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苏宁与阿里正式联姻,创造了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商业并购案例记录。
10月12日,苏宁易购执行副总李斌在微博上发布消息,称因为身体原因将从苏宁易购离职。
从甜蜜牵手到李斌离职,这短短的两个月时间正是苏宁与阿里联姻后的婚情过程。只不过在联姻方面,当时的大多人给予了良好的认可态度——阿里的优势在线上平台,而苏宁的优势则在线下渠道,因此二者的结合将使得双方的电商业务实现线上线下整合,从而完成电商的大一统,并形成对京东等平台的壁垒。在当时,这一联姻作为强强联合的讯号,被大多分析人士认为是改变电商格局的新开始。
但2月之后,李斌的突然离职,却也让外界隐隐嗅觉到了这起联姻带来的负面效应——这起曾经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并购记录的商业联姻,真的起到了“强强联合”的作用吗?
苏宁联姻阿里:嫁豪门,奴仆命
苏宁和阿里在平台和商业生态上的互补特征,正是大多分析人士看好联姻的焦点。从目前的行业格局来看,用双方自身优势弥补对方短板,从而使得双方的结合可以构建新的商业生态的策略,确实是一般商业的正常逻辑。不过,在这起并购交易过去2个月的今天,苏宁联姻阿里却似乎并未取得如此预期成绩,反而在诸多业绩方面的表现更不如人意。
首先,苏宁并未获得阿里在流量、平台资源等方面的帮助。无论从苏宁天猫旗舰店还是苏宁自身的传统业务方面,苏宁在过去的2个月时间里都并未获得阿里的资源帮助。期间苏宁天猫旗舰店还因为销量惨淡涉嫌刷单造假的行为,更是被电商大号深扒皮,虽然这起事件只是微信账号的一家之言,但苏宁天猫旗舰店并未获得预期表现却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苏宁联姻阿里,用自己的物流帮阿里打了免费工。在双方联姻后,阿里并未给苏宁带来更多切实的惠利帮助,反而倒是苏宁给阿里奉送了自己的物流、仓储配送等服务,成为了后者名副其实的“免费打工仔”。在即将到来的双十一促销节日里,相信苏宁20余年打造的物流体系无疑将为阿里的这个促销节日发挥更大力量。
再次,苏宁联姻阿里并未获得资本认可。从8月10日双方联姻开始到8月17日苏宁天猫旗舰店上线,苏宁当天在股价方面的表现以下跌告终,之后的两月时间里,这起被看作中国互联网历史之最的交易案例,也并未从本质上改变苏宁的股价。
另外一点让人意外的负面因素,还在于苏宁与阿里的联姻不仅没有创造双赢局面,反而在员工磨合和人员安排方面,这起最大的商业并购案例也没有避免动荡出局的局面——开头李斌的离职与这起世纪并购案例,不可能没有任何关系。
这些一连串的负面效应带来的影响就是苏宁的股价下跌——苏宁并未在这起资本案例中获取到实质性利益,反而因为这起并购而造成更大的损耗——在苏宁为阿里贡献生存资源的情况下,老对手京东已经在家电方面着手建立千余家京东帮且在五六线城市已初具规模。而其他电商平台等则将重心转移在自身细分领域方面、或拓展更多平台战略,但是反观苏宁,不仅没有通过资本联姻得到惠利,反而正在沦为阿里的免费打工者。
联姻的伪命题:阿里苏宁不在同量级
作为B2C平台,苏宁确实需要巨大的流量资源辅助,不过对于苏宁的这点要求,财大气粗的阿里并未慷慨相赠;但是对于需要物流和仓储服务的阿里来说,苏宁倒是很大方地将自己苦心经营了20余年的物流体系拱手相让。在这起并不对等的交易并购中,苏宁赔了夫人,也折损了兵将,二者不在同个量级的商业较量,最终也使得这起联姻的“互利”成为伪命题。
不过,苏宁选择与阿里联姻的缘由,倒也在情理之中。
在B2C领域,京东、国美等巨头是苏宁的强敌,特别是京东的物流配送更是让苏宁望尘莫及,而国美的线下渠道同样不在自己之下。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巨头联姻,也自然而然成为苏宁的必然之选,只是没有让苏宁如愿的是,巨头阿里的精明之处在于“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嘛,还是我的”。
所以,苏宁在无法对垒京东、国美的前提下试图联姻巨头的策略虽然并无问题,但苏宁并未选择到一个合适的队友,这也从本质上决定了这起联姻带给苏宁的收获是弊大于利。尤其是自己为阿里贡献了20余年的物流体系之后,苏宁自身的线下业务会不会因此受影响,目前来看也未为可知。
而苏宁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还需要直面的另一个现实,是京东在拥有自身健全物流体系的情况下着手建立的“京东帮”,这对于京东发力五六线城市的物流与渠道体验,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苏宁自身深陷并购泥潭,未来如何与京东展开新的较量,这在目前来看已经不言而喻。
电商三分天下:苏宁未来何去何从?
在中国电子商务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目前的电商局面几近定格。
阿里作为中国电子商务的航空母舰,是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风向标,而京东作为以物流和服务著称的B2C平台,目前也通过资本方式证明了其在B2C的王者领域;在京东与阿里之外,国美和苏宁作为传统家电起家的电商平台,目前位列于二者之后。不过,对后者来说,如何拉近与阿里和京东的距离,这是两家传统家电起家的平台面临的共同问题。
但市场的残酷并不会因为捷径而给予机会,在面对困境的情况下,苏宁希望通过选择与巨头结盟的方式实现逆袭,但2个月的联姻并未让苏宁如愿以偿。作为第三梯队中的成员,苏宁短时间内注定无法与京东等劲敌缩小距离。
对苏宁而言更要命的地方还在于,自己与巨头联姻的同时期内京东等强劲对手并未闲置看热闹,而是在电商业务之外构建了更强大的生态链——目前京东除了本身电商业务之外,其在金融、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方面同样有着不小的成绩。这些成绩和居多对于苏宁而言,也意味着自己距离京东的距离又拉大了一步。特别是京东目前在着手建立的千余家京东帮,更是使得苏宁失去了最后一次进攻市场的机会。
从策略失误到业绩影响、从与行业对手拉开差距到高管离职,这一系列行为对苏宁来说都意味着多事之秋。
作为依靠线下渠道和仓储起家的电商平台,苏宁其实原本可以通过在细分市场拥有更大空间和竞争机会,但随着自身在资本操作方面的盲目以及在发展和战略方面的不明智行为,苏宁最终在一而再、再而三地错失了各种机会的情况下,再一次地选择了病急乱投医。
未来,对于苏宁而言,或许已经不再有任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