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成长之退出:早期投资就像马拉松 对创业者要适度放手

天使成长之退出:早期投资就像马拉松 对创业者要适度放手

2014-06-12 17:32Newseeders 合作伙伴
最大的一翻是从2.5亿到40亿,大概是不到一年,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上一个程序还没完全做完,下一个案子已经谈好了。

投资界消息 北京时间2014年6月6日,“2014中关村天使投资成长论坛暨天使成长营首期开营典礼”在北京文津国际酒店开幕。数十位来自中国天使投资领域重量级嘉宾以及数百位创业精英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中国首个公益性天使培训项目——天使成长营的开营仪式。

在开营仪式上,天使成长营副院长、梧桐树资本创始合伙人童玮亮,和尚伦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张明若、五岳资本创始合伙人张志勇、创业工场创始人麦刚、青松基金创始合伙人兼管理合伙人董占斌、天使汇CEO兰宁羽、戈壁投资合伙人蒋涛一起分享了“天使成长之‘退出’”的话题。


以下为圆桌互动实录分享:

童玮亮:首先请各位嘉宾自己介绍一下,介绍的同时我们要有一点干货,这个干货对几位投资人来说就说一个,您最成功的退出案例,投进去的时候退出的时候公司的估值翻了多少倍,你的投资金额大概翻了多少倍?中间大概多少时间的年限。

我想问一个小问题您在经手那么多融资的协议中间,有没有哪一个特别印象深的,从上一轮到下一轮翻了多少倍?好吧?我们一位一位介绍,或者您开始简单自我介绍一下。

张明若:我是不是在现场唯一的律师,跟天使投资很有缘,我是2007年开始做雷军的私人法律顾问,帮他打理所有的投资项目,小米成立之后我也是做小米所有的融资事宜,我从2009年开始做徐小平老师的个人法律顾问,包括真格成立之后也做所有真格的项目,还有很多天使投资人是我的客户了,反正这些年来,大概尤其从2009年开始,我的很大一部分的业务是跟天使投资连在一起的,包括我现在很多的其他的客户也是从天使走到A、走到B、走到C。

我能想到的最翻得最狠的可能大家也知道,最大的一翻是从2.5亿到40亿,大概是不到一年,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上一个程序还没完全做完,下一个案子已经谈好了。

童玮亮:如果天使阶段呢?

张明若:天使阶段应该是从200万美金到1000万美金,在一年之内的我碰到过几个。

张志勇:五岳资本是一个早期的投资机构,主要是在TMT领域,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里头,我们现在这个基金管理的人民币规模大概是5亿左右。美元基金7月份募集完毕,刚才童玮亮说要说一个回报率,实际上早期的投资人,尤其是在投天使阶段,我认为它是一个跑长跑的过程,是一个马拉松的过程,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你投进去在两三年能够有很好的回报,我自己个人天使差不多将近9个项目,然后到现在其实还没有,如果说从退出的角度来讲还没有,但是从帐面回报的角度来讲的话,还是有,稍微能够撑到的,不过这个是跟朋友一块儿投的项目,我当时投天使,价格其实不是特别高,大概当时估值200万人民币左右,现在已经投后估值应该是3亿美元了吧,2年半的时间,因为这个只是一个帐面的回报,其实也不算是真正最后退出,只能这么说一下。

如果说基金投的项目里面退出的,2008年当时投过一个游戏,后来这个公司在国内A股上市了,应该还是非常不错的,应该是中国游戏的第一股吧。我们投的时候比较早,不算天使,估值那时候还是比较低,上市以后的话确实到了100亿左右的市值,中间应该说从估值上翻倍很多,因为投资金额比较小,退出时机退得相对来讲比较早一些,所以说从回报上不应该是拿到了最高的回报,大概是这样的。

麦刚:我觉得这个问题好像要问得我们每个人都要翻个跟头,我觉得这个事情要跟大家说,成功背后有很多很多失败,我只能说我的特点,我做创业工厂到现在快9年了,2005年成立,在中关村民族大厦,我投资过的公司数目上来讲将近百家了,但是创业工厂有一个特点是我的私人投资公司,所以我也没有LP,我基本上是不算回报,我只能大致告诉你,因为很多公司没有完全退出,基本上每次退出能拿出1000万或者好几百万,一千万。其实好很多了。

一个项目从你投资到退出,有现金推出、有帐面回报,帐面回报的东西,对我们在场的很多人来讲,除非真的很大了,你上市回报很多,帐面回报很多,最后也没有赚到钱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甚至可以找出案例,从头到上市之后,天使投资人没怎么赚钱,创业者没怎么赚钱,VC也没怎么赚钱的案例是不在少数的。

所以我觉得退出这个事情来看,帐面回报和现金回报是很大很大的事情,帐面上的回报的话,还是要祝大家好运,现金回报的话,每个机构的策略不一样,个人天使有现金流的考虑,机构天使他可能有LP的考虑。所以我的观点就是这样子,天使的话是两方面都要有一个平衡。

童玮亮:关键问题哪个项目能说一个吗?某一个印象最深的,退出印象倍数很高的。

麦刚:我有非常多的项目。我感觉都不深,因为没有一个特别特别大的。

童玮亮:总体回报肯定不错。

麦刚:我基本上拿回来以后都是过千万的,如果说我投了小米我一定印象很深刻。

董占斌:实际上在投资、投行,我也已经是摸爬滚打十几年了,我在2000年开始工作,在之前在一个公司任职,其实一直没有多大的成绩,正好2012年我们另外一个合伙人成立一个基金,这个时候才转身到天使投资这个行业,两年多的时间,我感觉这个成绩比较显著,所以说我是感觉像很多现在想做天使投资的朋友们,真的可以尝试天使投资的事情,说不定比你原来干个人的工作会强很多。

我们现在一共一期基金投了30多个项目,现在第一个退出项目也只是刚完成一个协议,就是跟上市公司的协议,大家都知道是《啪啪三国》,这个因为实际上已经披露了,这个数字大家都可以看得非常清楚。这个项目我们2013年1月份投资的100万,退出的时候我们是现金退出,我们是打了一个折扣的,我们当时是1000万的估值,现在收购的价格是9亿,所以说我们是100万拿回来6480万的现金,这个是我们的第一个退出项目。

童玮亮:刚才杨宁同学说不投游戏这件事情,大家还要掂量一下,60多倍回报,几个月的时间。

兰宁羽:我简单做一个个人介绍,我是有大概接近10年的创业经验,从2000年开始一直叫做持续不成功创业者,做了很多公司有死掉的,也有两家卖掉的,自己创业卖掉公司,也算一点退出,后来开始做天使投资。

我看到一个数据,过往一年全中国估值从0,月18个月的时间成长到5亿美金的公司,一共不超过20家公司,我们也看到包括徐小平老师也说过,可能退出这件事情还蛮重要的,对于天使,如果在A轮所有人都答应让他退掉一点的话,可能他的基金是回报率最高的一支基金,史上最高的一支基金,但是大家都不让他去退。

但是我个人在做天使的时候,其实到现在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退出的项目,快一点的话我投资进去一个月的时间,有4倍的帐面估值的增长,时间长一点的比如说《下厨房》这家公司,投资的时候估值在1000万人民币,现在估值在2.5亿人民币,2年多的时间有20多倍的增长,我个人认为能够帮助创业者持续不断地发展,一直跟到底,这个是类似于合伙人角色的天使投资人做的事情。

当然在ABC轮的时候,很多别的机构进来的时候,创业者也会跟你说,你能不能让出一点份额来,卖点儿脑股给别的机构一点份额,这也是非常常见的,所以我们也会去考虑就是说退出到底是谁发起的,或者说怎么样去做。

总而言之是说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投资人,不仅仅在天使汇的平台上看到更多的好项目投进去,并且也带来更高的成长的回报,甚至有一些基金专门去收天使投资人的这个份额。

蒋涛:我是戈壁基金的蒋涛,我是1997年开始工作,之前主要在互联网企业,然后也算是这个行业里面的。最早是在以前的中华网,后来自己也创过业,然后后来又去负责整个易龙的网站,我算没有那么多投资经验,我是2008年很偶然的一个机遇进了戈壁基金,然后开始做投资。戈壁基金主要是我们人民币做早期的机构的天使,美元主要是做A轮。

然后项目的话,最近运气比较好,就是上市的那个途牛,以现在的股价的话可能估值大概差不多200倍,现金50倍,大概是这样的。时间是花了蛮长的,2008年进去开始,因为我对旅游行业比较熟,投到现在有6年,从2008年投资到刚刚上市。

童玮亮:其实大部分的项目还是跟途牛比较像,我们以前做过测算,中国第一批在互联网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基本上创始人是33岁左右开始创业,40岁左右能够上市,7年的时间是一个很常规的时间,所以天使投资人如果真的上市退出,七年时间是非常正常的事儿。

虽然说是退出,刚才已经讲了怎么入行、怎么投资,有一件事情对天使投资人很重要,你投完一个企业以后,你到底管不管他,是深度地去管,还是基本上就不用去管,或者说你去管它什么东西比较重要,这个其实请下面几位可能简单地能够给我们说一下各自的一些经验。

其实我觉得管得多的,有成功的,管得少的也有成功的,每个人有自己的风格,所以也说一下为什么,好吗?

蒋涛:可能我觉得首先其实童玮亮讲得挺对,因为这个东西我想我们可能在上面分享一下,但是实际上投资这个事情,没有一个正确的公式,以前就算有成功,其实也很难判断有多少是运气成分,所以大家可能讲讲自己的看法,我觉得最主要可能在座的,适合你自己风格的投资的,从戈壁来讲,我们作为一个机构投资者,我们对投后管理是花比较大的精力,包括在业务上我们有很多的沟通,可能在一些方向上可能也会有一些指导,除了业务上面我们也有法务、财务、人事、PR甚至包括像海外的拓展关系,这个是从我们机构角度来讲。

当然我觉得个人天使可能做法会有一些不一样,所以我就大概聊聊我的一些看法吧。我觉得几点吧:

第一个,可能管不管的话,我觉得首先对这个行业了熟悉程度,我个人建议其实管的问题有一大半是你当时投资是怎么做决定的,这个也是每个人有自己的风格,但是可能我会建议你不熟就不要投了,就像前面的嘉宾介绍的,也不是说一定不能做,如果是你投了对行业不熟悉的,我建议你就不要管了,既然投了这个就放心给创业者,如果你对这个行业是比较熟悉的,我觉得是可以花比较多的精力跟投资者进行沟通的。

第二个,跟投也有关系,投的时候你是看着这个项目是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还是你觉得你想赚一票,我觉得这个也都是可以的,作为天使投资,如果你只是希望能够赚一票的话,我觉得你可能也不要花太多的精力管理,你相信它会为你带来回报,如果你是希望能够改变人们的一些生活方式,有一些更大的理想,我相信你有很多东西也可以和创业者交流。

第三个,我觉得在管的过程当中,我自己也做得不好,我可能外企出身,所以谈事比较多,但是我慢慢做投资现在我觉得谈心还是比较有效的,我自己做得不好,但是实际效果来讲,因为我是比较针对事的人,因为可能是外企的背景的,就发现聊创业者最后就三种结果。一种创业者你和他聊,他可能和你争吵、和你挺,三个月之后看,你们聊的当中比较正面的东西,不管是他的观点还是你的观点,他都在做,往往这种创业者是比较成功的,你比较幸运的。更多的是剩下两种,一种是你跟他聊他很尊重你,什么都好,三个月、六个月以后发现没什么变化,他是说什么都好,但实际上没变化。还有一种是说他可能也很你吵,然后但是其实最后他也没有吸取到你们讲的正确的内容在往下做。

我觉得其实后两种,光谈事是解决不了问题,还是回过头来说,你有没有在一个更高层面和他谈谈心,这个也是回过头来也是最早,你是比是应该投这个项目,或者是如果做不到这个层次,那可能你就不要投或者说投了以后可能也就不要花时间,你的宝贵的时间管了。

大概我的看法就是这样。

$page$

兰宁羽:这个问题我个人有一点总结的经验,我总结了三个词儿:

转型: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非常优秀的团队在做非常屎的事儿,如果要是创业者能够做成功或者说是不断地成功,这是很罕见的事情,很多项目都是失败之后再投资,有可能会有新的成功,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是有大量的转型的过程。所以更多的还是要帮到创业者怎么能够在他的产品、方向、策略用人等等各个环节,可能会有一些转型的建议,甚至包括他遇到一些死胡同的时候,他怎么能够去化解他的困难。

性格:第二点就是看创者是不是过度自信或者说极其固执的人,刚才也谈到,是不是在一刚开始投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判断,这个人是你真正能够给到他合理的建议,并且他能听得进去的,并且说你所提供的资源,对他也是有帮助的。

自己:你自己首先要真正愿意花时间帮助这个项目,你自己所付出的时间和经验是能够匹配的,如果你要是不懂,你指出来的观点,反而有可能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那么我们觉得就是说随着信息越来越通畅,各种各样的创业服务机构越来越完善的背景情况下,其实创业者可以获得到的资源、洞见、经验其实越来越好的一个情况,所以就是说大多数的创业者如果他有很强的自觉能力和信息获取的机会的话,他其实可以完全自己有一个很好的成长。

董占斌:我们倾向于在投资之前选一些能力特别突出,学习能力也特别强的团队,投资之后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尽可能少地管,也不用管我们投了之后都很放心。

举个简单的例子,像优曼家纺,真格基金投的,创始人是夫妻两个,女方本身就是北大高材生,又去海外读书,还读了两个,先读了一个好像是生物还是什么专业,这种都是属于高精尖的,又读了斯坦福的MBA,回国之后又做创业,他的一个资源跟背景,这个在获取企业要发展的一些资源方面,我感觉是很轻松的。

男方又在中国移动这种大的单位干了很多年,业务能够特别强,基本上他一出马不分男女、老少,基本上都能统统拿下,所以说这样的一个组合,我们投了之后三个月,他说他要做A轮了,再过了一年之后他完成B轮了,完成B轮之后说你们该退出董事会了,我们说退,后面可能说通过上市或者说什么我们就正常退出了。

所以说我感觉这是我们投资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包括啪啪三国,这个团队在研发过程当中,我基本上没去管过,因为我们对他能力是非常信任的,但是在退出的时候包括他们问我们,我们是不是要找这个财务顾问,我说财务顾问这个事儿,我做过多年投行,这个事儿我给你指导一下就完了,所以说这个事儿最后也没有找财务顾问,两个收购方来竞购,所以他选了一家就结束了。所以我感觉这是我们望能做到的一个这样的效果。

麦刚:刚才上一个问题,其实我不回答了,因为这种回答我觉得对于,如果这个回答对创业者听到的话,是一种伤害。因为这不是做这个事情的初衷,我就补充一下上一个话题。

第二个回答我也非常明确,是不管的,但不管不等于不问、不理、不支持,我的做法基本上是尽可能每个月有一次一起吃饭、一起聊天,跟他有一些情绪上的沟通,就基本上到此为止了,别的事情当然这个谈话过程可能也会对行业、对一些公司管理方方面面涉及到,我觉得天使投资人的话,能够做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让他在心理上有很大的支持。因为没有一个企业创业是顺利的,这个是天使投资人,应该做的事情。

所以我的一概的观点都是投资一些不需要你帮助的人,当然有很多人会说这个领域我有很多资源想帮你,但其实当天使投资人,在主观性就把自己放在过于高的位置上,这个投资就已经很累了。

张志勇:我觉得管理这件事儿可能从两个维度,一个是自己作为投资人,无论做个人天使还是做机构的投资,给自己什么样的定位,个人认为是你既然投这个企业,第一个是你要对创业者有无条件的信任,这个是必须要有的。

第二个的话你在投资他的时候,其实也是一种从情感也好,或者说从认可也好,你是对他一种心理上的支撑,所以说我觉得这个还是要放手。

从角色上来讲的话,我觉得就把,就是一个伙伴的关系,在适当的时候可能你也许比创业者在某些方面有经验的时候,给他适当地做一下顾问就完了。但是绝对不能替他做决策,我觉得在我投资,无论是个人投资案例还是机构投资案例,所有的创业者,更多地依赖于你,或者说希望在某一些关键性的决策上,他依赖于你的判断的话,我觉得这样的项目最后死亡的概率非常大。

所以说我们就至少作为我自己来讲,我是绝对不会去替创业者做任何决策的,哪怕我知道的这个决策,我可能认为后面失败的概率更高,但是我觉得也必须让他来碰壁。

有时候一些创业者在顺风顺水的时候,他没有碰到过挫折,其实也不是好事儿,有时候的话你让他稍微地尝试一下失败或者说尝试一下挫折,可能对他后面的成长会更有利,这是一个方向。

第二个的话,从管理上来讲,我觉得既然是你投了一个项目,就不能说不闻不问,所以说这一点我的观点和麦刚是一样的,基本上我自己的项目,一个月可能有时候做不到,但是我觉得基本上两个月之内,一般两个月之内跟创业者一定会有一次见面,但是这个见面可能没有那么正式,大家一块儿吃个饭,我觉得在吃饭聊的过程当中,我把它分成三个维度,一个纬度就是常规性的东西,就是你必须要知道说OK,比如说在财务上你要知道你现在期末,现在大概现金流怎么样,因为有时候一个企业他的现金流更重要,所以你要知道他帐面现金余额是什么情况,这个是更重要的。

第二个是你要关注,你这个月有没有新增人数,你上个月是多少人,现在又新增多少人,为什么在这两个观点上,我会特意要从常规性的管理上问,因为早期的项目不是每个创业者都已经把方向想清楚了、想透了,所以说他中间有一个试错的过程,往往短期的创业者,在拿到投资的时候的话,可能会犯两个错误,不叫两个错误,就是可能会稍微激进一点,一个激进在人上就不像以前刚刚没有拿到投资的时候,几个人创业的时候,就能把这个剩余价值往死去榨,当有钱的时候,他觉得说我这边也需要人手、那边也需要人手的时候,有时候花钱就会大,或者说招人就会稍微不严谨一些,我们往往看到很多早期的企业,最后他招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反倒效率越来越下降,有时候年轻的创业者在管理上、经验上欠缺,所以我为什么经常会问他说,你这个月有没有新增人,为什么要增,你要给我大概讲讲你的思路,这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创业者有一定的约束。

当然最后的话,他如果给你讲明白了说他为什么要增加这个人或者说他想清楚了,你还是会放手他,最后因为你还是要尊重他。

另外现金流也是,如果花得快,你的错没有试出来的时候,你最后的生命线就会受到威胁,这时候你没有新的补给的话,你要在这个方向上把这个错给试出来,或者说你要探索出来你自己找到感觉的地方的时候,你粮草不足的话,是很危险的。

所以我宁可你租简陋一点的办公室,宁可创始人少拿点儿工资,宁可说你能不能把你手上的股份让出来一点给你认为,跟你最有价值的员工,哪怕是你和他约定一个服务期限之后你给他就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把自己的成本去做到最低,尽可能让自己活的时间更长,或者说在这个阶段里面的话,在你下一批粮草来之前,能够尽可能快地把自己的方向和路找清楚,我觉得这个很重要,所以说这个在常规性的管理上,可能经常会问到,当然也会了解到他在这个阶段里面的话,有没有一些重要的里程碑,比如说有什么重要的产品要发布,或者是不是有什么重要的员工加入或者说你的一些合作伙伴要加入等等,或者说一些重大的PR之类的,我觉得这个需要常规性地了解一下,

另外增值性的服务,作为投资人、天使投资人也好,还是有一些这样的社会阅历、有一些人脉经验,在这个信息支持上,因为你看项目看得比较多,所以经常会遇到一些新的启发或者说遇到一些新的趋势的时候,我觉得有时候给创业者稍微提供一些这方面的信息,帮助他能够把思路更开阔,这是作为投资人来讲的话,应该是很轻松能够手到擒来贡献的。

另外在有时候,在这个团队的,比如说他觉得有一个很合适的人,他想进来的时候,我觉得帮他稍微做一下参谋,就是同意他拿,你也能帮他一块儿对这种所谓重要的合作伙伴进行一些判断和评估,给他一些支撑,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帮助。包括在法律服务上,法律服务不是说我们自己是一个专业的法律服务者,而是有时候在期权的设计上、结构上,因为我们投了那么多的项目,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出来,所以说你可以把一些经验告诉他,这样做可能会更好,我觉得这类东西也是你日常可以去提供的服务。甭管怎么说最后从管理上来讲,一定是既然你投了他,那你还是信任他,你无条件地支持他,哪怕他失败,我觉得从你个人来讲,你也得认,我们作为投资人应该是有这种容忍失败和容错的胸怀和能力才行。

张明若:这个问题我还真有几点可以说,首先管理里面有两个内涵,一个内涵是管理,因为我出了钱要管理看一看他打理我的钱。第二个是帮忙,我帮助他。本身两个内涵分开,先说第二个帮忙,我自己觉得帮忙这件事儿,应该由创业者主动来找你帮忙,而不是你主动去找他帮忙,因为你的身份比较特殊,你既可以帮助他,你同时也是他的债主,我是从某个角度来说,你主动找他他会有压力,而且作为一个好的创业者,应该有一种公司老板的心态,这个公司是谁的?是创业者的,就是我确实有过一些项目,看到这个创业者霸气没那么强,老觉得我好像在给投资人打工,这样的项目没有一个成功的,我自己经历过全是失败的,所以创业者应该有一个自己是公司主人的心态,他知道公司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应该知道能够找自己的投资人去帮忙,他主动找投资人,这个是第一点。

说第二个就是管理,管理这块儿其实我有一个小数据,因为我去年做了将近200个项目,今年可能得三四百个,就是今年的数据,有一些我跟过的数据的一个总结,就是有的人风格是不管,你找我帮忙OK,我尽可能帮你,你不找我帮忙我就不管,有的人是管得相对细,比如说我怎么样招人、方向、财务数据,都要问。那么我自己的总结是,成功的70%、80%都是不管的,这个是我自己的总结,也不一定很准,就是我自己的数据。

那么不管也有一个限度,我觉得有一件事儿很重要,就是要树立创业者的规则感,就是他现在已经是一个公司了,他已经是一个股东相对复合的公司了,他不是一个自己的家族企业,它是一个有多种股东的公司,那么他一个基本的义务是每年的财务数据要向股东汇报,他重大的事项要征求股东意见,这件事儿不是管,是帮他建立规则感,如果规则感建立不起来,这个人时间长了就觉得企业就是我的,也有这种情况,我可以随便怎么干,不管好不好,这个企业以后的方向就会走偏,这是我的一个想法。

童玮亮:最后每个人用一两句话说最后的一个小问题,我们天使投资人投完钱以后,基本上也就一两百万、两三百万,给这个团队用的时间不长,也就是半年或者说一年,他们很快会进入到下一轮融资,在这个时候怎么帮他,有没有一些诀窍让他迅速拿到下一轮,这个可能正好从张律师这边看过很多的项目,有没有法律上面的小经验。

张明若:作为一个天使,你投的项目相当于你背书了,那么这个项目再找A轮的时候,一般会提我的天使是谁投的,这个天使名气大他愿意说嘛。如果说你这个天使很有名,那么他会感觉到我跟你合作是不是愉快,你的投资风格是不是适合我,我觉得这个本身对下一轮的A轮要不要有人投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

第二个我觉得一个好的创业者,从开始创业到未来的成功,他一定要经历过一个资本的学习过程,就是说他要了解资本这个游戏规则,要了解创业一般的这种法律结构,包括一些主要的法律条款,他一定要有这么一个熟悉的过程,在天使的时候往往不是那么特别地,一般天使投资都是个人,不会特别地要求,但在A轮的时候,他可能要有经验的天使做一些辅导。

第三点肯定也是更重要的,可能他会给一些方向,你找什么样的VC更适合你,我觉得如果是好的项目,很多VC都会愿意投,但是哪一个VC更适合他,这个就跟谈恋爱一样,这是不一样的。要是谈错了婚姻不幸福。

$page$

张志勇:基本上在下一轮融资的过程当中,我自己花的时间会很少,就是不是会什么事情都陪着他干,就是可能会介绍一些人,但是最后的话还是要让他自己成功地去说服投资人。因为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因为最后的话,投资人投一个项目的话,其实他还是对CEO的这种感觉嘛,CEO在这方面他必须要强大,因为你是CEO,所以你就有义务,或者你就必须有能力征服你所面对的投资人,所以在这一点上的话,我觉得我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在这上面。

麦刚:我觉得对融资的事情来讲,对于初创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资本力量是很强的,对于天使来讲的话,我一直倡导一个合投概念,为什么呢?因为第一个是在项目的发掘渠道商,虽然是讲融资,我现在展开讲,天使投资本质上还是概率问题,你所熟悉的领域、你的人脉。从整体而言,这个行业说得客气点写,10%的人赚90%以上的钱,肯定是那些最大的成功案例,在各位优秀天使的优秀项目里面,它不大可能出现在优秀天使的差项目里面,也不太可能出现在差天使的优秀项目里面,这个的确是一个圈子文化。

所以我觉得如果说是聚合了一批优秀的天使,他身边一定会聚合优秀的创业者,彼此分享是降低所有合投参与者的风险,提高他们的成功概率。

接下来讲到融资的事情,其实融资也是一样,因为融资之后你就有很多属于VC的网络、关系一些他们的偏好,每个天使的话,这些方面也有不同的资源,有合投的话也是在利用大家的关系网络来提高这个融资的成功率。

所以我总结而言,天使之间的合作是必要的,它不是说简单地说这个抱团取暖,它其实是一个概率游戏,每一次的分享会带来概率的提高,也会带来彼此间的这种合作的回报,所以我觉得这种合作关系对于投资、找项目,对于融资,到下一阶段都是很重要的方法。

董占斌:我们作为天使方,就是要与后一轮的机构建立高度信任的合作关系,其实这个是有一个过程的,前期有一个过程,像我们比如说在街机三国,当时两亿的时候想融一次资,推荐了一个基金,他感觉估值太高看不清楚,然后半年之后估值20多亿,啪啪三国想融的时候,他这个时候感觉可以投了,但是又没抢上。

我们再推一个项目给他的时候,他心里想的只有四个字,必须拿下,不管代价。这种关系的建立,对于你的一个项目,实际上就相当于我们的眼光大家有了一个协同,他会对我们的项目也非常认可,这是一个。

另外就是说我们会,当然说因为偏好也不一样,我们可能会针对,也帮创业的团队寻找多说个机构,尤其是在谈判的过程中会给他指导,因为可能他需要融资的时候,往往资金只能支撑3到6个月的时间,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帮他找到A论的融资方,所以说我感觉这个谈判方面的指导,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

兰宁羽:对于下一轮融资的话,我做一个广告,就是天使汇能够帮在座的天使投资完之后,能够时时刻刻地快速完成下一轮的融资,我们有一个叫做小额按需快速多轮的功能,我们给大家营造一种不用急着去找钱,但是时时刻刻都在融钱的一个状态,让创业者能够在从以前求着一个投资人一个投资人见面要钱,转换成为他在这边只需要专注地把产品、用户和包括团队做好,不断地进行信息披露,把这个角色转变为投资人求着来给他投钱,这是姿态转变的一个过程。

也就是说其实在座的天使也希望接下来投资人进来的这些人,分到这个公司的股份这些人,也能够给项目带来真正的价值,而不只是一些只是给钱,就是这个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地形成一些商业的生态环境,所以我们也看到了大量的这些,比如说以前是创业者,自己的公司卖给BAT,然后一些非常好的投资人,他可能在之前没有参与进去的机会,但是他后面还可以在天使阶段或者说A轮阶段,也可以少量投进去。

我们也相信未来这个钱他可能会直接地到项目中,效率可能会更高,在整个过程中也会有更多的人起到帮助的过作用,无论是分享到期权还是分享更多的回报或者其他形式。

蒋涛:在下一轮融资的过程当中,主要还是顾问的角色,虽然我们相对管得比较细,但是这方面其实我们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我还是赞同前面几位讲的,资本市场你必须去面对你上市了一样,要面对上市以后的资本市场,也一样有其他的二级市场的基金你要去教育,所以说这个是你必须要锻炼的一个,可能我们更愿意花时间在业务上,我相信从业务上来讲,更多的我们是一个旁观者。

童玮亮:我再说一下,创业公司不管是你在做天使、做下一轮的时候,或者说你想上市的时候,做充分的准备,当窗口一旦打开的时候迅速融资,那个时候是估值最高的时候,能融到最多的钱,出让最少的股份,如果你没做好这个准备,可能到你想去融资的时候,市场下来,可能你的出让股份就会很多,融的钱也不多,上市公司也一样。

所以资本市场永远是有一个很小的窗口,在这个窗口之前是每个创业公司,尤其是您投的这个创业公司,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刚才我们说了很多关于退出、关于1000倍、100倍、几十倍的退出,唯一有一点我想说,我们跟徐总一起在做成长营的时候说,我们希望天使投资人一定要有一颗公益的心,当然仅仅是针对个人天使投资人,如果你有一颗公益的心出去很好的心态去投那些你热爱的创业者,你热爱的那些方向,所以它的回报最终会变得不那么重要,但是只有那个时候也许回报会更大。

*本文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新芽NewSeed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