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中兴齐发「全面屏」,屏下摄像头专利战打响

小米中兴齐发「全面屏」,屏下摄像头专利战打响

2020-09-04 09:5936氪 合作伙伴
手机领域的任何一项创新,放到现在都是值得鼓励的。

安卓苹果阵营的快充之争还没告一段落,围绕屏下摄像头的战争又快打起来了。

老牌手机厂商中兴要在9月1日发布全球“第一款屏下摄像头手机”的话音刚落,销声匿迹很久的TCL就传出来已经有了相关的手机专利。站在主流阵营的小米也不愿认输,随即站出来表示会在明年正式推出量产机型。

屏下摄像头这个概念其实很早就被提出来。早在2018年,华米OV三星苹果都已经纷纷公布过各自的屏下摄像头专利,而且各自的技术路线也各有趋同之处。

但是,要让前置摄像头隐身太难,其中夹杂了很多材料、成本和兼容技术的考虑。厂家对全面屏的追逐从未停息,当中也衍生出了很多折中方案:刘海屏、升降式摄像头、双屏、挖孔屏,都是手机厂商们的十八般武艺。

全面屏有多难,手机厂家们就有多拼。

全面屏前夜:安卓厂商的十八般武艺

全面屏的终极方案是屏下摄像头,这一点在业界已经达成共识。不过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只是靠手机厂商一方就能拉动的,除了贡献方案,还需要供应链拿出更合适的材料。

全面屏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16年被真正提出。在屏下摄像头出现以前,全面屏的演变经历了一些很艰难的阶段。

如果把刘海屏做一个划分,在此之前安卓阵营的方案五花八门,但基本都是在通过调整手机上下左右边框来放大屏幕。比如小米MIX就曾经尝试去掉”额头“,设计了一个大下巴的模块,屏占比到了90%以上,其他安卓机型也在跟上,用缩短上下左右边框的设计的方法放大屏幕。

苹果一直是手机厂商们设计的风向标,iPhone X的把刘海屏设计把安卓阵营一起拉入了刘海屏时代。直到现在,苹果一直没有放弃这个设计,还把脸部识别模组、前置摄像头一起丢进”刘海“,不过很明显的趋势是,iPhone最近两年的刘海正在慢慢变小。

不比苹果旗舰机型不敢贸然尝试,安卓阵营包袱更轻,旗舰机型也不是多数,所以在2018年开始,安卓阵营又齐刷刷开始做对屏幕做了更机械化的改进——智能手机似乎一夜之间进入到了以前功能机“百花齐放”的时代。

OPPO和vivo最开始把升降式镜头引进到手机中,OV的思路比较趋同,但设计还是不太一样:OPPO Reno用的是侧式旋转升降式结构,前置摄像头展开就是一个大扇形;vivoNEX则比较“规矩”,选择的是电动升降式摄像头的设计,前置摄像头的模块比较小。这种设计直到现在在部分便宜的机型上也还可以见到。

OPPO(右)、vivo的升降式摄像头采用了不同的设计,最终都是全面屏呈现 图片来自于wonda mobile

小米和荣耀彼时又则致敬了”滑盖“的概念,2018年的小米MIX3、荣耀Magic2都是把前置摄像头做了个滑盖式设计。

滑盖和升降式方案下,手机屏幕虽然完整,但手机的形状也不再流畅。当然也有一些手机厂商提出了”双屏“这一非异形方案,比如努比亚Z20、vivo NEX双屏版——背面多了一块”增生屏“,想要自拍的时候只需要把手机旋转用后摄拍照。

小米MIX3(左)/努比亚Z20海报 图片来自官方

不管是”升降“还是”滑盖“还是”双屏“式的全面屏,这些尝试勇气可嘉,至少比现在千篇一律的手机都要有意思得多,但到现在一直没留下太多记忆点。魅族黄章盖曾经辛辣点评过这段时期的手机厂商的十八般武艺,他认为这都是”穷途末路的设计”。

原因可能是,这些其实并不是技术层面的突破,而是通过改变机械结构实现的伪全面屏——为了让前置摄像头隐身反而又引入了更多的物理模块,滑盖式/升降式摄像头很容易积灰,也容易卡住摔坏,双屏虽然延续了手机设计一体化的风格,两块屏幕发热快又耗能。

伪全面屏很难得到市场认可,安卓阵营在屏幕设计上的又一次对齐是在挖孔屏出现以后。

在屏幕打孔的样式有很多,所以挖孔屏的类型也有很多,水滴屏、珍珠屏、美人尖等等。挖孔屏存在已久也是因为这算是兼顾拍照和屏幕使用的最中规中矩的方案。不过,打孔破坏屏幕完整始终不是手机厂家愿意看到的。在挖孔屏出现以后,前置摄像头不再是各家宣传的重点,另一边也不约而同开始了对屏下摄像头的研发。

前置摄像头隐身,没那么简单

自拍一直是手机最重要的使用场景之一,既然前置摄像头无法取消,那么就要让它尽可能隐身。但现实没那么容易。

传统手机屏幕的大致结构包括背光层、液晶层和玻璃面板。屏幕本身和摄像头之间的矛盾在于,如果不简单粗暴打孔,屏幕的透光性和屏幕显示之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屏下摄像头直到最近两年才被频频提及,一个关键的前提就是手机屏幕材料有了很大的改进,从LCD慢慢过渡到OLED屏幕。

和传统的LCD屏幕不一样,OLED的每个像素点都是可以自发光,节省掉背光的结构,所以更精简纤薄,透光率也可以做到更高。透明OLED材料也是可能实现的方向,比如小米前段时间的透明电视。

唯信诺此前给出的屏下摄像头手机屏幕构成 图片来自官方

不过,难点在于,拍摄对光线的需求很强,OLED材料也还没有达到要求——更高级别的AMOLD的透光率只有5%。而且现阶段OLED或者更好的材料也存在产能不足、价格太贵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屏下摄像头技术现在其实还不是一个成熟阶段,需要打磨的问题还有拍照效果太差、摄像区部位不够隐身、成本太高等。

比如,中兴这次和微信诺合作的第一款量产的屏下摄像头机型Axon20,起售价是2198元,价格不算太高,不过中兴的屏下设计工程师王吉思告诉36氪,这块新设计的屏幕成本就占到了整个机型的一半左右。

所以为了控制成本,中兴的手机最终也只是退而求其次用上了骁龙765的芯片。36氪上手体验了之后发现,虽然中兴也用相关的算法改善后期成像、用透明度更高的屏下阴极材料,但最终成相其实还是难以避免出现微弱起雾和偏色的现象。

中兴Axon20售价 图片来自官方

此外,早在去年OPPO其实也和华星光电做出了一款屏下摄像头的概念机型。也有媒体指出,这款机型上,摄像头区域还是很明显,在强光下摄像区还是若隐若现。

正如沈义人今年在微博上预警:“现阶段屏下摄像头大家不要把预期放的太高,无论是屏幕下的屏下视觉效果还是前置的自拍效果,当成有趣的尝试,新技术的演进道路肯定是曲折的”。

其实在中兴正式推出之前,华米OV已经在最近2018储备了不少的技术专利。纵观各自的技术路线,其实都离不开采用更透明显示材料的引用或者做分区域设计。

华为和小米的方案更一体化。小米2018年11月份传出的专利中,用的就是一块”隐视屏“:拍照的时候玻璃是透明的,不拍照的时候又会变成正常的屏幕;华为的专利则是用电压调节屏幕的透明度。

vivo和魅族的思路比较一致,是用不同材料拼贴成一块屏幕。前者前置摄像头的区域用的是一块很薄、透光率很高的PMOLED屏幕,后者则是透明特性的石墨烯屏。

在快充大步落后的苹果,在屏下摄像头上也在跟进,在2018年6月份已经有相应的专利流出,到现在都还没有在具体机型上应用。不过苹果自己也在和供应链研究屏幕材料,如果microLED可以量产,透光率或许也可以大大改善。

回想一下,手机快充从概念提出到实现100W以上,用了两年时间,可以预见的是,明年和未来还会有很多屏下摄像头机型的落地。

其实,围绕在屏下摄像头身上的另外一项争议是——这更像是手机厂商的专利自嗨,用户到底需不需要这么极致的全面屏。

挖孔屏之下的手机换机周期已经拉得很长,说明这已经是一项在商用层面很成熟的产品。屏下摄像头并不是一项很切中痛点的创新,或者说,大部分非极客消费者并不会多计较屏幕的全面完整,完美的拍照功能才是选择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电子产品的发展势必会经历从“用户需求大于技术”再到“技术远大于用户需求”的技术过剩阶段。手机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可以明显感知到的是,最近几年手机已经很久没有激动人心的创新,基本都停留对用户体验的改善上。在这个背景下,包括屏下摄像头在内的任意一项的尝试,其实都是道路崎岖且值得鼓励的。

*本文作者邱晓芬,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36氪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