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神药」成爆品,中国有多少人在吃NMN?

「不老神药」成爆品,中国有多少人在吃NMN?

2023-12-08 10:24Newseeders 合作伙伴
从科学的角度出发,NMN就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生物活性核苷酸,常见于毛豆、黄瓜皮和你的身体里。

连续吃了4年多之后,今年54岁的陈茉莉用“试试吧,万一活过120岁我就比秦始皇厉害”的形容,描述自己*次接触到NMN时的感受。

那是2019年8月底,距离李嘉诚掷2亿港币高调投资抗衰生物科技公司Chroma Dex已经过去两年;而几个月后,美国“抗衰教父”、哈佛医学院教授大卫·辛克莱就将在Frontiers科学论坛上抛出那个经典问题:“有多少人想恢复20岁的活力?”陈茉莉可能猜不到现场那些举手的人在想什么,但对于不久前经历了一场“脑细血管大面积破裂”,又长期受失眠和颈椎病折磨的她来说,恢复青春无疑*诱惑力。

NMN,也就是β-烟酰胺单核苷酸,大约5年前开始以“不老神药”闻名全国。直到今年“6·18”消费节期间,仍被相关企业称为“现象级大单品”,销售额和功效一样长红不衰。

不过,对于身处其中的人来说,变化在慢慢发生:一方面,卖方增加、产品迭代逐渐使上下游市场竞争陷入“内卷”;另一方面,作为一款高度依赖跨境销售的保健品,中国国家卫健委、美国FDA等海内外审批层面态度的收紧,也引发了外界对NMN未来市场的担忧。传导至链条最终端的销售者身上时,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影响他们继续选择NMN的因素。

5年之后的今天,国内到底还有多少人在吃NMN?为什么选择NMN?新变化之下,他们是否愿意继续为这类产品买单?36氪与NMN产业链上下游的从业者、研发人员和消费者逐一聊了聊,试图为这个问题找到答案。

中国人,到底多追求“长生不老”

如果抛开人类对长寿的原始欲望作为价值加持不谈,从科学的角度出发,NMN就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生物活性核苷酸,常见于毛豆、黄瓜皮和你的身体里。

在人体内,NMN是合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前体,其功能主要通过提高NAD+的水平体现。而NAD+是一种能够激活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的化合物,又称辅酶Ⅰ,是几百种重要代谢酶的辅酶,与能量代谢,乃至DNA复制等活动存在密切联系。

上世纪末,就有科学家发现了NAD+在对抗衰老和疾病方面的作用,比如作为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的“燃料”,如果没有足够NAD+就无法从组蛋白中去除乙酰基,使得基因沉默、寿命延长。但直到辛克莱在2013年首次给出“提高NAD+的水平,能够延长小鼠寿命的30%”的结论,NMN作为一款保健品的消费属性才开始被人们看到。

2015年,日本品牌新兴和推出了全球*NMN产品,背后的智囊团正是辛克莱在哈佛时期的合作伙伴今井真一郎。随后,这款产品开始通过代购途径进入中国;自2017年开始,除日本之外,香港、美国陆续开始有很多品牌商介入进NMN市场,新兴和、基因港和Herbalmax成为大陆消费者最熟知的三家。

庄峰锋如今是山东*医科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抗衰老促进会生物科技分会副会长,早在2000年初赴美求学时就开始关注抗衰领域的科学研究。他的NMN朋友圈,也正是从那些和自己一样身处科研圈的研究人员开始拓展起来的,尤其以医学类单位为主。“他们对这个成分的了解更多,具备付费能力,也更容易接受成分转化成的产品。”

这个小维度很好地贴合了NMN在国内流行的消费者画像变化:中国富豪“带货”、美国教授站台,让一个原本只作为科研原料的成份,逐渐被包装成21世纪的“不老神药”,并从港台明星圈、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高净值人群开始,不断向下扩围。

及至目前,在一部分公开口径中,中国消费者已经成为NMN产品的*买方。比如国内头部NMN原料企业金达威(002626.SZ)在2022年年报中引述的Bosson Research数据称,2021年时,全球NMN市场规模已达2.5亿美元,中国地区的消费量接近七成。

不过,在36氪沟通的从业者中,部分人认为国内的需求尚未达到这个水平。“目前没有很准确的数据,但核心需求还是在欧美,我们估计中国终端市场的全球占比大概在20%。”国内头部NMN原料供应企业音芙医药的相关人士表示。

至于前些年鼓吹的“长生”功效,深圳希吉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黄朝志认为,NMN如今已经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产品”。庄峰锋也观察到,愿意复购的往往是真的体感自己身体状况发生改变的人。

如今,陈茉莉也不提“活到120岁”了,而是将服用NMN作为身体保健的方法,对于那些不到40岁、又对这类产品十分好奇的人,她还会劝他们“没必要吃,更适合年龄大、身体差的人”。

从追求长生变成保持健康,或许才是一款抗衰产品*的宿命。

更便宜,是NMN市场扩围的重要因素

几年间,NMN的受众是如何快速拓展的?

答案其实很简单:如今打开电商平台挑选NMN产品,常见品牌的瓶装价已由数万元降至千元左右,亲民的价格为这款“现象单品”奠定基础。

上游原料端技术成熟、出货量增加是终端价格的下降的最重要推力。早年间,NMN只作为科研原料使用,用于脑溢血、脑中风等治疗药物的开发,用量大的实验室研究可能也就只需要几百克或者一公斤,整体需求很小。直到2017年到2019年间,原料公司的体量也“只有4、5家生产,几百公斤的规模”。

从工艺上来讲,目前上游原料企业在合成NMN原料时主要有两个路径,一个是化学合成,先做到烟酰胺核糖,再将烟酰胺核糖经过酶的催化得到NMN;另一种同样以烟酰胺为原料,但过程中全部采用酶催化的工艺,由烟酰胺与核糖经过三步酶反应到NMN,也就是半酶法和全酶法之别。

前述从事上游原料开发的从业者多认为,由于技术路径已经“达到了比较*的水平”,加之相关概念被炒起来后入局者众多,NMN产业链上游其实已经呈现供过于求的趋势。

如今,整个NMN市场“仅原料端每年的出货量就到了百吨级的产能”,国内企业已经拿下了全球NMN原料供应的90%左右。金达威曾在2022年年报中披露,公司NMN实际产能已达500吨;另据公开信息,基因港余姚工厂的规划产能也达到了200吨。

这样的量级能够供给多少消费者?

前述音芙医药相关人士给36氪算了一笔账:按照一人一天300mg的常规用量来算,一人的年需求就是100g左右。100吨出货量每年可供应的消费者就超过了100万人的规模。

“这是一个保守估计的数据。”当36氪向另一位从业者求证这个数字时,该从业者表示。目前,国际上其实都没有一个准确的NMN官方服用剂量参考。在日本,由于制作比较严谨,最新的规定剂量设定在一人一天500mg左右;但国内的人体试验中,比如在2021年广州体育大学针对48名27-50岁年龄段人群开展的中国首项人体试验中,最高剂量达到1200mg。

于是,在买方成为NMN市场主导者的今天,上游原料企业如今的重心不再是技术迭代,而是“抓住”下游品牌客户,或拓展其他的保健品类;对应到下游的品牌时,尽管利润空间更宽松一些,但面对国内大大小小几千家品牌商的竞争态势,如何为自家产品寻找新的营销“卖点”,成为关键的竞争途径。

明星代言已经是最不值一提的套路了,产品迭代成为主流趋势:一种是量贩式,增加NMN的剂量来维持定价,比如最开始时一瓶60粒装的NMN常见含量为9000mg,如今已出现15000mg、18000mg的剂量;

或考虑复方的形式,添加抗氧化剂或杀死衰老细胞的成份,将NMN与市面上其他的热点分子相结合,如辅酶Q10、白藜芦醇、葡萄籽提取物等。

陈茉莉介绍称,她服用的一款美国品牌的NMN产品,就在这几年间“升级了两次”,这也成为她愿意长期选择同一个NMN品牌的前提。

NMN,或仍大卖

就像药品研发一样,提高疗效、拓展“适应症”同样是保健品维持自身竞争力的思路。今年年初,辛克莱公开的新研究称:他的团队按药物类别开发的“超级NMN”MIB-626成功完成一项针对超重/肥胖人群的试验,在安全性良好的前提下,MIB-626干预的受试者表现出了“明显的体重下降和血脂改善,血压也有所降低”。

“超级NMN”可以理解为具有还原能力的NMN。今年年中,辛克莱再度更新动态称,MIB-626又开了新临床,已知能够参与治疗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新冠、阿尔兹海默症、糖尿病……

简单概括就是:更“*”了。

同样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庄峰锋解释称,“超级NMN”可以理解为NMN的变体。正常的NMN在人体内只停留在辅酶Ⅰ的概念,而辅酶Ⅰ其实有还原型和氧化型两个概念,真正起作用的是前者。与此同时,辅酶Ⅰ又是可以循环利用的。“比如一块钱就能带动系统运转,就是速度慢;100块钱可能就更快,生命力更加旺盛,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补充辅酶Ⅰ。‘超级NMN’到人体内就能直接变为还原型辅酶Ⅰ,更好地发挥作用。”

不过,目前虽有多家企业开始尝试“超级NMN”的开发,但都是是概念性的科学研究,尚未有产品被推入市场。尽管如此,超级NMN的概念仍然给市场带来一丝不确定性:按照美国当地规则,为保护相关产品专利,保健类补充剂产品中不得添加药物成分。辛克莱抓住这个规则,在2021年年末致信FDA,要求下架市面上所有的NMN膳食补充剂。

随后这一年多时间里,FDA态度暧昧,最后虽公开表态NMN不能作为补充剂合法销售,却又不做出强制限制,所以NMN产品仍安稳地在美国销售。“我们的原料继续出口,当地品牌继续使用。”黄朝志表示。

但在大洋彼岸的中国,这件事曾小范围发酵。考虑到成本和时效,国内NMN产品大部分通过保税仓发货。FDA公开表态之后,国内大部分保税仓口头通知不再允许新的NMN品类入仓,包括NMN品类非常集中的宁波保税仓。今年9月虽又放开了条例,但要求海外生产工厂在中国海关备案才能完成入仓,导致门槛越来越高。“纯粹是执行方式的问题。”有从业者评价称。

与此同时,国内政策端对NMN态度的紧绷也开始体现在审批环节。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正式发文宣布NMN不得用于食品添加剂中,一度引起外界对NMN产品未来销售的担忧。对此,从业者们的态度倒很坦然,表示不批准是意料之内的事。黄朝志还认为,虽然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应用能够比保健品更广一些,但却不允许宣传相关功效,这样来看并不全然是坏处。

在他们看来,经过多年的市场教育,如今的NMN已经是“一块儿稳定的、稳步增长的小市场”,一时的政策变化未必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内未来的NMN销售表现。至少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消费节,天猫国际、淘宝“全球购”等电商平台上,NMN仍作为热门产品,不断被推荐至保健品品类的列表首页。

毕竟,抗衰可能是科学追求,但抗衰产品,一定是门生意。

(文中陈茉莉为化名) 

*本文作者胡香赟,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36氪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