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资界 王晖
医疗健康领域的创业和投资似乎一直呈现出不温不火的状态,那些看似很有眼光的投资人早早就做了布局,却没有得到先前预期的回报。不过在网星点康创始人兼CEO王晨昀看来,健康领域时机正在趋于成熟,最快有望在半年到一年内爆发,"未来健康领域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将会出现几家百亿美金市值的巨头公司。"他说。
正因为对该行业"前瞻性"的判断和未来前景的看好,王晨昀早于2年前就开始了基于健康类的创业项目,并与自己的好友共同出资3000万元作为天使阶段的投资,这在天使阶段算是比较大的金额了,随后该项目改名为网星点康,于2014年初作出调整,专注于健康类产品UGC点评和专业人士评测的第三方平台。
网星点康的应用场景是希望消费者在选购健康商品之前,第一时间在网星点康上搜索查询一下--比如,这个商品的评价怎样,效果如何等。网星点康希望提供:榜单(基于热销产品的搜集归类以及排行等)、评测(网星组建专业评测团队,自掏腰包购买产品,并对其进行第三方评测)、试用(对新产品的试用服务)和小组(类似于豆瓣的话题小组,专注于与健康相关的话题)等服务。今后除了商品纬度外,还会推出健康场馆或健康服务的点评。
目前,网星点康拥有15万个健康类产品可供网友点评,42万条问答,800个知名品牌入驻,会员达到13万,其中健康达人达6000名。
王晨昀所谓的健康,可以理解为"大健康"的概念,不仅包括药品、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美容产品,母婴产品,有机食品等等,甚至人体工学椅子,智能手环也都算做健康类商品的范畴,健康场所的话,医院,健身会所,养生会所,按摩院等也都算。
事实上,目前国内健康产品/保健品市场尚处于鱼龙混杂的阶段,三四线城市、偏远落后地区依然有相当数量的人相信电视购物上的那些广告并购买那些三无商品。"网星点康这种类似于大众点评的模式,从一定层面上讲,是给这个行业带来净化作用。" 王晨昀告诉投资界。
以下为投资界对网星点康创始人兼CEO王晨昀的采访(摘选):
投资界:网星点康的切入点是健康领域的"大众点评",而我们大家都知道大众点评是慢公司的典型代表,网星点康有耐心和决心在这个行业做8年,甚至10年吗?
网星点康CEO王晨昀:我一直认为人生是场马拉松,不是看你跑的快,而是看谁跑的久,跑的远。所以我无所谓慢公司还是快公司,快公司根基不稳,以后迟早要交该交的学费。
我们提大众点评是因为大众点评是点评类网站的鼻祖。不过网星点康的性质是健康,而且大众点评是线下商家必须一个城市一个城市招人、地推,所以只能慢,而我们主要维度是商品。商品本身是标准化的,譬如一个智能手环,北京拿到的和上海拿到的是一样的。所以这方面我们会速度快很多。
投资界:可否介绍一下评测室的具体情况?能给用户带来哪些价值,有何创新之处?
网星点康CEO王晨昀:网星的评测室是由我带领的,因为我以前做过很多年的"品网"(品评网站和评测网站),所以比较容易建立标准,或者说知道一个评测室的评测标准该如何建立。
目前,这个评测室一共7个人组成,有撰写能力强的,也有喜欢试用新品的。我们对评测文章的要求是,必须自己去体验商品、去真实使用,替用户做小白鼠,并且从多角度拍摄照片,但我们又不是走技术流派的,所以我们的评测文章,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消费者做的评测,从消费者层面,从商品使用角度和感受来撰写。
今后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资金的到位,我们会建立自己专业的无菌评测室,各种先进的评测仪器,以及聘请专业的医学方面的专家来评测,这今后可能就走技术流派了,或者至少是消费者使用流派 + 技术流派的。
评测这块,我觉得至少可以帮助用户更好的了解商品,并且逐步开始建立我们在健康领域的权威,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商品评测机构。
投资界:点评和评测两个的权重孰轻孰重?现阶段和未来这两部分的发展策略有哪些?
网星点康CEO王晨昀:一定是点评为重。事实上评测是我们迫不得已才做的事情。我们一直想做用户产生UGC内容的2.0,但我们发现,一开始阶段,我们是需要带着用户做一些1.5的事情,引导用户来点评。未来评测文章会少而精,或者干脆做成每年度我们网星排行榜里,各个类别的十大热门商品,才评测。而点评才是我们的核心。
投资界:移动端和PC端,网星点康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发展关系?
网星点康CEO王晨昀:网星点康现在主要偏PC,未来将偏移动。不过,移动取代不了PC。现在的移动端,除了部分像大众点评,美图秀秀等有些价值外,更多的APP是没有太大价值的,卸载率非常高。我认为网星点康的APP将基于网站本身的大数据的,所以需要庞大的数据内容支撑。这也是我们目前所干的事情,我很有信心,当我们的APP接下来推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是个你不太愿意卸载的工具。
投资界:现在是一个创业者的黄金时代,风投/热钱非常多,请问网星点康目前接洽投资人的情况如何?
网星点康CEO王晨昀:目前投资人A轮和B轮其实都已经开始接触了,同时接触的原因是,有些机构我们更希望他从B轮介入。不过,当前主要核心在于估值的问题和投资者对我们模式有多大的认同。如果投资者只是对于我们模式勉强认可的话,那我真不希望他来投。只有看懂我们模式背后的深意和蓝图,我们才有可能愿意接纳对方的投资。当然,我们也会为对方在今后带来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