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很多时候,创业就像是迷雾中的丛林探险,你以为看到了方向,并照此前行,往往是一次又一次的“碰撞”。只有在一次次碰撞之后,不断调转方向,最终才有可能幸存下来。或者也正如银泰资本合伙人郭佳说的那样,创业公司更多是“向死而生”。
相比成功创业者的经验,“失败”创业者的经验其实更值得分享。这才是常态,更有借鉴意义。P2P旅游平台“收留我”的创始人罗准就刚刚经历了这一濒临“死亡”的阶段,让我们来看他的分享。
关于收留我的详细介绍,可参见动点科技之前的报道。简单讲,收留我搭建了一个平台,帮助旅游者寻找当地人接待,体验当地最本真的生活。在收留我之前,罗准还有过两次创业,第一次是电商平台,一年内融资两次并成功出售;第二次是社区服务,以失败告终。
成功经验大多是给别人看的。现实中每个成功者都是不可复制的,都有着不可告人的心路历程,更有着不可示人的“葵花宝典”。
在7月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一夜夜的失眠,不喜抽烟的我,一地地的烟头。有人告诉我,绝不会给我一分钱了,有人悄悄地离开了,有人大声的指责然后消失。我只能悄悄地退掉给同伴租的房子、悄悄地删减服务器、悄悄地降薪……,一切的一切,就是要活下去。
此时的收留我,公司账上现金不到20万,在编人员只有2人(我和一个出纳),两位离开的服务端同伴义务帮我维护着服务器。国内外有近百个团队在转向P2P个人旅行领域,十几拔投资者都对数字失望离开,产品体验用户很不满,却找不到改进的方向。
所有的表征,我们快完了。
产品
创新创业都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无到有,也就是从0到1,在这个阶段,要满足功能性诉求,比如爱迪生发明了灯泡。第二个阶段是从有到优,一旦市场有了竞争者,你必须性价比高于对手,否则就被抛弃。如同节能灯和白炽灯的区别。
收留我在第一个阶段做得很棒,抓住了机会,完成了从无到有的一跃。但要想市场承认,用户疯狂,她必须易用、好用,实实在在地解决了用户出行找人玩的需求。在这点上,收留我落后了。
早期的收留我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席卷全国31个城市,开了46场见面会,有了18个省级大使、37个管培生、10万会员。独特的平台模式与旅行玩法让旅行者兴奋,也让用户尖叫出了“我们从未谋面,却一见如故“的心声。可是快速成长中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一是产品体验差,用户进入门槛高。
我们最初产品不注册不能查看,后来取消了,但为了给用户足够的安全感,设置了一套复杂的诚信度体系和美誉度体系。用户需要注册后验证手机号、身份证件和两个以上的SNS才能有三颗星的诚信认证,甚至变态的做了必须有一星验证才能被人查到的限制。其结果导致很多用户注册了但朋友查不到,感情很受伤。其实本意是想防止未经诚信认证的人被人查到,防止可能的不良交易感受。但用户根本不买账,“你不是大牌公司凭什么要我个人资料,有了这些个人资料又能承担什么责任,还搞得我们这么累,爷不玩了”。这样直接造成用户体验差,粘性低的局面。而美誉度在交易量小的时候体现不出价值。
二是过于追求产品闭合。
PC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都以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一定是一个闭合的商业链条。沿袭这一思维,收留我在一开始就在打造一个完整的产品链,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样太累、太大、太不现实了。
我们从注册、完善资料、到找人、沟通、交易、付款、旅程和评价,都希望用户在这里有一个完美的体验,在每个点上都有亮点,结果是什么亮点都没有,每个点做得都不够细。结果搞得四不象,还浪费了开发人员大量时间。收留我全过程操作通过APP完成太难了,其实成熟的公司也没有在应用中做这么复杂的设计。这个想法让进度失控了。
说到底,产品不好的本质就是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不够真切。移动互联网是碎片化的、体验式的、甚至是感觉式的产品,用户的TCO成本可以忽略到没有。这个时代如何吸引用户、传播用户、留住用户都是考验创业者人性的活儿。
我认为,移动互联网产品是点式的产品,只需要解决一个点,一个需要、一个功能就可以了,其他完全交给社会交给友商,千万别想搞大而全,更不用说全程体验了,这个太不现实,太容易被击溃了。产品如何和外界发生联系产生作用才是体验,所以功能不重要,怎么和用户连接,怎么让用户爽才是产品的王道。
认识这一切,就是在谷底的时候才真切。不管多么痛苦,多么煎熬,多么孤独,反省学习实践却从未停止。一个人继续做脑图,反复梳理,找UI设计公司的兄弟反省请教、商讨、否定,用了三个月时间静心问自己要什么,用户喜欢什么。这中间,和我们的大使、管理培训生、会员反复咨询、商讨,和自己的惯性思维纠结。在最后新产品需求明确后,和兄弟公司完成了新产品的UED。
团队
解决这一根本问题之后,重新寻找合伙人成为关键,找到一个具备专业能力的人很难,更难的是找到一个真心愿意承担责任的专家。
天使湾给我介绍了很多,自己也见了很多人。最终,我和一位坚持创业的兄弟气味相投,成为搭档,他就是我的创始合伙人吴晖晖。他曾在一家公司连续创业多个项目不离不弃,而他加入收留我的原因,就是想做一个有更大格局的事情。值得一说的细节是,他在听说收留我以后,立即上网查了所有收留我的资料,甚至仔细看了我们很多见面会的视频,能自如地叫出我们在广州见面会的口号。这点让人很是感动。
资金
账上没钱了,接下来怎么出新产品,怎么招人,一切都感觉很糟糕。
调整的同时,我找到一些原有投资人,告诉他们我犯了错,对公司现状作了哪些调整,怎么缩减开支,下一步准备做什么。投资人从最初的惊愕到紧张再到后来的关心鼓励和支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你没有放弃,你没有被打垮。更有北京前辈告诉我,如果你真的没钱了,我的人给你开发新产品,咱就死磕。所有这一切,让我感受到世界的善意,更坚定了不忘初心的信念。
接下来,我理了理曾经发出橄榄枝我却没时间见的VC,和他们沟通现状,结果一家VC很高兴我找到他们,立即相约。我告诉他公司真实的现状后,他没有其他VC的疑虑,反而告诉我:这可能是收留我最差的阶段,但也许是VC最好的时候。他们很看好这个方向,更看好我这个人,希望我能快速组建新团队,拿出新产品。这个过程中,我和他毫无保留地沟通UED的每个细节,每一个想法。在第一次和这家VC高层集体提报中,收留我的模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第二次明确表达收留我的方向和定位,并真实无误的展现UI后,收留我最终获得近千万的融资,将有效解决我们产品从有到优的问题,并建立一个共同承担使命的团队。
教训
找合作伙伴不论水平高低,敢于担当是底限。
初期不要找大公司的人,BAT是很好,可是并不一定适合初创的公司。大公司分工很细,在某个具体的岗位上,有上下游的资源对接,所以容易呈现出优秀。可是在创业公司,必须独立完成一条业务线,甚至几条业务线,这个时候其所受的培训和教育就会凸显你公司的“弱智”。
不要一味控制成本。创业的目的不是受苦,而是创造价值,如果你找到的伙伴很努力,拿不到结果,时间成本将是逼死你的最重砝码。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办公地址的选择,一定要找交通便利的地方,装修还是很重要的,好的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员工的口碑。
任何时候不能急。现在创业不同于PC互联网时代,几乎你做什么都有人立即跟随,不到三个月就有一堆团队在做类似的事情。我们不是为竞争者而活着的。
永远不要怀疑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重拾自信很重要,痛到痛无可痛才知道你需要什么,你该做什么。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绝不是文人少年嘴里几句酸词,那真的是死几回再活过来的彻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