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6日下午,陆金所宣布,注册用户超过1000万。
从0到1000万,陆金所用了近4年。这里面分两个阶段 :从2011到2014年年底,用户达到500万,2014年年底到2015年6月,用户数从500万直线上升到1000万。
陆金所用户已经进入一个指数式加速上扬的过程。
衔玉而生的陆金所不光有财大气粗的平安爹爹,现在更是长成了玉树临风的俊美小生。
陆金所用户爆发式增长,有两个原因。
首先,跟2015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分不开。
进入2015年,央妈两次降息,累计下调基准利率0.5个点;两次降准,2月5日降准0.5个点,4月20日甚至降准一个百分点。
汹涌而出的货币进入了股市,对于不敢玩股市的储蓄户来说,放到货币基金拿年化收益率4%左右的收益也是赶不上隐性通胀的速度。
这时候,除了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投资比货币基金收益高,比股市风险低,是一个良好的替代品。
尤其是有大集团背景的陆金所等,8个点的收益已经是货币基金的两倍,风险则比一般P2P公司低很多。何况陆金所已经成为包括养老托管产品、委托投资、浮动收益类等产品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投资的丰富性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是互联网+的溢价终于让互联网金融从图纸变成了现实。
以2013年年中余额宝的横空出世为代表,互联网金融进入大众视野。
经过两年的发酵,有对余额宝“吸血鬼”等谬论的讨论,对平安做陆金所“不务正业”的质疑,有民间对P2P跑路的妖魔化,最终,互联网金融终于站稳脚跟。
互联网金融的洼地,让6.49亿中国网民迅速涌入,在中国互联网人口的庞大底座上,互联网金融获得超速发展。目前还处在互联网金融的红利期。
1000万用户,在中国互联网界不算什么,超过1000万用户的企业比比皆是, 蚂蚁金服、微信支付、京东金融这几家企业拥有者少则几千万,多则几亿活跃用户。 在没有流量母平台和互联网优势的情况下,凭借金融产品和服务,陆金所取得这样的用户数难能可贵,2014年,陆金所是同类互联网金融Alexa排名最高的网站。
穿上红舞鞋就停不下来,已经迈上千万量级的陆金所,根据互联网用户增加的规律,下一个1000万用户到来应该是两年甚至是一年时间。
陆金所除了有平安的背书之外,2015年A轮新融资30亿元,手握重金的陆金所有可能让互联网金融的玩家门槛再提高一倍。
如同中国的人口红利不可持续一样,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流量红利气数已尽,用户经营才是王道。
陆金所CEO计葵生曾经说,互联网金融不光能够服务银行所不能服务的,比如小额贷款和更多场景的支付,互联网金融还是一个平台,互联网金融的价值还要看它的二级市场。
据此,陆金所制定了三步走战略,第一阶段开发产品积累数据;第二阶段建立平台;第三阶段深度融合。
拥有1000万用户的陆金所已经走过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来到了“小康社会”建立平台。
陆金所P2P每个月交易量65%~70%来自一级市场,但还有25%~30%来自二级市场。
平台更重要的是大的交易量以及快速的流动性,在P2P里有二级市场概念的,只有陆金所和蚂蚁金服下的招财宝。
大家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理解最终殊途同归,陆金所第二个1000万用户的秘密,或许就隐含在平台二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