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后,"跟谁学"CEO陈向东一直在不顾形象地自我颠覆。
一年来,他操着被调侃的河南味普通话,频频亮相发布会;他把产品链接扔进两百个微信群求推广,被误认为是穿着马甲的营销号;还在朋友圈里刷“自拍照”。然而,44岁的他满不在乎:“我早不是什么狗屁总裁。我今天是创业者,90后一个。”
这位前新东方公司执行总裁,将新东方15年的职业基因与光环全部归零,“然后才能从零到一”。如今,他和团队打造的“跟谁学”,正在重构教育产业的形态。
面对人生中第一次创业,一向谨慎的他颇有底气:“创业,赌的就是晴天。”
1.“让投资人上门找我们”
“昨天加班,没来得及换衣服。”
面对镜头,陈向东面露羞涩。因一夜留宿公司,他的头发略显油腻,身上那件桔红色的“跟谁学”T恤满是褶子,问号里伸出大拇指的logo格外显眼。
多年来,西装革履的总裁范儿一直是他的标签。而现在却是牛仔裤和运动鞋、甚至拖鞋,整个人的形象都随着创业一并颠覆了。
“跟谁学”是一款O2O教育平台,界面设计与淘宝相似,拥有搜索、排名和评价系统,而入驻的"网店"变成教师和机构,支持线上、线下教学,平台对买卖双方完全免费。
除应试、职业类课程,你会发现诸如钢管舞、纹身等趣味课程。性学专家彭晓辉的一项性学培训,6节课共1999元,已有1000多人报名。
还是一片蓝海时,就曾有声音指出,这种超级O2O平台,对团队、技术和资本要求极高,“根本Hold不住”。一年后,跟谁学晒出数据:入驻老师15万、机构1万,900个品类,16万门课程,在300多座城市开辟服务。员工从最初的十几人,火箭速度的扩充为650人。
据跟谁学公布的数字,他们创造了风投A轮记录:成立9个月融资5000万美元,超越小米保持4年的同期4100万美元。
创业伊始,陈向东便决定:任何人不准主动找投资人,反而要求对方上门——来的必须是合伙人级别,每次有一小时对话时间,第二次必须全体决策层来见——否则不谈。
曾有一家“很牛叉”风投的三号人物,直接要求看商业计划书。陈向东立刻回绝:“除非你老大、老二都来了,决定投了,才能给”。
钱,很快就敲定了。打动几位风投老总的,是跟谁学能短时间内聚集一堆“牛人”,做了如此多的事情。
谈判场所,是跟谁学那个名叫“星光大道”的会议室,只有10平米。
2.“我就这一次创业,不来你就错过了”
有人将融资成功,归因于陈向东用多年的江湖地位和名气“刷脸”。但他却觉得,刷的不是自己,而是整个团队——这是跟谁学最核心的竞争力。
2014年1月,他从新东方辞去执行总裁职务,开始休息。期间,滴滴打车横空出世,微信红包春节大热——他晚上时常失眠:学习场景会发生巨变么?
3个月后,他投资“名师网”项目,随后又在此基础上创办了“跟谁学”平台。他希望能省去传统模式中“寻找老师”的中间环节,让老师和学生直接对接,更高效、平等的匹配资源。
为招到合适的人才,他改变了多年习惯。在新东方,他会把客人送办公室门口,就去忙别的事。
创业后的一次面试,他认为某位高管职位的应聘者不太契合,却想多聊聊,就从公司送到了楼下。得知对方要坐地铁,陈向东索性一直送到地铁口。临别前,对方说太感动了。他回答:“感动吧,那记着帮我推荐人才!”
不到一小时,对方打来电话,推荐一个清华的人才,非常优秀。陈向东至今很兴奋:“多走了一小段路,我赚大了。”后来他要求大家,只要时间允许,送客一定要送到对方上车的地方。
作为互联网门外汉,他首先考虑的是“陌生人”。跟谁学最初的六位联合创始人,技术大牛占了一半。
说服原百度商业大数据部总监李钢江的过程最艰难。陈向东不断地厚脸皮:约对方在自己家楼下散步,请客吃饭喝茅台,去茶馆聊上半天……
打动对方的,是陈向东一句话:“我创业就这一次,你不来的话,就错过了。”
3.“我今天是创业者,90后一个”
跟谁学内部有条规矩,任何人不准叫陈向东“陈总”或“陈老师”,只能称呼他的英文名Larry——否则,会面临100元的罚款。
公司总部的大开间里,几百名员工挤在一起忙碌。而陈向东的办公桌位置最偏僻。以后有了办公大楼,他也不要办公室这个“牢笼”:“当你拥有一张办公桌的时候,你的世界就是整个世界。”
互联网最大特点就是平等,陈向东正努力地“换基因”。他称自己是个非典型创业者,因为想明白了才去做。
他说“创业是需要换基因的”。以前在新东方,他从不偷懒,早上6点就起,睡得很晚,每年出大量的差。“但你还是常常被定义为一个职业经理人。这是最大的‘悲哀’,很少有人把你当做创造这家公司的人。”他称40岁是男人最纠结的时候,2012年自己就有了这些困惑。
当陈向东提出辞职时,俞敏洪难免失落。此前,老俞经常吹嘘,自己好几年没感冒。但陈向东离开后,他病了好几次。两人最近一次相聚,是今年春节。实际上,俞敏洪应该明白陈向东的冲动,他当年离开北大,“也是被一种梦想驱动的”。
创业后他开始经常失眠:“那么多人信任你,靠着你,你要指导好方向。”
忘掉原来的自己,是最大的颠覆。如今,他常在两百个微信群里发链接和红包,求推广产品。有人怀疑,这个“陈向东”是营销号盗用的马甲,还有人开玩笑说“你这么做多跌份啊”。
他却不以为然:“够了。我早不是什么‘狗屁’总裁。我今天是创业者,90后一个。”
4.“创业,赌的就是晴天”
在新东方,他的年薪属千万级别。而如今,陈向东不领一分钱工资。出差订票、酒店以及请客吃饭,也都是自己掏腰包。他的合伙人此前都年薪四五百万,如今一年拿十几万,还得先掏几百万的“入伙钱”。陈向东解释:“核心就是我不拿钱——我比他们贵吧。”
他愿对自己更抠一点,把钱花在刀刃上。他说创业是“九百九十九死一生”,活着还是个问题,不能给自己留后路。
陈向东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童年,他冬天常穿不上棉鞋,只能套着两条单裤,脚上长满冻疮。“每次在寒风中行走,只有快速奔跑。”
他的梦想一直很现实:学生时代是买一身棉衣,大学是拥有毛衣毛裤——因为同学都那么穿;毕业前他跟女生吹牛,自己要买大房子,有游泳池。如今他在北京有了别墅,母亲想把闲置的游泳池填了,种菜。但他坚决不让。
“但最后你赚更多的钱,是为干嘛呢?”他说明白想要什么了。
创业一年,他每一步都走对了。
去年9月21日的用户体验会反响热烈,陈向东决定第二天推出PC测试版,所有人都反对,他说必须做到。第二天晚上,“9点时候才搞定最后一个bug”。他说:“利益方面我可以妥协,但战略和执行我不会妥协。”
今年6月16日的“616学习狂欢节”,创造了5832万元的线上成交额。陈向东决定,6月17日在公司的天台上举办庆功会。负责的VP反对:万一下雨呢?找个饭店更稳妥。大吵一架后,对方妥协了。
那天下午北京下了暴雨,傍晚天晴,夕阳美极了。
万一“如果晚上雨没停”怎么办?
陈向东的回答是:创业赌的是什么?是晴天。你心里总是阴雨就变味了,你得充满阳光,才有晴空万里。
5.创业问答
1.互联网追风者:请您概括一下,"跟谁学"是一款怎样的产品?
陈向东:“跟谁学”是一个帮助学生和家长,快速地找到好老师、学习和服务的移动产品、电商平台。
2.互联网追风者:您做它的动机是什么?
陈向东:当下传统的教育行业,信息是割裂的、存在等级且封闭的。我们希望让教与学更平等、更便捷、更高效,让农村的孩子也能找到好的老师,让任何好的老师都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影响到更多的人。
3.互联网追风者:为什么叫"跟谁学"这个名字?
陈向东:这个名字特别口语化、互联网化,朗朗上口,能够让人记住。
4.互联网追风者:您说过,这个行业今年将死掉一大批人,为什么?
陈向东:移动和在线的创业只有老大、老二(能活下来)——所有人都期待当老大,行业洗牌越来越快。估计2015年会有30%的公司会死掉,2016年中旬就基本明朗了。不少公司撑不下去了,拿到几百万人民币的,也就再撑两三个月。
5.互联网追风者:跟谁学的团队是如何占领市场的?
陈向东:做教育O2O,要对教育行业有深刻洞察,对整个运营有极强的把控能力。大场面、多地域、多层级的教育方面,我算是国内顶级——什么节点做试点、孵化用户、引进人才、优化组织结构,调整KPI以及提升文化,各方面都要不断调整。
6.互联网追风者:与新东方的地方学校相比,跟谁学的扩张有什么不同?
陈向东:我们对地方落地运营人员的管理,要求更具狼性、服务意识和营销能力。新东方各地的学校要包含全流程品控,跟谁学的核心技术、产品和所有的后台与系统支持都在总部,这样地方就可以更快速的单点突破,然后二次复制、优化。
7.互联网追风者:有人说,新东方地方校长权力过大,集团总部的把控会弱?
陈向东:我不同意这种说法,这是封建的思维,不要认为总部总要掌控,而是应该是不断服务于一线。跟谁学总部的同学,也要更加贴近一线的需求。上面和下面迅速互通,更多的是上面服务好下面。
8.互联网追风者:创业一年,是否栽过跟头?
陈向东:目前还没有,我们目前没有犯什么重大的错误。做成一件事情需要六要素:做什么、用差异化的方式做、优秀的团队、平等互补的内部氛围,分明的绩效奖惩,最后是完美的执行。
9.互联网追风者:是否存在老师获得生源,脱离平台自己单干的情况?
陈向东:肯定会有啊。老师是我们最重要的用户,你要让老师觉得“爽”。我们有一套评价、排名和推荐系统,如果老师带走了学生,也就失去了定价更高的机会。而且这个市场足够大,不断有教师和学生涌入。我们提供创业平台、技术,你只管用就可以了。
10.互联网追风者:有考虑公办学校的教师资源么?
陈向东:目前民办培训市场已经足够大,有几百万老师。当然,我们从没放弃过如何考虑公办学校老师的思考。
11.互联网追风者:目前是否有具体的盈利模式?
陈向东:目前还没有到那个点上。我觉得重要的是创造价值,后面是自然而然的。我想等交易额、留存非常大的时候,金融变现也是一个钱,很多钱都能出来。
12.互联网追风者:有人说您做全品类教育平台,胃口太大,比较"贪心"。
陈向东:贪心有什么不好呢?说明梦想大,你想承担的责任更多。因为它难,没有人走过,所以做起来才有意义,才更刺激。
13.互联网追风者:请您对年轻的创业者分享一些经验和建议。
陈向东:第一,扎扎实实做好产品,而不要急匆匆先去找资本。第二,带团队时,学会妥协和让步。第三,在整体战略方面,多找所在行业的标杆企业,不断进行细微地调整。
现在招募到志同道合的人更容易了,放以前,那简直是杀了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