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刚刚跑出一个超级独角兽。
投资界获悉,华润微近日披露子公司增资方案:润鹏半导体拟增资扩股,引入大基金二期、国调基金二期等一众外部投资者,拟募集资金总额为126亿元。按此计算,润鹏半导体估值将达到150亿元。
这当中,深圳色彩浓厚——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引导基金、深圳宝安区引导基金等国资机构集体出手。据悉,润鹏半导体成立于2022年6月,由华润微与深圳市地方国资共同出资设立。成立刚满一年,公司就已肩负起了预计耗资220亿的深圳300mm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
如此大手笔,这是深圳在重大项目引进上的一个超级案例,也是大湾区在半导体产业链上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更是眼下全国招商浪潮下的一缕真实写照。
成立满一年
深圳最快独角兽出现
润鹏半导体的故事,始于母公司华润微。
1983年,原四机部、七机部、外经贸部和华润集团联合在香港设立香港华科电子公司,建立起中国首条4英寸晶圆生产线。随后十几年,华科电子开启“买买买”模式,先后整合上华科技、无锡华晶、中航微电子等企业,2006年通过注资实现港股上市,并更名为华润微电子。
浮浮沉沉,华润微后来选择退市。直至2020年2月,华润微重新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科创板红筹第一股。
作为国内最大的功率半导体大厂之一,华润微的生产运营模式是纵向一体化的IDM模式,类似于美国的英特尔,这会极大带动相应的半导体设备、材料等产业链的发展。因此,华润微这几年在各地政府中颇为抢手,也顺势开启了“长三角+成渝双城+大湾区”的布局。
正是在这样背景下,润鹏半导体在深圳的推动下应运而生。资料显示,2022年6月,润鹏半导体由华润微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与深圳市地方国资相关法人等在深圳市共同出资设立。
根据公告,润鹏半导体主要任务是负责建设华润微电子深圳300mm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即“深圳12吋线项目”)。这是一个耗资巨大,耗时较长,又极具战略意义的项目。据了解,其总投资规模约220亿,聚焦40纳米以上模拟特色工艺,项目满产后将形成年产48万片12英寸功率芯片的生产能力。
要知道,12英寸功率芯片代表的是当下芯片行业的最高水准之一。通俗地说,晶圆的尺寸越大,能切割出的芯片数量越多,而且边角浪费相对较少。12英寸半导体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意义非凡。
但是,制造难度也摆在眼前。截至 2022 年底,全球仅有167座12英寸晶圆厂。润鹏半导体12吋线项目一旦落成,将成为深圳市第二座12英寸晶圆项目,也是大湾区的第三座12英寸晶圆项目,有望实实在在地弥补大湾区的半导体短板。
深圳罕见大手笔
引导基金参与引进重大项目
透过豪华投资方队伍,可以看到不少深圳国资的身影。
公告显示,润鹏半导体此次增资引入的外部投资者不仅包括大基金二期、国调基金二期等国家级基金,还包括深圳市宝安区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以及前海中船(深圳)智慧海洋、综改试验(深圳)股权投资基金、前海中船(深圳)智慧海洋私募股权基金等。同时,华润微、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深圳市引导基金、深圳宝安产业资本等原股东也都参与到本次增资。
其中,大基金二期和国调基金二期,此次认缴注册资本分别为37.5亿元和15亿元,持股比例分别为25%和10%,分别成为润鹏半导体的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
但进一步看,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深圳市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宝安产业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深圳市宝安区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公司、综改试验(深圳)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等5家深圳国资总计增资39.7亿元。增资完成后,深圳国资方面总计持股比例为26.4667%,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半导体产业历来被誉为电子信息产业皇冠上的“明珠”,而最近两年,深圳频频大手笔引进多个重大引领性集成电路产业项目,其中站在台前的便是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
据悉,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于2019年8月正式运营,是深圳市政府重大引领性产业战略投资平台、市国资委直管的国有独资企业。截止目前,该平台已成功导入百亿级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IDM项目、顺利推进中芯深圳12英寸28nm芯片制造、战略并购方正微电子,谋划入股芯鑫租赁等多个集成电路领域重大项目,十分活跃。
另外,我们也在股东列表中罕见地看到了深圳市政府引导基金的身影。作为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政府引导基金之一,深圳市引导基金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发起设立,深圳市财政局出资,圈内VC/PE圈无人不识,地位非比寻常。
以往,深圳市引导基金都以LP的身份活跃在创投圈,主要是出资VC/PE机构。而润鹏半导体是深圳市引导基金唯一一家参与出资成立的高科技企业,算是直接投资的项目。
这也许意味着,政府引导基金除了扮演LP角之外色,也正在尝试以直投的方式参与引进重大项目,实现精准招商。
大湾区吹响半导体号角
追赶长三角
深圳这一幕,不难让人想起粤芯半导体之于广州。
曾几何时,“珠三角为何在半导体上落后于长三角?”这一问深深刺痛珠三角产业界。当长三角在半导体高歌猛进时,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却几乎在半导体产业上隐身。
用一位资深投资人的话来说,珠三角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不平衡,设计产业很大,芯片制造产业底子薄、全面布局晚,芯片研发、高端科技支撑不足,芯片人才供给体系不完善,总体竞争力受到影响。
这一点,不少本地投资人感受深刻。以往在他们的接触中,不少初创公司可能拿着来自珠三角的投资,却倾向于在长三角落户。
而从欧美日韩等国家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历史来看,得制造者得天下,芯片制造强,则芯片工业恒强。于是,从深圳到整个大湾区,都不约而同地吹响了半导体产业的号角。
印象深刻的是2022年6月,《深圳市培育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出台,计划目标明确,2025年,深圳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值要突破2500亿元,并提出加快建设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保障体系,包括高端人才引进、 政产学研联合培养等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等政策。
今年3月份,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印发了《深圳市2023年重大项目计划》。根据计划清单,涵盖集成电路产业项目近20个。紧随其后,深圳市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土地整备暨“工业上楼”项目现场推进会举行,在20大先进制造园区中,有六大先进制造园区布局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
省会广州同样不甘示弱。2021年,《广州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广州将打造“一核两极多点”的产业格局,南沙作为其中一极,重点打造宽禁带半导体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全产业链基地。而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则成为全省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的核心承载区,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
放眼整个大湾区,大力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共识,东莞、佛山、珠海等核心城市正在快马加鞭。所以,我们才看到过去三年半导体投资人密集活跃在珠三角这一幕。
路漫漫其修远矣,中国半导体崛起是一场漫长的征程。过去一度缺席的珠三角,正在全力追赶。而一个个正在落地的超级项目,也许便是这段波澜壮阔历史的一个个注脚。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陈晓,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08/52016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