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是copy to China,美VC学习中国互联网金融玩法

再也不是copy to China,美VC学习中国互联网金融玩法

2015-02-02 11:06滕放 特邀作者
美国不可能像中国这样出现余额宝、或大量P2P的公司,事实上中国的P2P公司和美国的Lendingclub也很难拿来直接比较。

从纽约Google总部辞职回中国创业,最常被问及的两个问题是:“如何看待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以及“从美国带回什么新经验与思想”。我的回答往往出乎大多数人预料,“对于移动互联网,美国人其实已经开始借鉴我们的玩法了。原因是国内用户密度大、进化快”。

看过《北京遇上西雅图》电影的朋友都知道,吴秀波饰演的Frank在中国曾是一位一流的心血管疾病名医,水平远超美国同行。为什么?一个重要原因是北京阜外医院的患者要远多于美国医生接触到的患者数目。见过得情况多、手术经验多,水平自然就高。这在互联网领域也一样适用。

在美语里并没有互联网金融这个词,只有Fintech,这个词更多是从技术与金融的融合上理解,并没有涵盖中文“互联网金融”的全部意思。为什么在美国这个拥有全球最发达的金融市场的国度却没有发达互联网金融呢?

我个人理解是环境不同造成的,就好像美国出不了余额宝也是因为环境不同。这个不同我想有三点原因。首先,美国的金融市场很发达、非常市场化,服务也很全面;其次,与此相对应的,美国的金融市场是一个机构主导的市场,不是以个人为主;这两点已经决定美国不可能像中国这样出现余额宝、或大量P2P的公司,事实上中国的P2P公司和美国的Lendingclub也很难拿来直接比较。

还有第三点,也是我个人感触特别的深的一点。中国的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方面的“玩法”已经走在美国前面了。原因也很简单:中国的人口密度大,用户数量庞大,交互的机会多。所以造成了国内一种新“玩法”从出现开始,由量变到质变的速度快。说到底,产品迭代的速度快的核心原因,在于海量客户频繁的交互使用。

举例来说,在美国一个广谱APP的用户达到百万级已经非常了不得了,在中国这个量级根本不算什么。基于国内海量的用户和相对落后的传统金融服务,在我看来这都是非常大的机会,这也是我从纽约回到国内创业的最重要的因素。应该说,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判断,而是这个行业慢慢形成的一种共识。

今年一月份,我刚见了两个从硅谷来的VC,他们之前投了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创业公司,这次来中国就是考察中国这方面的最新业务模式,希望能把它带回美国去。他们的这种行为充分说明中国互联网的玩法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领先的。金融上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向美国学习的地方,但在互联网金融这一点上美国已经开始跟中国学习了。

这个感觉很好!

*本文作者滕放,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新芽NewSeed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