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互联网+”的浮夸风显现!核心在于背后的“+”

警惕,“互联网+”的浮夸风显现!核心在于背后的“+”

“互联网+”的核心并不在于“互联网”,而是在于背后的“+”。互联网正在加速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于这个融合。

最近,“互联网+”成为炙手可热的词汇,但是泡沫的聚集也越来越明显。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都需要提高警惕,谨防互联网+的浮夸风显现!

百度一下,“互联网+”的搜索结果高达上亿条。A股更是吓人,据中金统计,互联网概念较为集中的创业板指数市盈率估值已经高达88.2倍,市净率估值达到7.3倍,已经接近纳斯达克泡沫顶点水平。

还有一个信号也显现出“互联网+”的泡沫。那就是在投资界,开始出现“冬天即将到来”的言论。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的《警惕,C轮死!》的文章指出,2014年拿到A轮融资的公司有八百多家,拿到B轮融资的有两百多家,这一千多家企业中会有很大一个比例需要在2015年去拿C轮。假设2015年还是只有不到100家拿到C轮,这意味着90%的创业者可能需要直面“C轮死”的可能。这说明,在天使轮、A轮中的泡沫有多严重。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浮夸风,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大家对互联网的作用过分夸大了。无论是之前的“互联网思维”,还是现在的“互联网+”,都是强调互联网在对传统行业改造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然而,我们如果仔细剖析一下所谓的互联网精髓,发现和传统的思维模式并没有根本的不同。例如所谓的“用户参与”,和很多企业所强调的以客户为中心并无不同。小米的“让用户参与”和诺基亚的“以人为本”说得都是同样的东西,为什么小米成功了而诺基亚失败了,很大程度上是诺基亚的团队出了问题。又比如口碑传播,从古至今其实都是这样的,都是要做性价比高的东西,然后通过口碑传播带来辐射。

应该说,互联网所做的是对传统行业的做法进行了加速和升级,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例如,电商对零售的颠覆就在于消除了中间经销商的环节,所以实现了成本的降低。但是,电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零售的本质。又如,互联网思维经营的餐馆再牛,也要菜好吃,否则一样没有客流。互联网思维盖的房子,营销的再好,如果质量不过关,一样没人敢住,一样没人买。

可能是因为互联网行业的人们掌握了舆论传播工具,也可能是因为传统行业的人们觉得互联网神秘,总之互联网的很多普通的做法被神话了。例如,互联网被等同于“免费”或者“不赚钱”,事实却是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是“这边不赚钱但是那边赚钱”,互联网巨头的利润一点都不比传统企业少。又如,小米这样的互联网教父曾经备受追捧,大家误认为可以没有任何积淀也能快速爆红,但事实却是小米前几年爆红,但后几年却被迫还债,也必须在技术研发、质量管理、供应链控制等传统方面补课。

换句话说,传统依然很重要。尤其全民皆触网,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各个行业的标配时,互联网已经难以成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反而传统的东西才能成为竞争的门槛。就像二十年前会上网是核心竞争力,但现在人人会上网的情况下,你固有的优势才能称之为优势一样。

美团网,在激烈的千团大战中胜出,并非是因为互联网思维,而是因为有一支强大的地推团队。在接近一万人的美团员工中,差不多有6000人都是分布在全国500个城市的地推队伍,正是因为这些地推团队,美团拥有了与商户的紧密关系,才能在二三线地区实现突破,最终实现农村包围城市。

拉卡拉,做O2O并没有盯着线上,而是认为真正的O2O关键在线下,所以构建起了300多个城市的50万个网点。平均每天每个店有200人进店,就能达到一天一亿人次的流量。现在越来越多的O2O企业都发现,真正有效的流量都是来自于线下,线上虽然能带来流量但却不牢固,只有线下的流量才是牢固而持久的。线下虽然投入高,见效慢,但一旦建成将成为坚强的护城河。

所以,“互联网+”的核心并不在于“互联网”,而是在于背后的“+”。互联网正在加速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于这个融合。只有结合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各自优势,才能激发出各自的力量,从而迸发出新的业态和新的创新。

批判“互联网+”泡沫,或者批判盲目的“互联网思维”,在于要批判一种捷径幻想,批判一种不劳而获、找到灵丹妙药的幻想。很多人将互联网+视为万能的神丹,仿佛任何行业,任何难做的事情,有了互联网+,都能迎刃而解。这是一种可怕的思维,必须予以抵制。因为任何行业、任何企业,要想真正取得成功,都没有捷径可言,只有脚踏实地、持续努力这一条路可走。

*本文作者南冥一鲨,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新芽NewSeed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