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三花淡奶,冲垮了「合成食品」的遮羞布

一勺三花淡奶,冲垮了「合成食品」的遮羞布

2022-10-26 17:31Newseeders 合作伙伴
几十年来亲妈都没能劝明白的事,可算是被这届年轻人自己悟明白了。

最近一则视频火了:

熬了2小时羊汤未变色,一勺“三花淡奶”瞬间让汤底变成乳白色,一旁掌勺30年的老师傅傻了眼:“这不是骗人吗?”

继“三花淡奶”后,浓缩羊膏、豚骨香膏、芝麻精油调芝麻酱等绝活亮相,食品添加剂之间不断调配、混搭,不仅能做成肥瘦相间的牛排,还能制成燕窝、奶茶、蜂蜜.......

合成食品的热度不下,视频博主刘怂的粉丝量已高达413.8万。

与此同时贩卖烤面筋的“辛吉飞”也横空出世,他带来了一系列“科技食品”,标志性的歪嘴表情及魔性的那句“科技与狠活儿”让他在30天涨粉600多万,二人合力拉高了“海克斯科技”与“科技与狠活”的亿级热度。

辛吉飞、刘怂被网友戏称“东北绝命毒师”,2位博主的视频彻底粉碎了年轻人对外界美食的美好幻想,甚至在超市货架旁形成一道配料表风景线:

几十年来亲妈都没能劝明白的事,可算是被这届年轻人自己悟明白了。

1

“海克斯科技”的生命源头

“海克斯科技”一词原出自《英雄联盟》,特指一种魔法和科技融合的*技术。

糖水加香精可以合成蜂蜜、没有肉也能做淀粉肠、明胶片混合糖浆制成燕窝....辛吉飞的视频通常以幽默的开头,品尝食品时歪嘴魔性的表情,最后以用纸巾捂着嘴冲去厕所为结尾。

有时甚至全副武装,戴上防毒面罩和手套,如同做化学实验般切身体验勾兑出来的“大厨口味”。

而他的“化学操作”为广大网友们掀开了餐饮业的遮羞布:

玉米之所以软糯香甜是因为在水中加入了甜蜜素、玉米香精,淀粉肠不止是淀粉,还有大量的香精、红色素和卡拉胶;芋泥奶茶之所以奶味十足,也全是脂末、奶精等食用化学原料勾兑的……

而合成食品远不止这些:虾仁、燕窝、牛肉粒、蜂蜜,无需原材料仅靠食品添加剂和淀粉就能制成,更甚的是其味道竟比原主还鲜美。

和辛吉飞并驾齐驱的刘怂作品是另一个画风:他没有过于偏激的语言及表情,而是有位老师傅常与他“搭戏”,每次见刘怂巧用食品添加剂后,老师傅都会表示惊讶与不满。

他更多展现的是两代人对食品“魔法”的观念差异,做凸显与弥合,而非一味的批判。

虽然同为食品界“教主”,抖音对二人的态度截然不同:刘怂被平台赋予了更多的包容,而辛吉飞的视频由于热度过高,他甚至接到了官方客服的电话,要求他转变视频的创作方向。

对此他非常不满,一气之下注销了自己900万粉丝的账号,带着他的“科技与狠活”投入快手的怀抱。

“没指望靠(账号)挣钱,销了就销了。”辛吉飞在一次直播中表示。

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他们的视频存在夸张,更是在贩卖食品安全焦虑,通过制造舆论来获取流量,因为这样的舆论已经反射到了企业身上。

海天酱油被网友扒出配料中含有“可以引起人流口水”的苯甲酸钠,还被扒出海外售卖的产品与国内不同,被网友判“双标”。

海天再三发布的澄清声明全都石沉大海,甚至被火上浇油:海天味业参与起草酱油行业现标准。海天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确实有些不合理。

辛吉飞在注销账号前曾发布声明表示,其初衷是为了“劝解朋友们注重饮食健康”,但他夸张的表演确有诱导之嫌,但更多的,是我们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无可磨灭的心理阴影。

事实上,食品添加剂没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滥用的商家。

2

食品添加剂背黑锅!

国人“恐食品安全久已”。

从三聚氰胺奶粉到瘦肉精,从地沟油到土坑酸菜,再到烧不化的雪糕和假燕窝,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信任被消磨,尤其是看不见的“真相”。

在2位博主的“黑科技”视频和专家苦口婆心的劝诫面前,人们显然更相信前者,但我们得对视频内容保持清醒的判断,因为并不是所有添加剂都是“科技与狠活”。

比如辛吉飞每每在食品中添加一次味精,他都会脱口而出一句“头发掉光光”,并称加味精和加农药一个道理。但早在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已将味精列入“最安全”类别,甚至只要不嫌齁得慌,你可以用味精拌饭吃。

此外他持续传达肉质必掺水,商家非好人的观念,塑造自己对抗资本的平凡英雄形象,将餐饮业“一棒子打死”,对大部分商家造成误伤。

往轻的说是带动群众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往严重的说就是在磨灭餐饮业的信心。

科技与狠活更多的曝光点,是违规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商家,而非添加剂,餐饮界勾兑的情况也*非普遍现象,适量的食品添加剂也是合法合规,对健康无害。

甚至可以说,食品添加剂是中国发展多年的食品工业进步的重要标志。

它可以改善食品色香味,调整食品营养组成,改进加工条件,最重要的是可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质期,据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朱明大致测算,我国粮食、果蔬、肉类和水产品每年腐烂的损失高达40亿。

因此最饱受人诟病的食品保鲜剂、防腐剂并非洪水猛兽。

只要将添加剂的用量控制在国家安全标准内,它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微乎其微。

江南大学食品专业的华霄教授曾作出科普:“食品添加剂典型的用量都在1%以下,在这个水平上,正常饮食很难出现长期大剂量摄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不可能出现合法食品添加剂带来的健康危害。” 

他还放出了一组数据表示,食品添加剂已经被应用到了97%的日常食品中。但评论区却是一片:你敢自己吃吗?敢给你的孩子吃吗?

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21年我国的食品添加剂行业产量高达1197.15万吨,同步增长了13.26%,增速稳定,且行业产量产增速远高于产值增速。

同时随着消费者对预制、饮料、速食等产品接受程度的提升,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相关监管制度逐渐完善,市场对食品添加剂的需求也不断上涨,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接受度更高,更成为了中国资本投资青睐赛道之一。

因此让“配料表大军”焦虑的根本不是添加剂,而是商家是否存在违规滥用、使用化工原料的情况。

诸如“三花淡奶”羊肉汤,原为雀巢旗下的浓缩牛奶制品,酷似炼乳,常常用在甜品、浓汤之中,因此使用合理剂量的“三花淡奶”是合法合规的。

但在刘怂的作品中,他用三花淡奶伪造羊肉汤汤底,如果涉及商业并告知消费者该羊肉汤是“熬了一夜”的成果,就存在欺骗消费者的情况,属于违规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范畴。

3

不可取的盲目抵制

人们之所以无法正向看待食品添加剂,或许是被持续的食安阴霾笼罩着。

一面是企业明知后果依旧我行我素不计后果,一面是消费者被表面营养元素蒙在鼓里,非公开不透明的成分让消费者沦为摇钱树下待哺的幼鸟,花自己的金钱给自己喂“毒”。

今年上半年,市场部门对市面上销售的全部34大类食品进行了抽检,其中食用农产品及餐饮店面的食品不合格率有所上升。

这具体体现在制作过程中,也就是辛吉飞口中的“科技与狠活”。

今年福建破获一起为给熟食增香向卤制烤鸭中放入“地下调料”的商家,此外还找到了日落黄和胭脂红的着色剂,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这两款着色剂、“地下调料”均属于非法化学添加物,二人双双被刑拘。

可以说,最后获利*的是制作配料的生产厂家。

在购物软件搜索增香剂、去腥粉,商品多为1斤/50元的价格,更有甚者摆出了面议的价格,多数商家都摆出了“正规渠道生产和销售,可以提供产品的检测报告、食品生产许可证等”的字样。

在他们的配料表中如出一辙的显示含有食品用香精、食品用香料及食品用香料辅料,若未表明配料表及参考用料、产品用途的,便很有可能是问题产品。

据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2年我国调味料市场规模将达5133亿元,行业整体利润在20%%-35%%之间,利润虽小但市场需求极大,80、90后新中产消费者每周外出用餐3-4次以上的比例为64.2%,这也推动了调味料市场的发展。

而合法用量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法造成伤害,我们更多的担心源自于食品标签的不严谨及配料用途的真实性。

有网友曾表示不愿接受有食品添加剂存在的世界,但实际上没有了食品添加剂,我们将会倒退至原始的小农社会。

只能吃到当地现采的蔬菜大米,没有零食果饯,肥宅快乐水、肯德基、麦当劳也不再存在,甚至中国人的“社交神器”焦糖瓜子、常喝的农夫山泉矿泉水也没有了市场。

“我认为是消费者过于紧张了。”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曾庆孝认为,“大众对食品安全常识的缺失及对市场的不信心导致这样的局面。”

在食品安全、商家欺诈、营养不达标三种常见的食品问题中,人们*的底线便是食品安全,我们常年响应“民以食为天”、“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号召,已经习惯将3类食品问题混为一谈,造成自身焦虑。

但事实却是我国的食品安全环境总体向好,“一棍子打死”的行为不可取。

对于商家而言,应当公开透明的告知消费者用料的具体情况;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通过商家公布的数据进行判断后选择就餐;对于调味料的生产厂家而言,则需严格把关原材料的来源及用量。

我们应放下对食品添加剂的成见,在人们对生活质量水平要求渐高的时代,更便捷的用料正是技术进步的标志,也是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

而盲目抵制食品添加剂就和人们早前恐惧科技、工业化如出一辙,我们应清醒、客观的看待新兴科技成果,而不是被流量带着走。

*本文作者经观,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新芽NewSeed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