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了半数国人的冬日暖意
“今天开车来海宁了,买了两件皮夹克,哎哟便宜得不得了喔!”趁着周末,徐哥和妻子一起驱车从杭州来到嘉兴海宁皮革城,购置新年新衣。
两手拎着大包小包满载而归,徐哥对即将到来的春节充满了期待。
春节前一周,全国各地迎来寒潮,加上“新年换新衣”的传统习俗,毛衫、羽绒服、皮草等冬衣销售紧俏。
而你购买的冬衣,或许大多出自这个并不太冷的二线城市——浙江嘉兴。
嘉兴的海宁、平湖、桐乡,3个县级市承包了半数国人的冬日暖意。
“金庸老家”海宁,近5万家皮革企业分布在这个百万人口的县城,我国年产9900万件皮革产品中,有1/3出自海宁;距离海宁车程不足一小时,就能到达羽绒服的天堂——平湖,全国八成以上的羽绒服产于此,在这里,薄款羽绒通通60元一件带走;乌镇隔壁的桐乡濮院镇,坐拥中国摊位最多、出货量*的毛衫市场,吸纳了超过7000家经营户,市场年成交额连续3年超过千亿元。
临近春节,嘉兴服装城的档口里,正是一派热火的新年景象。抓紧年末旺季前来拿货的批发商络绎不绝,零售客人试穿新衣挑花了眼,另一边的穿版模特对着直播镜头滔滔不绝。
过年买新衣?来这里就对了。
△ 海宁皮革城内,顾客大包小包满载而归。(时代周报记者 王晨婷/摄)
01
“三分天下”
嘉兴的服装产业有着悠长的历史。
位于太湖以南,嘉兴自古以来就是蚕桑种棉的肥沃之地。东汉时,嘉兴一带生产的“越布”就曾受帝王青睐,成为贡品。
到了明清时期,桐乡的濮院以出产洁白细密的“濮绸”闻名,被称为江南五大名镇之一。据编撰于清光绪年间的《桐乡县志》记载:“轻纨素锦,日工月盛,濮院之名,遂达天下。”
民国年间,嘉兴工业史上地位*的绢纺厂成立,与南湖烟雨楼隔湖相望。它是嘉兴最早的现代化丝绸厂,也是中国人自办的*家绢丝纺织厂。*时期,绢纺厂肩负起嘉兴市30%的地方财政。
上世纪60年代,毛纺厂在绢纺厂南边成立,也迅速成为了嘉兴纺织业的骨干,在上世纪70年代初曾创下3千多万元一年的高产值。
但要达到如今桐乡毛衫、海宁皮革、平湖羽绒“三分天下”这样集聚又默契的格局,自然形成并不现实。
桐乡濮院大约是其中最早找准细分“风口”的。1976年,濮院弹花生产合作社购置了3台手摇横机,*件濮院羊毛衫就此诞生。此后,家家户户摇起横机,带着织好的羊毛衫在路边摆摊售卖,“羊毛衫市场”逐现规模。
1988年,当地政府集资58万元,在濮院镇主要的交通公路旁,顺势而为建起一个面积超过4300平方米、容纳50多间商铺的羊毛衫交易市场。客商纷至沓来,濮院逐步成为中国*的羊毛衫集散中心。
比起老少咸宜、日常必备的羊毛衫,海宁皮革的故事则离不开流行文化的传播。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欧美、香港明星的影响,一袭皮衣成为潮流的代名词。
敏锐察觉到市场需求,在上海做皮革工人的海宁人回到家乡,在小镇周王庙架起了当地*台制衣机器。皮革的气味渗入家家户户,小作坊里悄悄挖出了*桶金。在全国大建市场的高潮中,海宁皮革城于1994年建立,并在两年内迅速实现初步繁荣。
与此同时,平湖市已经拥有了*批服装加工厂。新世纪初,平湖已成为国内*的县(市)级出口服装制造基地。
“世界百件衣,平湖有其一”,服装订单接到手软的平湖,其实并没有在一开始就考虑钻研细分品类。
从服装市场的命名也可看出,对比“濮院羊毛衫市场”“海宁·中国皮革城”,兴建于2011年的平湖服装市场直接以“中国服装城”命名。
然而,现在的服装生意已经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一路狂飙。用工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代加工瓶颈逐步显现,平湖服装企业的订单开始出现流失的迹象。
平湖·中国服装城常务副总经理吴学全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外贸型服装与国内需求很难做到兼容与匹配,我们根据商户的反馈,对服装城品类进行调整。羽绒服的性价比较高,受到各地客商青睐,于是当机立断,打造了以羽绒服单品为主的交易区。”
由此,平湖与羽绒定下正缘。2015年前后,平湖单点切入附加值较高的羽绒服赛道,并大力发挥集群效应,迅速扩大羽绒服产业规模。服装城则朝着“中国*原创羽绒服一级采批市场”的目标进行冲刺。
02
一条街上开五家新店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今天的嘉兴服装产业,已经形成三大成熟的集聚中心。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布的2022版重点培育纺织服装百家品牌名单中,平湖羽绒服装成功入围,成为浙江省内*入围的区域品牌。
年关将至,在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开档口的老汪,来到了平湖服装城扫今年的*货,“做服装的人都晓得,进羽绒服要到平湖来进。”年前也正是服装城内档口做更多零售生意的时候。
零散客人挤满店铺,老板也乐意忙碌:“可以早点清完仓放假了”。
寒潮来袭,让这个冬天成为销售旺季,当地物流包裹从每日的1000余包提升到了6000余包,客流量从日均7000左右人次提升至26000左右人次。
今日的濮院羊毛衫市场,也早已从路边的散乱小摊,发展为占地1.5平方公里的濮院镇羊毛衫产业集群。在这个户籍人口不足5万人的小镇里,每年有近7亿件羊毛衫销往全国各地。
单论市场,濮院里就有高端的国贸中心、时尚中心,中端的世贸大厦和中央商城、工贸大道,以及价格更为低廉的聚发尾货市场、洪合市场等等。
各家档口门前的货包垒起小山,看似平平无奇的20平米小店,一天的出货量都能达到几千件。濮院镇人民政府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彭振介绍,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出台后,濮院羊毛衫市场客流量环比增长三成以上,成交额环比增长四成以上。
△ 图源:社交媒体截图
在海宁皮革城,总建筑面积已近百万平米的皮革市场近期重焕新机。在皮革城C座的皮草广场内,一溜街上有三五家都是新店,“开业大卖”“先赚一个亿”的花篮簇拥在新店门口,传递着欣欣向荣的朝气。
往来客人络绎不绝,店主趁着午饭时间还在细心地挂烫皮草大衣。
“我们在这里开店刚好十年。皮革城的店大部分都是厂家直销,没有中间商,拿货成本低。最近人流量恢复了很多,快过年了也稍微人多一点。”一家档口的店主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球规模*的皮革专业市场、生产基地和贸易集散中心,海宁皮革城已从单一交易市场发展成为全产业链服务平台。
在海宁,除了遍地可见的大小皮革市场,辅料市场也不时可见,拉链、印花一应俱全。
△ 海宁中国皮革城建筑面积达17.3万平方米,一天根本逛不完。(时代周报记者 王晨婷/摄)
03
转型与破局:“诚招穿版模特”
疫情之后迎来旺季,嘉兴服装业的消费元气持续恢复。但从长期来看,这三个县城也都面临着转型新困境。
对于海宁来说,困局最为明显——皮衣皮草不再那么“潮”了。
“我是海宁周王庙人,也就是皮革*村,从小家家户户都小作坊做皮衣。”2012年,小杨开始自己经营皮革生意,但在他看来,2012年前后就是海宁皮革生意的*了。
“现在穿皮衣皮草的人少了。我们基本上都是做批发,这些年也有给线上直播间供货,但是总订单量还是越来越少了。前几年营收很轻松就能破百万,现在没有了。”
△ 小杨经营的皮革厂大多生产基础款皮衣,这样的皮衣批发价*不足百元。(时代周报记者 王晨婷/摄)
皮革行业曾是海宁的支柱产业,年产值占地方GDP的比重最高曾达30%。但近年来,海宁培育晶片、半导体、新材料等新兴制造业,对皮革的依赖程度逐步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海宁市商务局副局长蒋大胜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目前海宁皮革出口量极低,大部分做的都是内贸生意。
国内需求减少的情况下,环保压力增大、综合成本增加,海宁皮革的进一步突破方向难寻。
海宁皮革城的生意虽仍红火,但在海宁火车站出口附近的几个零散的皮革市场,大多数商铺已经关门。小杨告诉记者:“没考虑过转行,别的也不知道做什么,先走一步看一步。”
与海宁不同,对于市场需求依然旺盛的桐乡濮院羊毛衫和平湖羽绒来说,“大而不强”、品牌薄弱则是它们共同的困境。除了加大力度推进原创设计、鼓励品牌孵化,寻求出口、转型线上是如今的主要解法。
濮院羊毛衫在度过前两年出口订单下滑的难关后,迎来了产销旺季——受气候环境变化和欧洲能源危机影响,桐乡毛衫比往年更受欧洲欢迎,尤其是厚实的羊毛衫类服装。
数据显示,濮院2022年全年预计完成羊毛衫市场成交额1069亿元,其中线上成交额514亿元,继续保持千亿市场规模。
在平湖·中国服装城的店铺门上,不时可见张贴着的招聘启事:“诚聘穿版模特”。在服装档口里,最忙的也不是老板,而是穿版模特。
模特们快速地在直播间的镜头前展示最新款商品,经销商、零售消费者则通过线上选品下单。在市场周边,直播基地也正迅速兴起。
除了商户自己积累的线上线下客户,平湖中国服装城也打造了自己官方的全渠道运营平台——“羽仓”小程序。客商只要进入“羽仓”,就能实现线上看货、便捷下单。目前,“羽仓”已上线超过1600个店铺。
△ 平湖中国服装城打造的全渠道运营平台“羽仓”,净销售可以在线上简易拿货。(图源:网络截图)
从千年前的精美丝织到作坊简制的粗衣,再聚起火种,逐步出打造千亿集聚产业,嘉兴的县城正从传统的服饰制造行业升级而来,转型成为“战略性时尚产业”。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嘉兴市“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要布局高端时尚产业,建设长三角时尚名城、健康之城。加强品牌建设,形成一批高端时尚品牌和*时尚企业,提升时尚产业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和横向跨界整合,提升时尚产业增值能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时代周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