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加盟,救得了便利蜂吗?

开放加盟,救得了便利蜂吗?

2023-09-27 11:26Newseeders 合作伙伴
显然现金流严重吃紧的便利蜂需要找到新的方式来存活下去,只是,开放加盟就能拯救自己于泥潭之外吗?

扛不住经营压力,连锁便利店巨头便利蜂也要开放加盟了。

日前,一直主打直营模式的便利蜂在北京、天津、上海和南京4个城市的近2000家直营门店突然向外部开放加盟,加盟商只需要投入21万元的初始资金就能获得5年合作期。据便利蜂相关内部人员表示,加盟门店的占比在未来预计将会超过70%。

不可否认,赚加盟商的钱走轻资产道路,对于当下的便利蜂而言似乎是一条更稳定的通道。毕竟作为一家连锁便利店品牌,便利蜂已经超过三年没有拿到新一轮融资,门店数量上相比较2022年3月的*时期也已经近乎腰斩只剩不到1500家。

显然现金流严重吃紧的便利蜂需要找到新的方式来存活下去,只是,开放加盟就能拯救自己于泥潭之外吗?

主动求变,还是无奈选择?

据便利蜂APP上所披露的“便利蜂伙伴共赢计划”显示,加盟模式总共分为委托型伙伴共赢和带店型伙伴共赢两种形式,目前只开放了前者,门槛为21万元,其中包括15万保证金,5万品牌使用费和1万培训费。

和大多数的加盟模式类似,便利蜂也要求加盟商全职进入门店经营,申请者还需要提供一名连带保证人。

不过在很多人看来,现如今才开放加盟,更像是便利蜂在无奈之下的一种被迫选择。

事实上,从2021年底开始,便利蜂就释放出了不少消极信号。先是在2022年初向全体员工发布邮件宣布将年终奖取消,给外界的理由是受疫情影响,2021年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紧接着,便利蜂内部便开始大批量裁员,2022年上半年包括物流、中台等多个部门在内都被波及,技术部门裁员20%左右,开发选址部门的裁员比例则高达70%,今年5月还有便利蜂内部员工在脉脉上表示公司即将开启新一轮的裁员。

在降薪裁员的过程中,和大多数线下零售店别无二致的便利蜂在2022年推出了“冬眠计划”,开始不断的缩减门店数量。

根据极海品牌监测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底便利蜂在全国范围内的门店数量为2005家,相较于*时期关闭了795家门店,直到现在这一数字只剩下不足1500家。

图源:极海品牌监测

除此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反映,很多地方的便利蜂线下门店都存在货架空置、品类不全的现象。

种种不利因素,使得便利蜂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困局。眼看着前景越来越差,背后的资本显然也不想再有过多的投入。事实上从2020年中开始,便利蜂的融资进程便戛然而止,毕竟在当时受多方面影响零售行业的整体业态曾发生了较大转变,尤其是随着社区店、即时零售等平台的崛起,更是给了便利蜂们当头一棒。

这也难怪会有人说便利蜂在随后几年的疯狂开店,更像是给背后的大佬“秀肌肉”。

如今秀肌肉失败的便利蜂,终于还是放弃了自己最引以为傲的直营模式,选择降低身段开放加盟,只求在这场寒冬中能够顺利活下去。

业内人士认为,便利蜂开放加盟释放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之前的重资产模式可以通过加盟来降低支出,同时也能回收部分现金流来缓解自身经营压力。

只要能够在便利店这张牌桌上坐稳,哪怕内心有些许的无奈,又如何呢?

曾经有多疯狂,现在就有多落寞

便利蜂成立初期,正是中国便利店行业的“百家争鸣”时代。2016年3月去哪网创始人庄辰超在离开前公司之后创立了便利蜂,并在2017年2月于北京开出了首家线下门店。为了能够和传统便利店做出区别,便利蜂从一开始就以数据和算法为核心来运营门店,经营模式上也和大多数的便利店不同,坚定走直营路线。

*差异化的经营方式让便利蜂备受资本追捧,2018年便利蜂完成2.56亿美元的B轮融资,2020年5月再度完成数亿美元C轮融资,其中不乏有高瓴资本、腾讯投资等知名机构。

图源:天眼查

在资本和算法的助力下,仅三年时间便利蜂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出了2000多家门店,2021年更是效仿海底捞逆势推出“高速扩张模式”,喊话要在2023年将门店数量突破1万家。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所发布的《2022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显示,便利蜂以2005家门店位列第15位,且这些门店均为直营。就当时的便利蜂看来,通过直营模式不仅能够进行数字化管理,在品控和门店服务上也能达到更高的标准。

只不过这些美好的设想,最终都败给了现实。

如果只从表面来看,便利蜂这一类的线下零售门店似乎主要受疫情影响,才变得步履维艰。但便利蜂的问题,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便利蜂一直所采取直营模式的确能够帮助其迅速打开市场和打出品牌知名度,只是居高不下的经营成本,也使得便利蜂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输血才能够维持下去。

众所周知,直营模式不管是门店选址、员工培训还是其他日常经营安排,都需要公司作出统一的决策,这本身就会造成不小的经营压力。

除此之外,另一个关键点在于便利蜂线下门店所陈列的商品和其他同行相比,大多也都是人云亦云。

理论上来说,和大多数的传统小卖部不同,便利店更应该给消费者带来一种新奇感的体验。但在不少消费者看来,便利蜂和路边随处可见的夫妻小店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当然,在经营压力陡增阶段,便利蜂也并非没有主动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例如在2021年,便利蜂曾推出了店中店饮品站“不眠海”,并顺势切入精品咖啡和现制茶饮赛道,能够为消费者提供超过50款的限制饮品。只是没过多久,便利蜂线下门店的不眠海设备就被包裹起来且挂上了暂停营业的牌子,直到现在也没有丝毫重启的迹象。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2022年我国便利店门店数量还处在上升趋势,然而在排名前15的便利店品牌中,便利蜂和全家是唯二出现门店数下降的连锁品牌。

便利蜂的自救之路,还有多长?

对于我国便利店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艾媒咨询曾做过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便利店行业市场规模为3838亿,同比增长9.8%。随着消费者出行机会的增多,便利店市场有望得到进一步复苏,预计到2025年我国便利店市场规模将会突破5000亿。

图源:艾媒咨询

就整体趋势而言,便利店行业的前景仍然相当辽阔,这也是便利蜂不想从牌桌上下来的原因。不过,不管是此前执着于精细化的算法来提升效益还是现如今“无奈打脸”开放加盟,便利蜂始终都没有抓住当下便利店的本质。

事实上,在便利蜂的内部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邀请10名零售经验丰富的711店长将门店sku减少10%,第2天发现销售额下降5%;然而算法也做了同样的测试之后,发现第2天的门店销售额仅下降0.7%。这一结果坚定了创始人庄辰超通过算法来优化门店运营的决心,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招来了不少争议。

大到对商品品类的选择、推出促销活动和统计货损率,小到商品上架甚至是简单的食物加热,都需要店员在系统内走完一整套流程。说直白一点,就是通过机器来指挥人干活,将员工的每一分钟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这种方式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便利店里的一切显得冰冷异常。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便利蜂的投诉已经超过了1500条,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店员态度差、诱导消费、无法退款等。

图源:黑猫投诉平台

如果我们把视角转到邻国日本,便利店通常能够解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大部分问题,不仅便利化程度极高,人与人之间甚至还能形成一种情感纽带。本土化之后的便利店反而像个杂货铺,处境尴尬异常。

不可否认,在便利店行业开放加盟是一种极其普遍的做法。但即便在开放加盟之后,摆在便利蜂面前的问题也相当之多。

以“中国便利店*”美宜佳为例,截止到2022年底美宜佳的门店数量已经突破3万大关,早在2021年时营收就达到了340亿。然而一个简单的问题是,如果提起连锁便利店,又有多少消费者会脱口而出说出美宜佳的名字?因为没有突出的亮点,在抢占消费者心智这一块美宜佳远不及Today、有家、罗森等。

其次便是加盟店的通病管理和品控问题,在把控度下降之后,一旦有个别门店出现翻车案例,都会给连锁品牌方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换个角度来看,也许更好的发展现制食品会是另一条出路。根据艾媒咨询所发布的报告显示,高达54.7%的消费者会在便利店消费现制食品,而这恰恰是很多小卖部所不能提供的品类。

图源:艾媒咨询

开店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接下来要开的是能赚钱的店。只是现在便利蜂能做的也只有在活下去之后,再抽空思考未来。

*本文作者H.H,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DoNews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