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份以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乐视等各大互联网公司相继公布了自己的“造车”计划。那么,互联网公司为什么会集体“造车”?又将会怎么“造车”?
互联网“造车”的三大动力
在我看来,互联网公司集体跟风“造车”,主要有三个主要动力:
(1)增加资本市场想象力
首先,众所周知的是,互联网经济也被称之为想象力经济。互联网公司没有高营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想象力。这也是我们每次看到各家公布财报时能注意到的普遍现象,有的公司高营收高利润换来的确实股价的下跌,而有的公司一直亏损,却总是能够逆势而上,股价持续的上涨。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公司的想象力意味着未来无限的增长空间,也意味着持有股票未来的高收益,这应该也是所有互联网公司进军汽车行业的最原始动力,无论造车成功与否,一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那么资本市场就会给予相应的回报。目前来看,加入到互联网造车大军的互联网公司全部为上市公司,一方面是这些公司现金充裕,资本力量雄厚,能够有能力进军这个高成本的行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互联网上市公司寻求新的资本故事。
(2)争夺互联网+的重要市场
其次,我们也能注意到,此前虽然有传闻XX互联网公司进军汽车行业,但一直未有具体消息,直到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互联网+行动计划之后,互联网公司的造车的具体消息才陆续密集公布。很显然,当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在被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之后,这些互联网公司没有理由错失这一巨大的市场机会。事实上,在互联网+这一市场的竞争上,从各大互联网公司近一两年的投资和布局来看,不仅仅是在汽车这一个领域里,而将在医疗、金融、房地产等诸多产业里展开竞争。而且,有了总理的表态和政府的支持,互联网公司进军传统行业算是吃下一颗定心丸。
(3)顺应趋势分杯羹
再者,汽车的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特别是特斯拉的推出,使得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汽车。尽管特斯拉在国内市场发展并不顺利,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智能互联网市场的巨大教育作用。这不仅仅使得很多汽车用户对于智能汽车产生了浓烈的兴趣,更对电动汽车的市场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对于智能汽车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手持巨额现金的互联网巨头们当然也是垂涎欲滴,并且最重要的是,在智能互联网方面,互联网公司有更多的技术积累,没有理由不涉足这一领域来分杯羹。
互联网公司会怎么造车?
那么,具体到实际行动上,这些互联网公司又将会如何去造自己的互联网汽车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特斯拉是什么样的模式?从生产方式上来看,特斯拉对汽车的设计、研发、制造、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负责和把控。本质上,特斯拉还是一家传统的汽车制造公司。而国内各大互联网公司进军汽车行业的做法与特斯拉截然不同,通过公开信息,我们看到,包括腾讯、阿里巴巴和乐视等互联网公司在内,他们都是与汽车制造商和硬件制造商进行战略合作的方式来推出自己的首部汽车。这就意味着,在参与汽车制造的过程中,互联网公司很可能只参与自己熟悉的智能互联网部分,而对于汽车设计、制造等环节,很可能还是以汽车公司为主导。因此,对于国内互联网公司推出的首部汽车,我们不用有太多的期待,很可能是一个贴牌产品而已。
其次,虽然都是“造车”,但是每家互联网公司的出发点确实极为不同的,有的为获资本市场认可,有的则为提早布局新市场,而有的则为新技术的应用。显然,百度公司造的车跟腾讯、阿里巴巴和乐视的理念则不同。与其他互联网公司不同的是,百度即将推出的是一款无人驾驶汽车。很显然,百度这一做法有点效仿谷歌的意思,同样作为搜索引擎厂商,谷歌早在两年前就开始试验无人驾驶汽车,主要是通过自身的互联网导航技术来实现的汽车的无人驾驶。在这一点上,百度有同样的技术积累。因此百度的”造车“更像是为自己的新技术和应用找到一个合适的载体。
因此,而从目前各家公布的消息和举动来看,互联网公司”造车“基本上都不是传统汽车行业的玩法,也不是特斯拉模式,而是选择了一种折中的方法。即不参与汽车的工业制造部分,而是通过战略合作和投资的方式,向汽车公司注入互联网基因和技术,使其成为一部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