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思维一贯被推崇,这让人想到了德国和日本的汽车工业,前者技术导向,后者市场导向,孰优孰劣从来都没有论断,但对创业者来说,如果两者出现矛盾,难免要陷入纠结了。野狗创始人刘之,身为技术出身的创业者,他对工程师思维深有感触。技术终究是工具,技术之外也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征战期间,技术宅技能远远不够。以下就是这位技术大牛的创业体悟,不仅点出危害,还有破解良方。
文/野狗创始人 刘之
院长创业以来的感悟之一,就是思维的变化。
我第一份工作并不算是工程师。在前公司也逐步从单纯的技术管理走向了更全面的管理。创业一年,逐步摆脱了工程师思维,但是偶尔还是总能感受到内心深处那股涌动的工程师情怀。
成者产品,败者技术。野狗这家小公司由一帮工程师创立。创立之初,我开个了会,说:“野狗要是做好,不一定全是技术的功劳;做失败了,一定是技术的问题。”这个技术问题并不是技术难题,而是工程师思维。
工程师是一个极为封闭的种群。他们的微信好友通常不会超过200人。大多是前同事、同学和家人。很符合邓巴数字:每个人一般只能维系150人的社交关系。
在正常的工作中,工程师思维没有问题,但是在复杂的创业环境中,工程师思维的创始人往往会陷入误区。
危害一:理想主义,认为技术可以改变世界
反直觉的是,大部分的技术并不能直接改变世界。需要进行更多地商业包装,营销甚至销售才可以获得。《跨越鸿沟》这本书里面提到,大部分并不怎么成功的企业,它的产品性能却可能是最好的。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去美国计算机历史博物馆参观时,看到了陈列的很多PARC(Xerox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施乐PaloAlto研究中心)当初的研究成果。包括第一台个人电脑,鼠标,GUI等。
但是这些技术研究都没有真正获得成功和大规模使用。而在乔布斯的带领下,苹果对这些技术进行了商业包装后获得了推广和大量使用。
以我个人经验来说,技术的确定性让它反而是容易学习的,只要你投入时间和精力。相反,比如营销,充满很多不确定性,往往却是很难学习的。
治病良方:认清楚技术的工具作用。
危害二:拿着锤子满世界找钉子,导致错过市场机会
技术越好的工程师往往未必效率越高,因为思考的东西太多了。艺高人胆大,胆子大了未必是好事。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大意是:一个生成肥皂的大厂和一个山寨厂都发现了一个难点。在肥皂生产线上,经常有一些盒子没装肥皂。大厂组织了很多人力,还调动了博士团队,研发了一套机械臂和红外探测系统。花费百万,当红外探测到有空盒子的时候,机械臂把盒子推开。而山寨厂很简单。买了一个电风扇,使劲一吹,就把空盒子吹走了。
偶尔我也帮一些创业团队做做顾问。有时发现,因为CEO不懂技术,技术团队大部分时间都在造轮子。浪费了很多市场机会。比起一些懂技术的CEO来说,其实这个还好。我认识的很多技术背景的CEO,往往对技术十分有信心。什么都自己做,结果做了无数的轮子。
我们看到市场中很多产品,一眼就能看出是技术背景的CEO做的。很多功能都是在炫技,而非解决实际功能。
治病良方:Get Things Done比什么都重要。
危害三:心理脆弱。内心封闭,心态不开放
我经常形容程序员这个种群:30多岁的人,20多岁的心态,经常做出一些10几岁孩子才能做出来的事情。
工程师思维中,对和错都是分明的。现实社会中不是,很多人的言论都很片面或者并不全对。技术背景的创业者容易受到质疑之后,容易陷入自我安慰和走极端。
治病良方:多social。远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