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轻人挤爆飞拉达
浙江温州雁荡山,腰身上环着绳索、攀爬在山壁上的飞拉达玩家们,被堵在了半山腰,整个队伍一动不动。
这是上午10点多,7月的一个周二。这条线路并不难,是雁荡山飞拉达项目的B线,全长900米,大多都是平路,适合没有攀岩经验的新手小白。据景区官方介绍,这条线游玩时间大概需要3小时。或是赶上暑假,想拍照打卡的人太多,总有人在停滞,还有些游客因为紧张害怕,爬的比较迟缓。整条线路,都停滞了下来。
太阳越来越大,天气越来越闷。22岁的李妍和朋友们,就堵在行程的一半中,在35、6度高温下挂着,她开始后悔自己为什么“花钱找罪受”,而且这个钱还不少,光是B线的票就有288元。为了打卡飞达拉,早上7点半,她和朋友们就赶到了雁荡山,爬了半个多小时的山到了飞拉达平台。此时,飞拉达的起点已经有不少人了,排起了大长队。
为了防止中暑,李妍提前吃了藿香正气胶囊。这个决策太有先见之明了。堵得迷迷糊糊中,她听到同行的人里,有人中暑了,打电话叫了教练进行救援。半个小时后,拥堵才被“疏通”。等李妍和朋友抵达终点,已经过了中午12点。
尽管她堵在路上的时候满脸涨红,大汗淋漓,十分后悔,但并不耽误她在朋友圈分享炫耀自己的飞拉达照片——照片中的她,一手抓着悬崖壁上的手攀架,一手向身后舒展,神情放松。而她的身后,是深不见底的山谷。那条朋友圈的文案是“小小飞拉达,拿下”。发布后没多久,两位多年不联系的好友都来私聊她,问她照片是在哪拍的。一个月前,她在网上看到自己喜欢的博主分享了自己的飞拉达挑战,“感觉很酷很刺激”,很快,她也成了别人羡慕的对象。
飞拉达,这两年在年轻人中火起来的一种岩壁攀登项目,源于意大利语中的Via Ferrata。它的攀登径道大多是由手攀架、脚踏板、吊桥与钢丝线组成的,体验者在安全绳和锁扣的保护下,在岩壁上就能完成“高空走钢丝”“腾空鹤立”“壁虎漫步”“登上云霄”等亮相。
它不像在攀岩馆的攀岩项目,需要一定的攀爬技术,也不像野攀,需要一定的臂力支撑。所以大多飞拉达项目的宣传语都是这么介绍的:“安全有充分保障”,“零基础也能体验攀岩”,“既有野外攀岩的惊险刺激,又没有较高的专业的技术要求”,“上到65岁的老年人,下到6岁的小学生,都有机会攀登”。
几乎为零的门槛,配上壮丽的山水景色,加上近300米高空所带来的视觉冲击,雁荡山的飞拉达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像李妍这样的年轻人来拍照打卡。他们腾空在悬崖边,展开双手,脚踩崖壁,将身体与崖壁形成一个大于等于90度的角。他们把照片分享到社交媒体上,看似危险,实则迷人。
随着拍照打卡的人越来越多,一些专门在飞拉达上给人拍照的摄影师都忙不过来了。他们把自己的时间改成预约制,每天只接10个客人。
径道的拥堵也变得常见。有不少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在挂在悬崖上一、两个小时的经历,有人不幸中暑,有人没了力气,说自己“无助极了”,只能花300块大洋找救援,让自己安全撤离。
出于安全考虑,雁荡山景区也只能调整运营策略,从最初的没有人数限制,到今年3月,各路线都会在游客超量时进行限流(B线路日限150人,C线路日限80人),再到今年6月,开始需要游客提前10天在线上预约,且“想要体验A线路的游客,必须爬完B线路且由教练确认身体状况后,才可进行购票游玩。”
28岁的王靖可是从朋友那里得知雁荡山飞拉达火起来的。朋友和他说,雁荡山飞拉达的票已经买不到了。王靖可还很震惊,“雁荡山的票怎么会买不到?”
去年5月,王靖可就体验过雁荡山的飞拉达项目,那时他还不是奔着飞拉达来的,只是“来都来了”,而且价格也不高,那不妨体验下。
他和同行的三人花了188元选择了攀爬难度最高,长400米的A线。
A线的难,在于它起步就是轻微负角度垂直攀爬,负角度越多,游客玩的越累。“大部分人都是脚有力气,手没力气,整套玩下来你的手会特别累。”
好在那时玩飞拉达的人并不多,王靖可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爬完了,那时的景区也不会对游客有一些特殊的鼓励。而现在,只要游客能在一天内挑战完A、B线,就能拿到雁荡山飞拉达的勇士奖杯。
但王靖可不在乎这个。他喜欢的是能在攀爬飞拉达的过程中,沉浸式体验悬崖边的景色。这种景色和爬山感受到的不一样,每当背靠悬崖,面朝山谷的时候,他都有一种“要掉不掉”的感觉,就像“站在窗户边上,半个身子伸出去一样”,一种不安全感油然而生。
正是这种刺激感,让王靖可每次去爬山的时候,看见飞拉达项目都会体验一次。攀爬轨迹遍布河南老君山、广东马头山、浙江雁荡山与湖北鸡公岭。
在鸡公岭“绝壁天梯”上的王靖可
他发现这些飞达拉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会宣传自己是“第一”,比如马头山飞拉达被称作“岭南第一攀”,雁荡山飞拉达是“亚洲第一险”,鸡公岭飞拉达被誉为“世界高度第一”……
爱上玩飞拉达的年轻人,沉迷在眼花缭乱的“第一”里。
2、各大景区卷起了飞拉达项目
各个景区的飞拉达项目,带动了各大景区的客流量。
作为浙江宁波徐凫岩飞拉达的教练与项目负责人,俞彦翔对这一趋势的感知是非常明显的——从去年年底开始,专门来玩飞拉达的游客比往年游客最多的时候,还要多个3-4倍。
徐凫岩的飞拉达项目从2019年5月开始运营。那时来玩飞拉达的多是徐凫岩的游客,都带着像王靖可一样“来都来了”的心态,给初期的飞拉达项目带来了许多转化。
可后来赶上疫情,大家被封在家里,景区客流受阻,徐凫岩飞拉达也沉寂了一段时间。直到疫情结束,年轻人的户外热情高涨,飞拉达重新回到了年轻人的视野,客流逐渐开始回升。
且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同一个景区,设置的有难度区隔的线路,会吸引年轻人去了第一次,还会再去第二次、第三次,每次都会有新的体验。“就像有的人喜欢打段位,可能我去过(一个景区),你再让我去的话,可能就会选择更贵的,试一下难一点的怎么爬。”王靖可这么解释。
今年清明、五一前后,雁荡山、白石山、鸡公岭的飞拉达项目全都爆满,部分甚至需要游客提前预约才能购票。
这些景区凭借着飞拉达项目走红,其他景区也开始“眼红”,萌生了设计飞拉达项目的念头,并有不少把项目成功落地。比如河北保定白头山与重庆四面山,就先后在今年5月与7月,开放了景区内的飞拉达项目。甚至天津的一家游乐园也在园区里搭建了飞拉达项目,号称是“天津首家飞拉达山体攀岩”,吸引了许多家长带着小朋友前来打卡。
“景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卷,飞拉达项目越来越多。”俞彦翔说,为了吸引客人,各景区不得不在飞拉达项目上相互借鉴,各出奇招。
在发现雁荡山的奖杯成为年轻人去打卡飞拉达的理由后,俞彦翔就决定也利用年轻人“收集”的心理,做一个景区小周边。但他不想跟风做一个奖杯,就花了点心思,定制了一个和徐凫岩飞拉达线路相关的奖牌,只要爬完B线——这条被俞彦翔称作是全浙江最难的线路,就能得到奖牌,“给大家一些仪式感。”
光有仪式感还不够,要想在众多飞拉达项目中争奇斗艳,就要深入了解游客到底想要什么。
去年年底,徐凫山飞拉达项目进行了运营政策上的调整。比如之前教练给游客拍照是要收20-40元人头费的,现在教练可以免费给游客拍照,再由公司给教练补贴。“因为我们有瀑布的场景,能拍出一个很好的效果的照片,它的场景是比较有竞争力的。”
徐凫岩飞拉达教练给游客拍的照片
一生要出片的中国人,就这样被轻松拿捏了。
于是肉眼可见的,在小红书、在抖音上,都出现了一种转场视频——前一秒年轻人还穿着常服,素颜出境,身体往后一倾,下一秒打扮得十分炫酷,踩在崖壁,被吊在半空。他们成为了飞拉达的自来水,凭借着震撼的构图,配上高级的滤镜,形形色色的照片和视频成为了飞拉达天然的宣传素材。
作为湖北恩施鸡公岭飞拉达的短视频运营,冯光强每天也会拍摄一些景区的短视频,同时也会邀请许多博主前来打卡,把自己的体验过程拍成vlog分享在社交媒体上,吸引了一波粉丝前来打卡。
在仪式感和氛围感之外,项目独特性也是必须的。
鸡公岭在去年10月推出了全长100米的“亚洲第一条绝壁天梯”后,景区就把其作为飞拉达宣传的重点。王靖可就是看到天梯的视频后,觉得“观感很好,看着很酷”,专程在今年4月来了鸡公岭打卡,并在购买鸡公岭的门票时,花420块选择了那条可以体验天梯的路线。
鸡公岭的绝壁天梯
惊险又刺激的项目给鸡公岭带来了更大的知名度和客流量。在继做奖杯奖牌后,建天梯也成为了飞拉达项目的新风潮。冯光强发现在今年五一,河北保定白石山就推出了长45米,可一次性通过8名游客的“封神天梯”。
景区跟风的热度堪比网友追热点的速度。为了寻找更大的差异化,鸡公岭只能不断完善自己的运营策略。从今年5月1号到9月30号期间,鸡公岭推出了一个大师级WS线(哇塞线)的挑战活动——挑战一天内爬完WS共计2814米的线路。
冯光强说,这条线路想要爬完全程,至少需要6小时的时间。现在线上每天都会有10几个人来攀爬,但有10%-15%的人都会中途放弃,求助教练,在教练的帮助下,从最近的撤离点撤离。
3、一根绳的保障,安全吗?
只用一根安全绳吊着,到底安全吗?每个关于飞拉达的视频下面,都会有网友这样的疑问。
前些日子,在山雾缭绕下,只用一根安全带保证游客安全的白石山“封神天梯”,就在网络上引起了安全争议。后来景区回应称,每天在游客体验之前,工作人员都会先上去全程走一遍。
在飞拉达的线路上,一些景区也会配好足数的飞拉达教练,保证游客的安全。
徐凫岩目前共5位教练,都持有初级攀岩证。他们每天分散在不同线路上,阻止游客的危险性动作。
徐凫岩有着每个游客上线都要有教练陪同的硬性规定,“因为我们这边是5A景区,我们承担不起事故,必须要先保证安全。”俞彦翔说。比如在A线上,每10名游客就要分配1位教练,超过10个人,还会在容易卡住的点再额外分配1位教练。而在穿过瀑布的C线上,会有1-3位教练盯着全部视野,线下也会有至少1位教练讲解装备与辅助上线。
这些教练不仅需要专业的技能技术,也需要具备服务意识。
比如,缓解游客的紧张情绪。当游客站在高处,身上只有一根绳子吊着,心理上难免恐惧。而教练的职责就在于鼓励与安抚这些游客。在俞彦翔看来,教练和工作人员只是在岗位分工上会有些差异,前者是在线上服务游客,后者则在线下服务。但现实中,“有些教练会觉得自己很牛,觉得自己会这些技术。但实际上教练能给飞拉达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
并不是所有景区都会提供免费教练。在王靖可体验的四个景区中,只有鸡公岭是有免费教练全程带队的。在游客上线前,教练会教他们该怎么保护自己。
鸡公岭的钢索桥
在游客的保护措施上,不同景区的重视程度也参差不齐。
有些景区会从设计初期就把安全承载力考虑在内。冯光强说,鸡公岭的飞拉达项目在运营之前专门找过中国地质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大学教授进行评估与规划设计,比如这个岩壁能不能做飞拉达,能承重多少,该用什么材料保证游客的安全。
目前,鸡公岭飞拉达的安全装备上一共有3把锁,主锁可以承重2吨,副锁可以承重1.5吨,休息锁可以承重1.2吨。“上线后,主锁是无法取下来的,就放心地走。”冯光强表示。徐凫岩的飞拉达也配了两把锁,就是为了防止一把锁有问题,另一把锁还能起到保护作用。
有些景区会强制要求游客戴头盔,会给游客提供手套。但有些景区没有这个限制,也不会给游客提供其他装备。
这也产生了一个难题,只要游客们曾经去过一些安全要求不规范的景区,就容易沾上“不好的习惯”,这没少让俞彦翔头疼。
比如那些从其他景区前来打卡的游客,总不爱戴头盔。因为头盔会降低游客的体验感——有游客玩完就吐槽景区头盔的味道一言难尽,也有游客说头盔又湿又臭。“它毕竟那么热,(游客头上)都是汗,而且还一轮一轮地(被使用),可能帽子4个多小时都不会干。”王靖可说。俞彦翔只能再三和游客强调头盔的重要性,“万一上面有个落石,能保护你自己。”
但千防万防,有些景区的飞拉达项目还是会出现安全隐患。王靖可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新闻,说是某自营景区的飞拉达项目中,有游客发现绳索固定点的螺丝松动,还发了个视频。随后景区进行了两个星期的整改后重新开放了,“虽然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但他确实有安全隐患。因为如果真的因为螺丝掉下来,游客在空中吊着,可能会出现一些擦伤的情况。”
这也让一部分人无法对这些安全隐患视而不见。
王靖可总会叫身边的朋友一起进行飞拉达体验,但大家都不去,“很多人都怕。它毕竟是一个户外的活动。”王靖可倒是可以接受一定的风险,“只要不掉下去,擦伤是能够接受的。”
李妍也是如此。在她看来,只要是景区自己设计运营的,应该就不会有太大的风险。而且,享受过程是最重要的,“到达终点之后再回味的感觉真的很爽,那一刻我就觉得自己真牛。”李妍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靖可与李妍均为化名。除标注外,封面图及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