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Pay :银联最后的翻盘机会——近场支付美梦?

Android Pay :银联最后的翻盘机会——近场支付美梦?

2014-11-27 13:43王利阳 特邀作者
移动支付已经深入生活,远程支付早已屡见不鲜,近场支付也走到风口期。近期银联在移动支付市场动作频频,联合安卓手机厂商,搭建AndroidPay支付体系。

移动支付已经深入生活,其中远程支付早已屡见不鲜,而近场支付也走到了风口期。近期银联在移动支付市场动作频频,先后联合了诸多安卓手机厂商,搭建AndroidPay支付体系,目标直指近场支付。在远程支付市场,支付宝钱包一家独大,近场支付是银联翻盘的最后机会。不过,要发展近场支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第一,要拉拢手机厂商的支持,为手机提供NFC模块,这就需要银联拿出一定资金补贴厂商,若银联坚持“指纹识别+NFC支付”模式的话,指纹识别又是一个难题;

第二,要拓展线下支付场景,除了更新此前POS体系外,还需要扩展公交、便利店等小额支付场景,这其中产生的设备更新费用就是一笔难以估量的支出,而且会触犯很多利益关系;

第三,培养用户使用习惯才是真正的难题,近场支付对于国内用户而言还太过遥远,而且市面上大部分手机并不具备NFC功能,运营商主导的NFC-SIM方案也进展缓慢,短时间内近场支付看不到希望;

第四,支付宝钱包也在尝试发展近场支付,除了曾经试探过NFC技术,扫码支付、声波支付等解决方案对NFC支付的替代性比较强,虽然存在一定安全问题,但推广成本更少,使用门槛更低。

第五,在推近场支付中,银联需要平衡手机厂商、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等众多参与者的利益关系,而这其中关系颇为复杂,理顺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第六,AndroidPay至少还需要一年时间才能推向市场,而这一年时间会出现非常多的不确定因素,银联与手机厂商的关系并不是牢不可破,移动主导的NFC-SIM方式与银联的竞合关系未必稳定。

不过银联还是对此充满信心的。此前,中国银联曾表明,目前银联互联网与移动支付用户数突破1.5亿,互联网与移动支付领域接入银行数超过255家,业务布局进入规模化阶段。其中,银联已完成TSM(可信服务管理)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商、发卡行TSM相连,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轻松创建和管理金融或其他账户,通过近场和远程多种方式完成支付。

银联的移动支付平台以TSM系统为核心,基于“一卡多应用”技术,建立了“空中发卡”、“空中充值”和“远程应用管理”体系,该平台于2013年6月9日正式上线,通过对接央行、商业银行、移动等运营商,将非接触支付功能内置到手机SIM卡内,支持远程支付和近场非接支付。

银联的1.5亿用户有点唬人,其在PC互联网的使用还是比较普遍的,而移动支付的用户并没有那么多。有相关统计测算,截至2013年末,国内移动支付APP的累计下载量已经超过4亿次(不包括带有支付功能的微信),其中支付宝钱包的占比高达58%,所有手机网银客户端软件下载总量占27%。不难发现,银联已经基本完成了移动支付的架构,但却缺少足够的用户。

另外,根据艾瑞2014Q1数据显示,移动支付以远程支付为主,而在远程支付场景中,基金申购(余额宝、理财通等货币基金)、个人应用(转账、还款、生活缴费)和移动电商占比分别为47.2%,42.7%和7%。在Q1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支付宝占比76.2%,财付通占比12.9%,支付宝已经牢牢占据了市场控制地位。

也就是说,支付宝钱包已经能很好的满足用户的远程支付需求,财付通则抢占了剩余市场,另外更大银行独立APP也在分食部分远程支付市场,用户对于远程支付的需求已经基本被满足,而且形成了使用粘性。在远程支付的用户基础上发展近场支付相对容易些,而银联选择避开争夺远程支付,从缺乏实用性的近场支付切入的方式发展,留存下来的可能性存疑。

虽然银联主导的TSM系统具备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能力,但移动支付首先比拼的是谁的APP能更长期的存在于用户手机上,支付宝钱包、银行网银APP和银联APP,三者能否共存才是银联需要想明白的问题。

远程支付也好,近场支付也罢,银联的移动支付服务是否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若有,即使支付宝钱包规模再大,也有银联的生存空间。

*本文作者王利阳,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新芽NewSeed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