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界的哈佛—Y-Combinator,如果你想了解他的幕后运作

创投界的哈佛—Y-Combinator,如果你想了解他的幕后运作

2013-08-02 16:24
在每期三个月的孵化过程中,YC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辅导新创团队们做出受市场欢迎的产品,然后再透过Demo Day活动把因而产生出来的投资机会“卖给”硅谷创投们。事实证明这样的模式非常成功。

投资界新芽8月2日编者按:本文作者为台北早期风投机构appWorks共同创办人暨合伙人Mr.Jamie(林之晨)。

以下是全文,投资界新芽略有删减:   

2004到2008年,我在美国亲眼目睹了Amazon Web Services、Myspace、Flash、Facebook、iPhone、Android、Unity等这些新平台的相继兴起,让“软件”──尤其是透过互联网传递的软件──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硬体的价值则越来越薄弱。2009年,当我离开了在纽约与朋友一起创办的Muse Games,我决定要搬回台湾,回来推动网络产业在台湾的发展。


我生长在80、90年代,台湾最蓬勃发展的时代。长大的过程中,我受到这片土地非常非常多的照顾。后来才知道,我能够如此幸运,生在这富饶的经济环境,30年前李国鼎、孙运璿先生们把芯片、SP等产业带进台湾的努力厥功至伟。因此,当我看到硬体产业迈入高龄硅谷饱和,软件逐渐取代成主角,我想做些什么来帮助台湾抓住这个巨大转变,让我的下一代还是能生长在一个宝岛。


设定了这个目标之后,我开始遍寻方法。毕竟我人单力薄,需要找一个用很少资源就能创造很大影响的模式。最终Paul Graham与他的Y-Combinator给了我灵感,也因此我在2010年中正式回来台湾,与伙伴们创办了appWorks。时至今日,appWorks已经“孵出”了120个网络创业团队,其中不乏EZTABLE、Pub Game、Goodlife、5945呼叫师傅、Fandora、Tagtoo、GameApe、ChocoLabs、Jumplife等等颇有成绩的小企业。


当然,台湾离硅谷还有不小的距离,appWorks与Y-Combinator相比更是杰克与巨人的差异。所以当得知大写决定要将The Launch Pad这本由作者Randall Stross“嵌入”YC长达半年所写成的内幕报道翻成中文出版,让大家更了解硅谷的文化,以及YC这类新品种创业学校的运作时,我非常的兴奋,也立刻答应要协助他们写序推广。


所以有了以下的这篇文章,与各位分享:


Y-Combinator—创业界的哈佛名校


经历了98、99年的网络掏金热,紧接着又发生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从2001开始的几年,Internet Startups在硅谷人们眼中,一下子从泡沫前的宠儿地位坠落成了泡沫后的票房毒药。尤其是刚被严重灼伤的投资人们,光讲到“dotcom”这个字都还有些余悸。


本书的主角Y-Combinator,是在这样的氛围下诞生的。


创办YC之前,Paul Graham并不是一个创业投资人,相反的,他是一个网络创业者。1995年,他与伙伴们一起创办了Viaweb—全球最早的“网络商城”。3年之后,积累了上千家虚拟店铺的Viaweb,以4,900万美金的高价卖给了如日中天的Yahoo。


又过了数年,并购时附带的续任条款到期,Paul也就离开了Yahoo。一开始,看着银行帐户里一辈子都花不完的现金,Paul只想轻的游山玩水,享受人生。直到2005年3月,一次在母校Harvard的演讲改变了他。


那是一场为哈佛Computer Society学生们所办的讲座,身为在业界历练多年的前辈,Paul本来该讲讲最新的程式开发方法或是令人兴奋的平台技术什么的,但那天,Paul决定做些不一样的事情,他与这些学生们分享了他的创业经验。过程中关“找投资人”这个对多数人而言非常神祕的题目,Paul分享的内容尤其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


“通常,你从有钱的个人那募得种子资金,这些人叫做“天使投资人”,常常自己也是靠着科技得到第一桶金的。”Paul是这么说的。演讲完后,学生们缠着他,其中几个人说:“我们有创业的好主意,你是曾经靠着科技赚得第一桶金的人,请你投资我们。”


在那之前,Paul压根没想到要成为天使投资人,但那天晚上之后,他决定这个艰难的任务值得挑战。但除了创办Viaweb过程中的几次募资经验外,他对于天使投资几乎一无所知,Paul想了一想,最快的学习方式,就是开始投资,而且是大数量的投资。


因此,Paul创办了Y-Combinator,每半年一次,YC大规模的召募并且投资新创科技公司。记得吗?这是2005年的美国,即使Google刚在2004上市,创投们对于网络新创公司,还是相当冷感的。


然而Paul知道网络股虽然在纳斯达克泡沫化了,但网络这个产业却没有在那里停下来。他在Viaweb亲眼目睹了上千家中小企业透过网络成功贩售他们的商品,网络书店起家的Amazon也在2002年后逐渐开始营利,Google更是靠着AdWords关键字广告每年产生数十亿美金的收入。Paul知道网络是值得美国创投持续投入的产业,而藉由YC,他适时的扮演起了桥樑的角色。


在每期三个月的孵化过程中,YC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辅导新创团队们做出受市场欢迎的产品,然后再透过Demo Day活动把因而产生出来的投资机会“卖给”硅谷创投们。事实证明这样的模式非常成功,因为创业者们,尤其是那些工程师为主,第一次出来创业的年轻人,往往不太清楚如何跟资本市场互动,有YC在中间扮演润滑剂,大大提升了成功融合的机率,也因此目前为止超过500家的YC新创企业,绝大多数都在“毕业”后接着向创投募得需要的资金。


而这本《给你10分钟,证明世界都买单!》,就是在揭开Y-Combinator这家超级成功的创业学校,背后运作的种种祕辛。我从中获得了非常多的收获,希望你们也是。

*本文为新芽NewSeed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新芽NewSeed(微信公众号ID:pelink)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新芽NewSeed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