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七城!西部(重庆)科学城  助力重庆航空产业起飞

全国第七城!西部(重庆)科学城 助力重庆航空产业起飞

2025-04-14 20:00Newseeders 合作伙伴
重庆正式成为继北京、成都、珠海、上海、厦门、海口之后,全国第七个拥有全链条航发完整维修能力的城市。

航空发动机由数以万计的零部件组成,因其精密而维修难度极高,全国范围内,拥有完整维修能力的城市并不多见。

近日,方大海航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落户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下称“科学城”),这也标志着重庆正式成为继北京、成都、珠海、上海、厦门、海口之后,全国第七个拥有全链条航发完整维修能力的城市。

全力突破“卡脖子”问题

据了解,方大海航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项目拟在10年内总投资约38亿元,联合瑞士航空发动机技术公司(SRT),使用西永微电园综合保税区内现有厂房及工业用地,建设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CFM56和LEAP系列航空发动机(用于空客A320、波音737机型)维修基地,打造OEM(原始设备制造商)授权航空发动机维修和研发平台,建成立足中国、面向亚太、辐射欧美的航空发动机维修能力,培养一批航空领域高素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推动重庆航空产业链全面升级。

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将分三期建设,计划今年4月底完成一期项目,今年底达到二期项目设备进场安装条件,2026年下半年全面投产。

项目落地投产后,将提升重庆市航空制造业的产业技术水平、产业链完整性和整体竞争力及国内航空发动机自主维修能力,支撑中国参与国际适航认证(如CAAC与FAA/EASA博弈),打破西方技术壁垒,缓解国家关键行业“卡脖子”现状。

航空发动机维修门槛为啥这么高?

“就像路边随处可见补轮胎,补漆钣金的、都可以称之为汽车维修,但是这个项目就相当于落地了一个4S店,是全链条的。”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举例道。

航空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涉及气动热力学、燃烧学、传热学、结构力学、控制理论等多个复杂学科。数以万计的零部件在高温、高压、高转速、高载荷的极端条件下运行,必须具备极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航空发动机维修对技术水平要求极高,如发动机的拆解、检测、修复和重新装配都需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任何一个步骤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发动机性能下降甚至故障。”

此外,维修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如智能检测法、无损探伤技术等,所以,能够胜任航空发动机维修工作的员工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培训和实践积累,就形成了较高的技术门槛。

为什么是西部(重庆)科学城?

“近年来,重庆不断加码航空航天产业,作为重庆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科学城也进行了相关前瞻谋划。”谈及项目落地科学城的原因,项目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目前,科学城拥有国家高新区、自贸区、综保区等多块“金字招牌”,在各类开放平台叠加优势下,打造完整的物流体系,无限放大“通道+物流+贸易+产业”联动效应,特别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航空 前置货站在西永综保区落地,未来将为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提供更多便利。

与此同时,科学城现代制造业基础稳固,新型智能终端产业夯实工业经济“基本盘”,集成电路、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正在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正式运行后,借助科学城的产业优势,可以更快地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科学城也已聚集了电科芯片、航天天目、星辰空间、巅慧科技等企业,成果不断涌现。如,电科芯片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陆续为神舟系列配套了近百款产品。

“下一步,科学城将以更快速度、更大力度布局航天航空,发挥先进制造的‘根基’作用,加快推动集成电路与卫星产业融合创新,为航天航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科学城相关负责人表示。

西部创投 中心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联合知名创投综合服务机构清科创业(1945.HK)共同打造的创投生态服务平台,始终致力于打造全国一流的投融资对接交流、信息、服务平台,下一步将以创投活动为载体,以金融力量为抓手,助力科技创新,用好科创资源,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重庆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本文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新芽NewSeed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