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下午,亿欧网上海越界沙龙第一期圆满闭幕;邀请到的嘉宾有美味不用等CEO谢新法;楼下100创始人季晓杨;乔景创投合伙人郁震;亿欧网创始人黄渊普。
亿欧网整理,黄渊普演讲的主要内容包括:
O2O转型之路从来不易,创业公司像浪潮一样接二连三地被拍死在沙滩上,作为亿欧网的创始人,黄渊普给创业者分享了六点建议:
①草根创业必须要有足够低的心态;
②要重视线下,更要重视二三线城市的线下;
③把员工当作你的创业伙伴,不要摆出老板心态;
④做好产品和服务,总会受到青睐;
⑤不用过分担心资本环境,但能融要快;
⑥创业公司要注意去抓线下资源。
刚才有一个人说要创业,我说你为什么这么想不开呢,创业我一路走来,倍感艰辛。所以现在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从中收获的心得体会,以及给创业者的一些建议。
亿欧网的创业发展过程中我所获得的四点心得体会。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学会判断市场需求、跳出自己的圈子认识其他领域的人、做媒体心态要放低。
我的大学是一个对外性质的学校,所以我利用好我的语言优势,在大学期间积累了各色各样的经历,曾在eBay上倒卖东西、带老外免费游览北京、帮助华侨找祖籍等等,所以我第一次创业是做一个外贸B2C网站,卖中国文化用品,像是老北京布鞋和谭木匠的梳子等。除了利用好自己的优势之外,还要学会判断市场需求。我第一次创业,当时我从市场需求角度去考虑分析,有两点,首先,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再者,海外有两千多万的华侨。如果这庞大的基数里面有十分之一的华侨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其中再有十分之一的华侨会为文化埋买单的话,大概就有6千万的潜在用户,所以说对外这块市场有很大的需求等着我去挖掘。
但千万不要和专业背景一样的人合作创业。因为教育背景一样,思维模式一样,这样争吵起来没完没了,很可能的是创业未成、朋友也做不了了。所以,跳出自己的圈子去认识一些其他领域的人这一点很重要!所以我研究生毕业后,就抱着创业的心态去了艾瑞集团当了分析师,认识到了很多人,发表了很多观点还被好多人引用。因为是抱着创业的心态去工作,所以不在乎工资,更看重的是回报。
此外,我还发现一个经验,就是草根创业心态一定要放低。当你没有积累一定的人脉的时候你就别指望别人会记住你。我记得有一次以艾瑞分析师的身份采访了58同城的一位高级副总裁,整个采访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我们还交换了名片和手机号码。但是大概半年之后,我因为创业而积累了一些知名度后,他有天微博上问我要手机号码想和我聊聊。我当时想,之前不是见过吗,还换过名片吗;这给我的感受是,当自己没到那个份上的时候,换一个名片其实没有用。
像58同城高管他到那个份上见的分析师足够多,记不住我十分正常。因为我们做媒体经常会找企业负责人,被拒绝是常有的事情。我们跟公司同事说,不用怕拒绝。“他们拒绝你可能是觉得你们的活动做得还不够好,这没关系的,把心态放好,当做得足够好的时候,该碰着的时候自然会碰着。”所以要解决这件事,我的经验是,最主要还是自己要调低心态去面对,要坚信一点,当你足够强的时候总归会受到重视;而当你没到那个份上的时候就不要去强求别人记住你,这是我的一个体会。
接下来我要讲讲成立亿欧网的契机。我在艾瑞集团做分析师的时候,因为是创业的心态去就业,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积累人脉。到了2011年底,李开复老师说了一句,O2O是下一个风口、团购只是冰山一角。因为名人效应,我的领导就让资质最浅的我去写O2O报告。2012年的时候中国电商的市场规模刚突破1万亿,分析师都会盯着京东、当当这些传统电商,而O2O因为是新的东西,前辈们不愿意放弃自己原有的领域再去从头研究新的领域,所以就把这个O2O的交给了我,现在看我还是蛮幸运的。
所以我要给年轻人一个建议,不要试图去做同样的事情去超过我们的前辈,有时候新的方向、新的机会可能会更好。那份报告花了我将近7个月,叫做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报告。多亏写了这份O2O报告,写完之后我就觉得O2O和电商不一样,很有市场。所以我2013年4月离开了艾瑞,花了一年的时间写O2O文章积累知名度,同时寻找能互补的人,一个懂技术的和一个能懂社会化营销的合伙人,再加上我写文章,所以当我找到这两个人的时候才真正开始创业,我们2014年2月9号我们网站才上线,后来我们融到了天使和A轮投资,投资方包括盈动资本、高榕资本、熊猫资本、乔景资本、德同资本和知名媒体人陈中。
基于亿欧网创业至今,我有六点建议要给创业者们。
第一,草根创业必须要有足够低的心态。亿欧网早期,我们经常性发非常屌丝的照片。当时想失败了就失败了,因为没有人关注,自然也不需要有很大的压力。很多成名的人去创业可能有历史负担,因为创业不好,会被人笑,但是我们没有这个压力。如果本身没有足够的资金资源,但是心还比天高,你只有自己痛苦。就是这种心态很好,不要抱着只许胜利的心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分,反而能处处逢源。
创业之路一直都不容易,我现在都没有想清楚明年亿欧网是不是还能活着。别人说你们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实话说我们赚钱能力不行,虽然有影响力了。亿欧网刚成立时,我计划的是公司先活半年后,做出一些影响力后或许有人会愿意给天使投资。当时,做好了打算,尽力做,做不好关门也没关系。亿欧网的三个创始人,几乎没有从公司拿钱,省吃俭用保证公司能活更长时间。后来,公司融了A轮,我说我也有几千万的身价,别人说普哥发达了,估值上亿了吧,但其实自己的私人银行卡上没有钱。几千万的身价跟我这个创始人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所以你们看到类似“我是如何半年身价过亿”这种文章的时候,你想一下那个人写那篇文章是不是真的有钱,相信绝大部分人是吹牛的,第一没有那么快能拿到钱,第二,身价大家也知道,这个东西太虚了。
2014年4月份我在上海在东华大学给学生做讲座,杭州盈动资本的老大项建标正好也在上海,约见面聊了一下,就决定给亿欧网投资。而A轮是高榕资本和我聊,听我吹牛逼,他们并不十分相信;其实,他们是听到有企业对亿欧网赞美后,才打消疑虑给亿欧网投资的。在我看来,投资方除了看团队的能力,看人外,也从你的同行那里听取意见,亿欧网融到天使和A轮都是这样过来的。
第二,要重视北上深杭以外的互联网二三线城市。亿欧网去了武汉,成都、南京,广州、厦门等城市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们理解的商业逻辑或者所谓科技互联网都跟北京不一样。北京是首都,但实际上如果按照支付能力和经济实力,很多二线城市比北京的年轻人更能付费。亿欧网在全国八个城市办完几百人的论坛和大会,所以我们5月15日在北京办峰会时很多二线城市的朋友都买了票过来,那次大会我们门票收入有43万,这在科技互联网行业算非常不错的。
我们办会,靠门票费来支撑开支的,而门票费大多来自二三线城市企业的负责人。我们9月23日的中国O2O创业创新大会卖399元一张的门票,收费可以抵一部分开支,但更多是为了能够保证会议的质量,我们也是基于对嘉宾的尊重。实话说,我们的大会找赞助不多,辛苦一个月下来,回头算帐没有赚什么钱。做这个事情别人不一定能够理解,其实媒体有公益的一面。当然,我们相信,商业的主流依然是互联网之外的其他行业,把关注到放到线下是正确的,适应传统企业升级和产业创业创新的商业机会很大。
第三,就是要把员工当作你的创业伙伴,不要摆出老板心态。这样一来一个鼻孔出气,一条心的时候,无论做什么才都会顺。高榕资本在调研我们的时候不太相信我,我们跟他说,亿欧网每一个人的文章后面留的是个人的微信号,他也不知道你是谁,你可以加了聊一聊。如果有亿欧网的人觉得这个公司有问题,我觉得投资方也不用投了,因为得不到员工支持的公司,投资这样的公司没意思,我们就是这样跟投资方聊的。因为我们足够坦诚,再加上我们合作是基于契合点的。高榕资本很有机会成为中国最顶尖的VC,亿欧网也有机会成为创业创新领域最好的媒体,那么这就是目标上能契合的点,而不是钱的契合点,谁也不会因为金钱上的回报去投一家媒体,所以不用去撒这个谎。
现在的90后年轻人大多家庭背景不差,他们不像我这样的80后难免会因为现实而妥协;所以,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伙伴,摆出老板心态很容易被他们“开除”。另外,公司要有正向的文化,能给大家足够的骄傲感。亿欧网的团队都很年轻,在座各位可能觉得亿欧网的文章写得不够好,这个我们都承认,并且在努力改进;我们内部强调的一个纪律,一个记者他可以有一些小问题,但如果这个记者向采访的企业暗示收取任何的利益,无论是谁一律开除,这个底线不能碰。我觉得这是年轻人应该坚持的一些最核心的东西。像他们这个年纪,如果这个公司文化有问题,这几千块的工作根本留不住人家,人家肯定走了。所以至少公司有一个正直的文化,能够给年轻一代的员工给他们一个骄傲感,让他觉得我不是仅仅为了钱在工作。
第四,做好产品和服务,总会受到青睐。投资方找我们聊的时候,我们就是这种心态,我说你要投的话就投,不投也无所谓,要投得尽快,你不投的话我们就可能拿别的了。如果你们没到那个份上,不用到处找人介绍投资方或者什么,因为现在的投资人和媒体太多了,你们稍微做得好一点别人就盯上了,如果有一家企业,我们媒体觉得不错的话,我们就会说,你们缺融资吗,我们给你介绍一个什么的。所以我觉得说,与其花时间去找投资,还不如花一些力气把服务和产品提升。昨天人人湘宣布获得新一轮融资,他们的天使投资方就是听闻有个卖米粉的可以排很长的队,投资人就去吃,觉得还不错,就投了,就这么简单,所以真的把精力放在产品上,不怕有谁发现不了,你们如果真的是金子,就不怕发不了光。
第五,不用过分担心资本环境,但能融要快。都是现在资本趋冷,舆论闹这么厉害是有原因的,是因为融资金额吹牛逼吹得有点头了。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很多融资都是虚报融资,使市场看起来非常热;实际上,真正融资额超过一亿美金的就只有几个大平台。现在看起来资本趋冷了,但接下来也不会惨到那个地步。我知道我们的投资方,比如高榕资本他们在寒冬之前已经募好资金了,乔景他们也募资差不多了,接下来有钱投出去的,不用太悲观。当然,如果要拿钱的话,还是可以尽早一点,重要的原因是行业确实在优胜劣汰。优胜劣汰的时候要注意效率,做好财务预算是不是能撑一年。因为我们自己其实也注重这个,我们招人的时候会看有多少钱,我们现在还有将近25个月的钱,所以接下来还会继续招几个人,寒冬应该不会足够这么长,我们多多少少也会有一些收入,所以就能撑得下去。但是千万别想说,我冲半年,我半年以后不成功便成仁,这种心态可以稍微改一下。为什么?当你真的比人家熬的时间长,谁能熬过这一拨,真正等你的同行死了你成为得利者。
第六,创业公司要注意抓线下资源。很多互联网创业者,核心竞争力是市场方面的能力,因为互联网人,天然有噱头,要么就是市场和营销这块有点优势,也可能在技术产品上也有点。但是实际上现在创业慢慢到了资金资源驱动的阶段,资源不仅仅说BAT,也有线下资源。前段时间我在上海浦东正大广场望湘园吃饭,我看望湘园的点菜系统,联想的订制机,他们投了生鲜菜品平台“我厨网”,我厨网的损耗肯定比单纯的做一个互联网公司去做生鲜半成品肯定成本更低,因为它可以跟餐厅配合,损耗就可以降低,如果他们的营销能力再跟上来,单量涨上来是很有可能的。另外,最近我见了些朋友,发现线下很多公司都在积极投资线上互联网公司,大多数线下公司在某一块有独特的资源,他们可以给到所投公司很多帮助。
整体来讲就是这么多,这是亿欧网第一次在这边办小沙龙,接下来我们会在上海有两个记者,如果大家需要采访和报道的可以约我们的记者聊聊,我们十分愿意和报道以及采访上海本地的,无论是互联网+或者是O2O也好,或者你是做产业变革的这种项目也可以。通过我们的报道可以让更多人知道,同时如果你们有除了报道之外的诉求也可以告诉我们,我们也可以对接给我们的投资人,包括高榕、乔景、熊猫资本。我们今年年底也计划在上海会办一个大的活动,今天跟大家建立这个联系,到时候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