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市值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在投资时签订合适条款

那些市值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在投资时签订合适条款

如今的科技投资人究竟是怎么了?怎么会有这么多初创企业可以如此随意的达到十亿美元级别估值?那些投资人不是理应在投资的时候更为谨慎,并充分审视风险的吗?

曾几何时,那些市值在10亿美元以上年轻初创企业被统称为“独角兽”,这主要是因为它们是在太稀有了,但如今这样的企业似乎已经司空见惯。

在过去的两周时间内,科技领域再次见证了数比投资案的成型,其中就包括HR创业公司Zenefits完成了5亿美元的融资、社交图片分享网站Pinterest宣布融资3.67亿美元以及Jawbone完成了新一轮3亿美元的融资。

而现在,又有消息称Uber即将完成融资20亿美元的交易,此轮融资过后Uber的估值将达到500亿美元(同联邦快递市值相同)。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如今的科技投资人究竟是怎么了?怎么会有这么多初创企业可以如此随意的达到十亿美元级别估值?那些投资人不是理应在投资的时候更为谨慎,并充分审视风险的吗?

根据硅谷法务公司Fenwick and West日前针对在今年3月31日前一整年估值成功达到10亿美元以上私有公司所进行的37笔投资案例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只要这些企业能够在商谈交易的时候为投资方给予一定的保证,并消除对方潜在风险的话,它们成功获得融资成为“独角兽”企业并非难事。同时,Fenwick and West表示所有这37笔交易中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投资方均要求拥有“优先清算权”(Liquidation Preference)。

“优先清算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款,也是一个经常在风投协议和投资合同中出现的词语。简单来说,“优先清算权”决定了公司在清算、出售后的蛋糕怎么分配,即资金如何优先分配给持有公司某特定系列股份的股东,然后再分配给其他股东。在这一条款下,投资方在投资“独角兽”企业时候所面临的风险已经降到了最低,因为即便所投资企业在今后面临清盘,投资方也可以依靠这一条款获得最优先的资金分配权。

当然,这也并不是意味着投资方的所有投资就都能够高枕无忧了,因为即便所投资企业最终顺利进行IPO,其IPO市值也未必能够达到此前估值。举例来说,Box、New Relic和Hortonworks在IPO后的市值就不及此前在私募市场的估值。

对此,Fenwick and West 表示只有大约20%的投资方会要求获得“高级优先清算权”(senior liquidation preference),即他们不仅可以在普通投资方之前获得资金分配,甚至还可以相比其他拥有“优先清算权”的企业获得更为优先的资金分配权。

同时,有更小一部分(大约为16%)的投资方会在投资时要求企业的IPO价格不得低于他们投资时的估值,另有14%的投资方会要求在企业IPO后估值不及预期后给予自己更多的股份来弥补损失。

美国资本市场研究公司CB Insights表示,目前排名前十“独角兽”企业的合计市值为1220亿美元,融资总额为120亿美元。而在“优先清算权”条款的作用下,这些企业的投资方只有在企业失去高达90%的市值时才有可能面临亏损。而如果在“高级优先清算权”条款的作用下,这些投资方甚至在面临所投资企业更大的失败时都能够继续独善其身。

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你在投资时签订了合适的条款,投资“独角兽”企业并非遥不可及。

*本文作者汤姆,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腾讯科技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