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新能源的江南小城

押注新能源的江南小城

2023-11-28 09:55Newseeders 合作伙伴
在双碳时代,一座三线城市可以如何融入双碳大潮,实现产业突围?

2022年6月28日,中国充电服务*股能链智电(NASDAQ:NAAS)举办纳斯达克上市敲钟仪式,并同步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云敲钟”。

令不少人意外的是,这家公司的上市仪式选在了一个特色小城——湖州市安吉县。

能链智电的总部原本位于别地,2022年上市前夕才刚把总部搬到了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实现了“当年落户、当年投资、当年上市”。

能在上市前夕引入一家公司并不容易。上市公司一般都是各行各业的领头羊,对于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税收和政绩都有重要作用,全国不少省市都出台过现金补贴,用真金白银扶持企业上市。

引入能链智电背后, 除了安吉县国有资本运作平台——两山国控集团的投资外,安吉县也采用了“现金大法”。据安吉发布官方介绍,去年,安吉县对一家企业上市的奖励资金从原来的800万元提升到最高2600万元。

以大力度的招商举措引入能链智电,是湖州市近两年来积极招商引资、谋求产业升级的一个典型案例。

这个位于太湖之滨的城市,曾因未赶上长三角陆路交通建设的机会,以致于发展日渐式微,经济发展各项指标长期在浙江省处于“第四阵营”。

“湖州在全国的知名度,还不如下面的安吉县。” 一位老湖州人向36碳无奈地调侃道。在他看来,湖州在历史上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当代的湖州却处于发展的低谷。“湖州人心里有落差感,因此憋着一股劲儿,要迎头赶上。”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如今的湖州正在经历着一场更不易被察觉的蜕变:它正在努力追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力图成为“新能源产业”的热土。

2018年2月,湖州市长兴县引进了总投资326亿元的吉利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及变速器项目。这可以被视为湖州拥抱新能源产业的重磅开局。

在这之后,湖州借助投资带动科创企业落户,陆续引入了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锂电池龙头蜂巢科技、固态电池独角兽卫蓝新能源等一众强有力的新能源车产业链企业,初步形成了围绕新能源车和锂电池的产业集群。

一个数字可以说明其如今的地位:今年湖州动力电池产能将达120GWh,有望居浙江全省*。

不光是新能源车产业链,根据湖州2021年出台的全国*地市级“双碳”科技创新行动方案,到2025年将重点突破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生态碳汇等领域关键技术10项以上;培育300家以上绿色低碳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湖州正全面拥抱双碳产业。

湖州的变化也是如今发生在整个中国的更大变化的一部分。

当前国内大中小城市正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城市竞争日趋激烈。这场产业升级,决定着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质量和速度,也将影响着城市的兴衰。

湖州大力“下注”双碳产业和绿色经济,正是其“换道超车”、走向未来、赢得未来的新打法。

而湖州的实践和变化,也将为这场转型升级做出自己的注脚:在双碳时代,一座三线城市可以如何融入双碳大潮,实现产业突围?

1、当“两山”遇上双碳

朝着湖州市的西端行驶,会从一个风景区进入另一个风景区,《卧虎藏龙》拍摄地安吉大竹海、“两山”理论发源地安吉余村、德清县的莫干山景区、千年历史的南浔古镇……湖州的秀丽风景触目皆是。

这里森林覆盖率50.9%,常年提供60%的入太湖自然径流量,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这里也是长三角的“后花园”,每到周末,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旅客络绎不绝。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湖州共接待乡村旅游游客1807万人次,连续7年保持全省第1。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元代诗人戴表元的诗句,几乎是今天湖州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站在当下,很难想象十多年前的湖州市还是完全另一翻模样。

彼时,煤矿石矿、水泥建材、纺织印染、蓄电池是湖州经济发展的几架马车。尤其石矿和建材产业,有一个说法,如果湖州的矿山停工,上海的工地要停一周。

但大规模、粗狂式的发展很快为湖州带来了资源锐减、环境污染等“成长的烦恼”。

没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为支撑,短期求快、野蛮生长的湖州也并没能做大做强。2005年,湖州GDP位列浙江11个地级市第8名,与太湖北岸的“苏锡常”的距离也越拉越大。

“变”与“不变”、又该“如何变”,彼时的湖州到了一个关键的抉择期。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得知村里关闭矿区、靠发展乡村旅游致富的做法后高度评价说:“下决心关停矿山是高明之举。”

正是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首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不以环境为代价去推动经济增长。这之后,湖州大力整治污染企业,于2007年提出走生态优市之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逐渐升华为“两山”理论,并践行于全国。

摆脱过去以资源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湖州毫无留情地压降了矿山、铅炭电池等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产能,一度承担了“壮士断腕”的阵痛。

但破旧还需立新,站在新的起点上,湖州亟需追赶新的产业浪潮,抓住新的增长机遇。

此时恰逢全球掀起“碳中和”浪潮,双碳产业站上风口。

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双碳目标,双碳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目标指引下,风光储氢充各个新能源细分赛道持续高增长,展现出澎湃的动能。

如今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旧经济已经不再是主要引擎,取而代之的是绿色和数字经济两大新兴产业。机构KKR最近出版的《来自旅途的思考—亚洲》报告中指出,2022年绿色和数字经济两大板块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为4.7%,已抵消了房地产业所造成的3.7%的负增长。

根据清华大学研究,我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总投资将高达174万亿元,仅能源系统的相关基础设施投入需要100-138万亿元,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双碳产业无疑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和城市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作为“两山”理论的诞生地,湖州的绿色经济发展理念与双碳产业有着天然的契合,发展双碳产业自然也成为了湖州产业转型升级的不二选择。

2、新“风投城市”

地方经济要谋求升级和跨越,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更进一步解释是,一个经济落后地区没有产业基础,就无法吸引资本,招揽不到人才;而没有优秀人才,没有好的资本环境,产业也难得到发展。

如何打破没有出路的循环,让地方产业得到跨越式的升级?合肥曾提供了一个样板——通过国资平台投资新经济企业,合肥的GDP全国排名从第97位晋级至前22名,也造就了通过以投带引的资本招商“合肥模式”。

无须讳言,在国资、政府基金成为LP主力军的当下,湖州也是“合肥模式”的积极效仿者。

自2019年开始,湖州在上海、北京、深圳三个一线城市设立招商引才中心作为前线指挥部,从全国物色好项目

2020年,湖州市出台《重大项目攻坚及招商引才新政》,决定投入超1000亿元资金招商引才,其中有500亿元用来建立绿色产业基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被媒体称之为“最强招商引才新政”。

运用基金这一投资利器,湖州引入落地了一批优秀的新能源企业。

通过湖州国资经开集团旗下的湖州锦富参与蜂巢能源B轮融资,湖州市成功将蜂巢动力电池新基地项目引入南太湖新区;借由湖州经开集团投资固态电池龙头卫蓝新能源D轮融资,湖州又成功争取到了卫蓝新生产基地的落地。

“我们在考察(落地湖州)时充分感受到了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诚意,从场地、税费、科研等多方面提供了较大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蜂巢能源相关负责人告诉36碳。

同样的方式,通过股权投资带动科创企业落户,近两年湖州还引入了光伏组件生产商爱康光电、石墨材料生产商华熔科技、氢燃料发动系统厂商溯驭技术、制氢设备研发生产商国科绿氢等头部双碳企业,涵盖了光储充氢等多个双碳细分赛道。

值得一提是,“学习合肥好榜样”之外,湖州的国资基金也有一套独特的打法。

以国资公司下属的产业基金公司作为基金主体,湖州构建了一座产业投资丛林。据悉,到目前为止湖州国资已完成六次基金迭代,从1.0版本市场化基金到2.0版本区域基金,从3.0版本自管基金到4.0版本共管基金,从5.0版本专项基金到6.0版产业链基金。

市产业集团董事长金宁介绍称,无论项目规模多少、处在何种阶段、需要几轮融资,湖州的六类产业基金都能满足。

产业投资丛林模式下,湖州市得以引入了从初创期、成长期、拟上市阶段等早中后期不同阶段的新能源企业,由点成线、由线成面,逐渐形成了双碳产业生态。

以锂电池制造产业链为例,湖州市已汇集了锂电池企业蜂巢能源、卫蓝新能源、捷威动力、天能锂电、超威电池、微宏动力、天丰电源、天宏锂电,电解液厂商蓝固新能源、亿恩科、中蓝新能源,负极材料厂商凯金新能源、杉杉新能源、国科炭美、锂宸新材料等厂商,涵盖了四大关键材料及电池组制造、生产配套辅料等全产业链条。

目前,湖州已经初步形成了涵盖新能源整车、电池及电池材料、锂电池回收等完整的电池产业集群。储能、氢能产业集群也在加速形成。

通过国资平台投资引入新经济企业,湖州市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升级。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湖州市工业以纺织、建材两大产业为主。如今,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正逐渐成为湖州经济的支撑力量。

根据湖州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湖州八大新兴产业链合计产值增长20.5%,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已达34.4%。

自上而下的投资,与自下而上的生长

从产业链基金6.0版到产业投资的丛林模式,湖州积极的招商引才举措也是当下中国城市新一轮竞赛的缩影。

一个微博上的段子很生动地反映了当前各地政府“以投带引”的火热——原来企业融资:IDG投A轮,红杉B轮,高瓴C轮;现在企业融资:拿北京上海引导基金的机构A轮,拿成都无锡政府基金的B轮,拿铜陵烟台政府基金的C轮。

当越来越多城市纷纷用上招商大法,当每个城市都想投出自己的“宁德时代”,当武汉、西安、常州、合肥等更高线城市纷纷打造新能源之都……对于湖州来说,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是,如何找到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王牌”。

换句话说,产投招商大法并不难模仿。要实现城市的发展跃迁,不光要靠自上而下的投资,更要构建起适宜产业发展的环境,让新产业自下而上的自然生长。

吸引资本、产业和人才,湖州的*张“王牌”就是营商环境。

在湖州大举投资的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有评价:这里有*的投资环境和“店小二”服务。

一位在湖州发展10多年的企业家告诉36碳,湖州在土地、电价、生态环境等资源要素并没有优势,但湖州有突出的营商环境优势、政府服务的优势。

“这里不存在吃拿卡要的问题,政府对待大中小企业一视同仁,即使对待国央企在污染排放等问题上也绝不会打马虎眼。”

近两年全国都在优化投资环境,但真正好的营商环境更多靠的是长期形成的生态与文化,融入到日常治理的方方面面,很难刻意塑造和养成。

在湖州长兴县,36碳发现一个关于长兴基层治理的细节:长兴县没有政府大院,而是一个开放的广场,晚上市民跳完广场舞,可以直接进政府办公楼上厕所。

湖州的第二张“王牌”就是宜居的生活环境。

作为长三角的后花园,湖州有绿水青山,有宜人的生态环境。“两山”理论的诞生地安吉县是全国数字游民的聚集地之一,被媒体广泛报道。

同时作为经济发达城市,这里的房价适宜,能让年轻人有更体面的生活和归属感。根据中房数据研究院,2023年5月湖州市的住房均价为13780元,是浙江省11个城市里*的。

近两年湖州还显著加快了高铁的建设速度,通过吸引产业辐射和人才流入来为发展注入新动力。如今从湖州到杭州的高铁仅需20分钟,到上海、苏州30分钟,到南京40分钟,到合肥也只需1小时。

良好的营商环境和适宜的生活环境,让湖州成为一个“高品质生活,低成本创业”的城市,也让产业、资本和人才走向了正循环。

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湖州市常住人口341.3万人,与2021年末常住人口340.7万人相比,还增加了0.6万人。在全国总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湖州人口不减反增。

以吉利集团、天能集团、超威集团等为代表,一些成长于湖州的大企业正在不断加码对湖州的投资。

自2018年2月落地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及变速器项目后,吉利集团又将吉数科技、商用车、高端新能源汽车、三电及电池等项目落地湖州。

铅蓄电池龙头企业天能集团不仅在湖州南太湖新区建设了新的10GWh锂电池项目,锂电回收板块天能新材料也选择落地在了湖州。

不过,在上一轮城市竞争中落后的湖州,当前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在浙江省还仍然处于“第四阵营”。湖州如今大力发展的新能源产业,也有常州、合肥、宁德、西安等城市早已抢占了先机。要站上新能源产业的高地,需要的是着眼长远、布局谋篇,绝非一朝一夕可完成。

双碳是一个百万亿级的产业,其中包含了数个万亿级的细分赛道,技术成熟度不一。在较为成熟的光伏、锂电赛道上未能抢占先机的湖州,正在抢占储能、氢能、固态电池等新兴双碳产业和技术的高地。

11月15日,湖州市发改委发布《湖州市储能和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其目标是至2027年,储能全行业实现产值1500亿元左右,培育产值超100亿元储能企业4—6家;培育和引进氢能产业相关领域企业50家以上,培育氢能上市企业2家以上。

技术本身同时具有颠覆性和风险性,在未来的10-20年,氢能、CCUS、固态电池等下一代颠覆性技术,有的可能会止步不前,但也必将诞生出新技术引领新一轮的能源革命。

双碳第三年,碳达峰、碳中和已经走向落地实践,转化为了强大的经济动能和产业价值。

当双碳浪潮在全球搅动、重塑区域经济格局,“下注”双碳产业和绿色经济的湖州,正在争夺下一个“新能源城市”的入场券,等待点绿成金的时刻。

*本文作者王方玉 苏建勋,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36碳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