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B2B一亩田:成立仅4年,日交易额3亿,无人机的最大买家

农业B2B一亩田:成立仅4年,日交易额3亿,无人机的最大买家

2015-07-27 09:04Newseeders 合作伙伴
依托于成千上万的农户和海量大宗农产品交易数据,表面上一点也不高大上的一亩田却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一只不容小觑的互联网金融巨鳄。

当 Gofast 喷气背包的飞行员 Nick 在雁栖湖畔起飞的时候,一亩田的创始人邓锦宏先生也跟着众人来到了二楼的天台上观看。

无人机和喷气背包是吸引他参加极客公园奇点·创新者峰会的重要原因。「我们会把无人机用于农业产能的监控当中,一亩田有可能成为这些无人机最大的客户」观看完上午的演出后,他坚定地说。

在一亩田的网站上,你可以看到神农图这样的大数据信息图,信息图中实时显示了今日全国农产品的交易数额,交易人数,滞销情报和上市预告,精确到个位数,甚至,当你点击一个省份的时候,旁边的交易数据会显示这个省的交易情况,精确到县区。

邓锦宏介绍,这些数据来自三个方面,一方面来自政府的数据,一方面来自实时的交易统计,第三方面来自人工的数据上传,目前,这些数据来源可以覆盖目前部分农村地区的产能。想要达到更多更准确的覆盖,包括无人机在内的新技术采纳显得尤为重要。

屏幕快照 2015-07-23 下午6.29.29.png

成为无人机的最大买家,这并不是一句吹嘘之词,目前,一亩田平台上大宗农产品的买家客户有25万家,在线的卖家用户有210万家,每天的交易规模达到 3 亿,而在半个月之前,这个数字还是 2.5 亿。一亩田的集团副总裁高海燕先生接受极客公园采访的时候说,明年实现 5000 亿的交易规模没有悬念。在互联网 O2O 领域,最炙手可热的美团在 2015 年给自己定的目标也只有 1000 亿。

这家很少在媒体公开露面的公司其实只有 4 年的历史,它的萌芽脱胎于一个只有三人的项目组。

无心插柳的泥巴电商

一亩田这家公司的起源,还要说到2009 年在百度的一个公益的乡村信息化项目。

在那之前,用百度搜索很多乡村的信息显示都是空白。「对于当地人来说,搜索无结果你会感觉特别失落,感觉世界把你抛弃了,连自己家乡都找不到。」邓锦宏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百度展开了乡村信息化的项目,并举办「情系e乡——全国大学生乡村信息化创新大赛」,目的是让大学生们在百度空间内完善自己家乡的信息,当时邓锦宏就被安排到这个项目当中。

邓锦宏_meitu_2.jpg

(图为 2013 年时任百度公司市场部经理邓锦宏到临颍县就「一村一空间」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市场调查。图片来自网络)

「我带着两个实习生,基本上用了一年的时间,跑了七个省份,差不多 100 多个村。」每到一个地区,邓锦宏们的第一步是找一些县长,可是县长总是开会,他们就让县长帮忙介绍一些年轻人,后来他发现,村里都没有年轻人,年轻人都进城打工去了。

后来邓锦宏就索性自己带着一些大学生村官,一村一户地教农户用 PC 上百度百科,把自家的农产品信息发到百度。有一次,通过百度的推广,一个农户把滞销的 60 多吨的辣椒都卖掉了。

这件事情让邓锦宏意识到农业信息化的巨大潜力,他想进一步把这个公益项目做大做重,不过这在当时强调轻资产的百度内部遭到了反对。于是,2011 年 9 月,邓锦宏出走百度,拉着两位合伙人共同创立了一亩田。

 不断试错与意外的突围

创业最初的两年里,邓锦宏并不懂赚钱,他的团队先后尝试了六种方向摸索突破口,回忆其那段艰难的往事,邓锦宏显得云淡风轻:「其中有五种都是巨亏,基本上把身上的钱都亏完了。」他并没有具体讲述自己走了哪些弯路。反倒是一亩田的市场公关李国训先生告诉极客公园,2011年到2013 年一亩田尝试了很多。「刚开始做了一个类似去哪儿网的比价工具,一个信息平台,只有半个人在运营。每个月靠广告费只能赚十万元,其他人都在做 “核心业务”」

这些核心业务包括:团购融资,把化肥等物资通过团购的方式卖到农村去;给每个村建立一个网站,让每个村的村长成为这个农村社区的管理员;建立养鸡网;给餐厅配送食材;还有帮农民把农产品卖到经纪人手上。

插图.jpg

(图为邓锦宏在极客公园奇点创新者峰会「产业叛逆」闭门论坛上演讲)

五种「核心业务」越做越亏,反而是起初由半个人运营的信息平台每天都有几万人登录。后来,一亩田团队人员发现,很多采购商在购买农产品的时候会要求平台去线下核实一下,他们才想到往线下撮合的形式去走。随后其他的几个业务也就慢慢被推翻了。

苦日子撑了两年之后,投资来了。2013年12月,一亩田获得红杉资本中国数百万美元的融资,从新发地的 4 家门店到全国的 35 个网店,从一个月交易 50 万到现在一天交易额突破 3 亿,一亩田从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车道,以超过 2000 倍的成长速度飞快发展着。

用信息能力武装农户,不让滞销农产品烂在仓库

在一亩田的应用中,你可以看到实时更新的数据,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型商超,批发市场的采购价格,小到百万,大到千亿,以北京最大的批发市场新发地为例,在一亩田的 App 里,你不仅仅可以看到新发地的全年采购金额,还可以看到采购的商品种类,还有新发地的原有供货商,农民们把他们的水果信息发布到网上,采购商则把自己的需求展示出来,双方在平台上进行沟通和交易。

目前,一亩田既和新希望这样的供应商合作,帮助其解决产品销售的问题,也和乡村基这样的终端供应商合作,在这里一亩田更像是一个连接供货商和采购方的桥梁,让双方的信息尽可能公开透明。

在农业这块巨大的市场面前,解决好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意味着什么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2014年上半年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我国农产品的总交易额在 4 万亿元左右,然而通过电子商务流通的农产品仅为1%。

在这 1% 的电子商务农产品中,几家公司占据了市场大部分的份额,根据《2014-2015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在电商数量上,据统计,2014年我国涉农类电商企业达到3.1万家,其中涉农交易类电商有4000家,阿里、京东作为最大的两家电商占据了超过80%的市场份额。这仅仅是 B2C 的数据,相比于背后规模更大的大宗农产品交易,它其实只是冰山一角。

尽管没有权威的数据统计,但关于农产品滞销的新闻从未断绝过:安徽水果大县砀山20万亩西瓜愁销路,河南的大葱免费送,辽宁的胡萝卜烂在地里无人问,武汉的冬瓜一斤只要8分……

一亩田的集团副总裁高海燕先生介绍,在农业这个市场领域,采购者的采购行为是有路径依赖的,非常单一,跟中国的产地规模,路径规模不匹配。另一方面,生产者没有议价能力,农业生产者处于极端弱势的地位,市场完全不能预期,农民只能 靠天收,靠运气收。

信息不对称,信息组织化的程度低,供应链环节的问题,供需关系不匹配等都是农产品滞销的重要原因。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互联网已经从解决信息不对称,开始向提供标准化服务转变,各类O2O的新产品、新概念、新模式层出不穷;与此对应的是,解决每个人吃饭问题的农业领域,信息不对称依然是造成资源极大浪费的重要原因。

从 B2B 做起,跑得快,忍得住

一亩田的集团副总裁高海燕在 2014 年 8 、9 月份加入一亩田的时候,公司的规模也只有 200,300 人,截至 6 月底,已经扩张到了 3000 人,其中的 2500 人分布在基层的田间地头。

今年 1 月,公司刚刚搬进知春路的锦秋国际大厦,由于人数增长过快, 6月份又要搬进旁边的新大楼——致真大厦了,和其他办公大厦有点不太一样的是,在一亩田的办公室门口贴的是「开远」、「温县」这些我们可能不太熟悉的县级城市的地名。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一亩田的签约合作县。

「我们是一个能跑的团队,比如一个蔬菜品类,我们6月 1 号开拓新的区域合作模式、新的合作模式,考察了所有的目标合作者,6月 3 号 立马确定了,一个县已经开始合作了,三个星期开始复制了。」

image5_meitu_1.jpg

(图为一亩田的线下人员在农村为农民培训)

有这样的速度,对于一亩田来说,还有很多事情忍着不去做,最开始,团队也考虑过 B2C 的农业电商,将农民在地里收获的农产品直接卖到用户家中。后来发现,农民虽然有运力的工具——拖拉机等,但是很多小众的农产品并不能覆盖物流成本,农民自己做电商的意愿和能力也不强。后来才把目标锁定在 B2B 的大宗农产品交易上。

「做事情的先后顺序很重要,农产品的分级,溯源,物流标准化,这些,我们都没有开始做」

在高海燕看来,一亩田未来要做的是推动农业信息化的标准,而标准的设立建立在平台的规模效应上,「在形成了规模效应之后,物流标准,全城信息化,GPS 化,物流智能化,全产地的可视化等都不会是问题。 」

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蓝海,就在农村市场

看到这里,如果你还只认为一亩田做的事情只是帮助农民用上互联网,那就错了;依托于成千上万的农户和大宗农产品交易数据,表面看上去毫不高大上的这家泥巴电商却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一股不容忽视的互联网金融力量。

在实现产地和采购方信息的对接之后,一亩田开始尝试完善信息服务基础上的其他配套服务,包括第三方平台的收益:在服务市场上收取佣金,以及用户经营,延长用户的需求,提供金融服务,冷链服务,这些增值服务,是一亩田未来最让人浮想联翩的部分。

在传统的农村金融里,即使有上万家覆盖线下的农业信用社,农业合作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但是这些银行并不能够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高海燕解释道:「农村信用社的网点虽然比较完整,但是服务覆盖率很有限。因为农产品周转具有 频次密,单次少,付款快等特点,一方面,农业信用社承担的风险比较大,另一方面提供小额贷款的成本也比较高。」

在缺乏金融服务的情况下,农业合作社即使拿到了上千万的订单,也没有资金进行土地流转,购买生产资料;而采购商看到好的农产品,想多买几十万,还得四处借钱。

一亩田希望用平台上积累的数据去解决这个问题,一亩田的高海燕介绍:由于有了真实贸易,真实交易的数据,包括物流信息的掌握,真实的结算数据,一亩田同样拥有了对信用的判断力和控制力。

目前,公司已经成立了六人的金融事业部,开始在批发市场提供 3 天到一周的短期融资服务,利率为千分之五到百分之一。而金融服务,已经作为一个战略性的规划,摆在一亩田面前。

在一次公开演讲中,邓锦宏提到:创业这四年,我和几个小伙伴走遍了国内 25 个省市,去了 500 多个县,遇到大量的金融需求。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互联网金融的下一片蓝海,肯定就是在农村市场。一个地方或一个领域,越传统越落后,就越蕴含着巨大商机和能量。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也有相似的判断。他们在文章提到:「无论在拉丁美洲还是亚洲, 农户和微型企业的年均投资回报率可以达到 117%-847%。」国内农村 6-7 亿的农民,还是数千万的农业流通参与者,他们普遍存在巨大的、个性化的金融需求。这些巨大的、个性化的需求如果得到释放,这将是一个至少 10 万亿级别的金矿。

*本文作者lydiaxin,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极客公园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