内产业链形成压力。因为,手机产业链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链,之前许多企业都聚集于国内,主要是在于供应链的流程较短,哪怕是人力成本开始上升之后,生产效率依旧能覆盖成本的提升。
如今,关税引发的供应链迁移正在加速,这无疑对苹果产业链来说是一大打击。
从苹果最近的动作来看,在让台资厂商转移至印度开场之后,开始扶持国内厂商。
例如,立讯收购纬创在国内的厂房;蓝思科技宣布收购可成泰州两座厂房,补强金属件实力,垂直整合结构件产业链。
这一系列的动作都说明,苹果开始有计划的扶持国内厂商,并且取代台资厂商离去后的空白。站在苹果的角度来看,通过持续缩短供应链、简化供应链管理,将不同零组件进行整合,减少管理与采购成本,以此挤出更多利润。
从立讯精密的一系列动作来看,其成功从AirPods切入iPhone和iPad的部分组装,都说明苹果在分散全球产业链的同时,并没有忘了国内厂商的重要地位,像立讯精密这类头部公司的业绩,也出现稳步的增长,成为消费电子为数不多的上半年亮点。
根据中国证券报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1日晚7时,A股苹果概念公司中,有18家公司披露半年度报告。上半年,18家公司全部实现盈利。超声电子是苹果公司的PCB供应商,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27.90%;歌尔股份是苹果AirPods系列产品组装生产厂商之一,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49.05%。
既然上半年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阶段,苹果产业链基本都扛下来了之后,下半年的消费复苏和新品发布,无疑将会对苹果产业链产生积极正面的作用。
考虑到苹果供应商一般提前三个月开始备货。那如果,真像市场传言的那样,10月份新产品上线后,苹果供应链三季度的业绩依旧会保持强势状态。
因此,在产业链变化多端的情况下,挑选业绩确定性最强的细分龙头,依旧是主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