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在「VC梦」里的年轻人

被困在「VC梦」里的年轻人

2023-09-08 13:15Newseeders 合作伙伴
今天的新人很难VC行业里通过“认知”变现,投资经理不再是追梦人,渴望通过进入VC行业改变世界的年轻人该醒醒了。

或许在大多数人眼中,风险投资是一个能够点石成金、翻云覆雨的行业,是改变世界风向创造财富神话的武器。

《华尔街日报》曾经把风险投资称为“人类最后的希望”,然而近两年,国内风险投资行业却充斥“中概股落寞”、“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行业遇冷”、“VC裁员潮”等关键词,被渲染出愁云惨淡的景象。

当然,这些关键词不是行业的全部,但客观地说,相比过去的黄金十年,VC行业红利已经消失,个人快速上升的通道被关闭,动辄上百倍投资回报的传说难以再现,国内行业也正处在大变革期间。

“塞下秋来风景异”,年轻投资人成为风暴殃及的池中之鱼---他们当前所面临的投资环境异常艰难。还在幻想缔造神话的年轻人,恐怕需要从梦中醒来了。

换赛道、做招商‍‍‍‍‍‍‍‍‍‍‍

杨冬回忆起一年半前自己刚入行时的场景有些感概,作为一名投资小白,当时的身负极大的Sourcing压力,有时候甚至会去网上找行业注册名单挨个打电话联系项目。

等到好不容易积累了一些行业资源,却苦于没有太多出手机会,在机构里混成了内部FA。

更让杨冬心累的是,去年自己所在的小组被换赛道,金融背景出身的他“被迫”转移到了硬科技赛道。“这种感觉不像是换赛道,更像是小时候转学还换了教材。”不适应,但又不得不适应。

正愁找不到地方诉苦,但突然听说隔壁机构同赛道小组全裁了,瞬间也没那么抱怨了,毕竟自己已是灾难中的幸存者了。

然而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过去一些十分低调的垂直产业基金逐渐开始受到了市场的关注,尤其是在硬科技、新能源等领域。

一名土生土长的产业投资人在某社交平台吐槽道:“最近出来频繁和同行聊天,才发现有一些投资人基础根本不扎实,看项目都是泛泛地看,一毕业就做投资,常年停留在表面看项目。”

杨冬无奈表示:“这对金融背景投资人有点偏见,产业背景的投资人不也有出现‘灯下黑’的状况吗?”

实际上,这并非是投资人不同背景之间的矛盾,更多体现在产业投资正道当的今天,行业对轻投资人与科学家、传统企业家、产业老炮的对话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上述方面,不可否认产业背景投资人有天然的优势,但科班专业出身只是*一些身位,投资是一种长期事业,这种*并不显著。大家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例如金融背景投资人的商业敏感性又会更强一些。总之,投资做到最后,谁都有很多要弥补的东西。 

创新工场执行董事任博冰表示:“今天创投风向转换快,金融背景的投资人在跨行时没有太多心理包袱,这是我觉得不太一样的地方。”

此外,今天的投资人们还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命题---招商。尤其是所在基金的LP有招商反投的需求,不少投资人反馈,这一年的工作大半都是围绕各地税收和招商政策展开。据说,有基金甚至把招商、反投完成情况纳入投资经理的年终考核,没有达标还会有相应的惩罚机制。

“投资人与创业者的关系是相互敬畏共同成长的,投资人过去不是甲方,现在更不是甲方,为了投进一些优秀标的、拿点份额,各家机构都在疯狂内卷,如果还要附加招商落地的条件,那是真的很难搞定项目。”沈毅表示 

招商、反投似乎成为压在年轻投资人身上的一座大山。

部分年轻人印象中的VC停留在帮助LP做财富升值、增值、保值,对GP的核心要求是投资能力,但现在LP的需求已经从单一的财富型管理需求转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引进产业、打造产业有了新的需求 。

“说实话,感觉现在的一些工作内容和当初想象中不一样,以前认为VC就是靠认知变现,但现在似乎有些变化,做了许多和招商相关的工作,有时候还要去学习招商引资文案。” 这也导致部分刚入行的投资人对工作内容有些不适应。

今天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约束条件、边界条件可谓是前所未有地多,且入行门槛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规模也肉眼可见地在收缩。那么,没经验的年轻人做不了VC吗?VC又是一个适合刚毕业就加入的行业吗?

更大的挑战‍

答案自然是因人而异的。

表面上看,应届生直接入行VC的弊端十分明显,因此在网络上随处可见劝退年轻人进入VC行业的内容。

这些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刚刚离开校园的年轻人社会经验浅,而VC本就是一项“识人”的工作,年轻投资人缺乏阅历容易被创始人忽悠;VC风向转的太快,没有足够积累和定力很快就会被刮的找不到北;又或者是投资经理收入并不如想象中高,个人上升通道窄等等。

的确,对于应届生来说,VC不是一份容易的选择。

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认为,毕业*份工作选择VC会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对企业的感知力不足,需要耐心经历VC的一个完整周期,进行长时间的积累等等。

但这并不表示,应届生就不合适进入VC行业。王啸也补充:“年轻人愿意接受挑战,并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自驱力,能够快速成长,建立专业认知,不断迭代方法论,其中肯定会有成功者,耐心、勤奋、运气缺一不可。”

耀途资本董事总经理宋晔向钛媒体创投家表示:“投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融合了Science和Art,其中Science包括行业知识,财务知识,法律知识等,Art包括行业人脉,沟通技巧,对人的判断等。因此,要成为一个投资人很容易,但是要成为一个出色的投资人很难。”

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只要具有足够勤奋、足够聪明、足够好奇等特质,对于Science的部分,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积累。对于Art的部分,没有固定的公式,许多做投资多年的人,也依然在上下求索。 

“如果一位刚毕业的年轻人能够把Science做到足够好,也算是一个合格的投资人吧。”宋晔笑道。 

再来说需求端,现在投资机构的招聘信息基本有两个优先:一是产业背景优先;二是有经验优先。僧多肉少的就业环境下,似乎今天的VC已经不需要刚毕业的应届生了。

但长期关注VC招聘信息的朋友应该知道,一线机构基本上都持续在做内部培养应届生人才的实习项目,也会准备相应的return offer名额。所谓的“白嫖实习生”现象可能存在,但更多还是取决于实习生的个人能力。

至于机构所要求的“投资经验”,*算不上是机构提出无理要求。

“想进入VC行业的同学们,大多都有‘卷王’的气质,基本上毕业前就在各大VC、券商实习了个遍,一些勤奋的同学在实习生阶段就承担了许多正式员工的工作,那对于这部分同学而言,在正式毕业前就有1-2年的行业经验了。”

毕业后就投身于投资领域,并最终成为了出色的投资人的案例不在少数。

从实习就开始与团队磨合,熟悉内部运作方式,具备自家机构一步步培养出来的投资思维,这样已经打磨好的优秀人才,机构为何要拱手让人?

从“认知的钱”到“工作的钱”‍‍‍‍‍‍‍

实际上周围有意进入国内VC行业的朋友,尤其是在美国学金融专业的同学,有一个很普遍的模式,即毕业前在国内VC实习,毕业后留美工作2-3年,再回国看看合适的工作机会。

韵韵今年就拒绝了实习机构发出的return offer,在她看来新人更适合在华尔街锻炼几年再回国,自己没有产业背景,很容易陷入“逻辑”的陷阱。

正如上文所说,投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融合了Science和Art。在韵韵看来,Science部分可以在校园里学到,但Art的部分一定是需要“经历”。还需要更多“见万物、见众生”才能“见天地”。

如果站在投资机构的角度,机构需要怎样的年轻人?

王啸向钛媒体创投家表示:“早期投资已经进入深水区,从产业里来,懂产业,或者对前沿技术有深入认知的硕士及博士相对更适合早期投资。我们期待年轻投资人具备非常强的学习能力,有很好的基础素质,并且具备在某一个领域的专业深度,比如材料、生物、人工智能等等。”

宋晔向钛媒体创投家表示:“一般的投资就是赚‘认知的钱’和‘工作的钱’。由于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变迁,加上‘投早、投科技’成为行业共识,中国VC投资行业同质化逐渐加剧,在某一个大赛道上认知大幅*同行的情况已经很难出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人想要赚‘认知的钱’,有比较大的挑战 

耀途资本的策略就是扎根产业,挖掘更具潜力的细分领域,在细分赛道上更快速、更深入地建立认知。同时,强调“投准”,不会零散地撒赛道,而是通过系统性研究大赛道后再深度布局细分多领域。

所以,我对新人的要求就是足够勤奋、足够聪明、足够好奇,从而能够持续不断地快速学习,覆盖更多方向,以及能够做到细致入微的尽职调查,挖掘有价值的项目。“ 

换句话说,今天的新人很难VC行业里通过“认知”变现,投资经理不再是追梦人,渴望通过进入VC行业改变世界的年轻人该醒醒了,要么抓紧时间去找“认知”,要么提早适应赚“工作的钱”。(文中杨冬、沈毅均为化名)

*本文作者张翌楠,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