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由B12主办、亿欧网联合主办的「上海互联网创新大会——谁是未来的独角兽」在上海玫瑰里召开,20名最具潜力的未来独角兽公司齐聚于此。熊猫资本创始人李论压轴演讲,对独角兽产生的三个必要因素,即「对的事」「对的人」「人与事的匹配」进行了独特的阐述。
演讲中,对每一个分论点,这位「把你当宝」的投资人都会佐证以罕闻的投融资内料与生动的亲身经历。的确,无论独角兽再怎么光鲜,这始终不是衡量创业本身的标准,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驾驭的了独角兽。
以下是李论在上海互联网创新大会上的演讲实录:
作为投资人,我一直认为投资人跟创业者联合的过程,就是一场婚姻——不管你是娶了创业者,还是嫁给了一个创业者。投资人就是各种社会资源的整合者,让投资人、创业者彼此之间的资源产生整合。所以,我们熊猫资本的口号叫:“把你当宝。”
再说一下我个人的经历。09年和人一起创业,把公司卖给了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但是我胆子比较小,当事人比较疯狂的时候我就把公司卖了。我卖完那个公司相对财务自由之后,我就出来做个人天使,从2012年年底开始正式成为机构投资人。
首先的首先,成为独角兽了也不一定快乐
在万众创新,万民创业的大潮推动下,许多优秀的都出来创业了,但我并不十分认同。你想,在过往中国如果能够以IPO或者并购为标准,有多少家公司呢?成功概率十万分之一。
当然我不是说,如果你做的产业不能成为独角兽,你就不应该创业,我觉得应该创业。为什么?我觉得不应该把创业过度的夸大。
我看到很多创业者,比如做媒体的。我还看到一个创业公司做小视频的,10几个年轻人聚在一块儿,活的很好。一年大概有三四千万的收入,抛掉成本,十七个人还能创造500万左右的利润,我觉得很好。但是他们被创业大潮裹胁之后,也出来融资。你为什么需要我投你?因为你的基因已经注定了,你选择的不是去成为一个巨无霸的路。即使成为巨无霸了,你不一定快乐。你企业的大小,掌握多少金钱跟快乐有没有关系?有关系,但是一定没有必然的关系。
所以我觉得更多的时候,创业应该是找一个让自己快乐的事情,而不是说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成多么多「庞大」。那不是创业的标准。
独角兽的必备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第一这个事儿必须要能够成为独角兽的事儿。
第二,创业者本人要成长为能够驾驭独角兽的人。
第三,老掉牙的话题:人跟事要有一定的匹配度。
事儿是不是一个对的事儿
首先,需要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
这个世界我认为真正留给创新的机会已经没有那么多了,但是往往是「独角兽太大,以至于很多人看不见他」。或者我们的创业者并不具有产业背景,所以只盯着小小的互联网上的机会。
其实在创业当中,有大量的跟GDP相关的东西的机会,那才是真正能够成为独角兽的机会。GDP大的组成部分有什么?工业领域内,钢铁、能源、物流等等这些。房的市场、车的市场、能源的市场,B2B的供应链的市场,这些每一个都是万亿级市场以上的。
所以,我觉得事对不对,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市场规模,有没有万亿级。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做美甲创业,美发创业的?我觉得可以创业,也不妨碍它成为一个好项目。但市场规模,地域限制和基因已经决定了,它是不可能成为独角兽的,因此考虑到投资回报率,我们可能就不会投资。
第二,是能够提供独特的价值
互联网的创业已经不是能够简简单单的提供一种链接。B2B里面也有些撮合网站我个人都是比较悲观,虽然估值增长的比较快,但是也只是简单的完成了「撮合交易」。这边人很多,那边人也很多,我把你们撮合,你们俩交易完了,但是交易真的跟我有关系吗?有关系,是在我的平台上找到自己。但是你不能提供某种独特价值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竞争对手源源不断的会出现。烧钱一定不是奠定一个独特的价值。
所以,我认为「能不能提供独特的价值」是你在考量自己创业时候的一个关键点。
第三,要有互联网的网络效应
紧接着是,你有没有互联网的网络效应?我的理解是,前一两年不怕你长的很慢,但是当你长到一定数的时候,你的用户数会从指数级的成长。
在如今的资本市场催生下,从「一无所有」到「十亿美金」的估值,有些公司甚至只花了12个月、18个就能达到。但是,估值十亿美金,就代表你真正成为独角兽成功了吗?不一定。往往一个公司要成为纳斯达克、纽交所、A股上市公司都要花五年以上的时间,所以创业者要特别耐的住寂寞,不要忽视「指数的增长」。一年增长20%、30%,连续五年、七年以后,指数级的增长规模将是很大的。所以,在早期扎扎实实打造出来的东西,才是在将来有互联网网络效应的时候具有爆发力的东西。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知乎」。知乎发展到第27个月的时候,我曾经专门找知乎的人看过一个数据,到27个月的时候,知乎的用户数都没有到百万级。但是它的优势在于耐得住寂寞,用了接近30个月的时间打磨了最早的这一批坚实的用户,同时把产品打磨清楚。你能不能一开始打磨很好的内核,为后面指数型的增长做好准备。
第四,还要通过资本的力量扩大
钱不是万能的,钱以外的事情全部要靠创业者,但是没有钱又是万万不能的。用资本的力量推大,并不等于烧钱,而是很巧妙的用资本的经验、护城河,把早期的内核打造清楚。
所以,我一直再提一个观点:投资人的价值在哪儿?投资人的价值其实跟互联网人的思维价值是一样的,只是你的「催化剂」跟「加速器」。要把你的创业项目从十年、二十年累计的规模,用资本、互联网思维的方法,用互联网指数增长的打法,让你在很快的3-5年时间里面能够产生规模。
人是不是对的人
我们自己一直有一个标准,怎么样看待一个好的创业者。
首先,我觉得他对成功一定有很好的渴望度。
我们见过很多创业者觉得很优秀,但是不敢投。为什么?因为我觉得他对成功已经没有了那份渴望,或者他对成功也有渴望,没有“我一定要做一个巨无霸的事情”那种野心。这种创业者,我觉得也可以很成功,也许可以经营一个公司,让自己的员工和自己的家人活的很幸福。他们也很伟大,但是不适合做独角兽的企业。
其次,要有自己的框架体系。
什么叫框架体系?我们做投资经常有一个标准,叫作:
「A档的人做A档的事」,一定要投;
「A档的人做B档的事」,也一定要投;
「B等的人做A等的事」,得琢磨一下,原因是A档的事竞争的人太多了,是适不适合驾驭这个独角兽?我们要掂量。
什么样的是A档的人?创业者一定要有一个体系。体系是很虚的东西,甚至有的时候并不是有没有经营管理的思路,而是你的涉猎范围够不够广。我认为一个好的创业者,一定是一个「杂家」。
我经常喜欢读书的时候不好好读书,总是喜欢看课外书的人。他是一个杂家,同时他对于这个世界怎么运行的,甚至对这个宇宙有自己的观点,他知道《佛经》讲什么,道教讲些什么。创业者最后是对人类的了解,对人的了解,对市场的理解。如果你不是杂家,没有自己的一套体系,你是无法干成一个企业家的。你可能对一个行业很了解,你可能只能干副总裁或者部门经理,但是你无法成为企业的领头人。企业的CEO最多的事情,可能并不是具体运营企业,而是通常我们说的三件事,找钱、找人和定战略。有了体系之后,你就知道需要在什么时间点找什么样的人放到岗位上来。以及在什么时间点,我自己亲身去干一干。这个事情是非常关键的,有没有这个体系,这个体系其实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以及看待人生、婚姻、爱情等等这一系列,我认为是有没有自己的框架体系。
对于「A档」的人,我比较少跟他们聊具体业务,更多的是聊人生。我至今为止不投游戏,只投过一个游戏项目,最后被并购了,就是因为这位创业者有自己的框架体系。我认为游戏就是虚构出一个人生出来,你就是满足人作为人内心的其它非物质的需求。你对人生有理解以后,你做出来的游戏一定是好玩的。史玉柱也不懂游戏,他为什么能够把巨人做的好,就是因为对人生有理解。
第三是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和学习能力。
什么是开放的心态?创业的过程里面会有各种各样的磨难,今天融资不顺,明天公司里面哪个高管要离职,又出去跟你做竞争对手了,还有竞争对手黑你服务器等等。
好的创业者一定要认为,在你的发展过程里面,「所有的人都是你的资源」。你的员工是你的资源、合伙人是你的资源,甚至竞争对手都是你的资源。所有的人都是你的资源,就看你有没有开放的心态。你就开放的心态,才能把所有的资源整合起来。
如果没有开放的心态,整天苦大仇深,也不愿意跟别人分享、透露,我觉得企业也很难做大。我觉得心态不开放的人可能可以做「科学家」「艺术家」,但是无法做「企业家」。
伴随着开放心态,就会有好的学习的能力。这个年代是知识爆炸的年代,信息也很爆炸。但是有很多时候,创业的过程当中,我们并不要求所有的创业者一开始就所有的都知道,但是他要有很好的学习能力。
我见过的创业者当中,大概第一次见完之后,有70%的创业者我不会想见第二次。有30%会再聊第二次,但是很不幸30%我聊的创业者当中,有90%的人第二次见的时候打分会跟第一次差距很大。为什么?因为他可能见了很多投资人,也准备了很久。第一次可以把他的体系说的很完整,说很多不知道的东西,但是回去之后,对不起,我花了很多功夫学习准备了很多,但创业者这几天没学习,没进步,他第二次他又重新跟我说了一遍一样的套路,我发现我掌握的信息已经比创业者多了,这会让我大跌眼镜。
好的创业者三天不见都会发现有变化,真正让我爱的创业者,就是投完他之后,每两个礼拜跟他开一次会,你都会发现这个哥们又有新东西了。开放的心态,强大的学习能力,我认为是能够驾驭独角兽企业的未来企业领袖的基本诉求。
最后一个,愿意分享。
一定要愿意分享,不管是金钱还是权力,还是你的所有的一切,我认为只有一个好的,愿意分享的人,才能够成为一个企业家。一个独角兽不是独吃户,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自己一个人吃,这样的人,我相信一定长不大。
从小就知道不能说大话的上海人,机会终于来了
我最近参加了许多场类似的活动,发现上海的创业者,包括江浙的创业者,有很多是有着一定基础的。他们的零起步的概率,比北京要低很多,而且都非常务实。
如果我们把整个创业按照年限来分,08年以前是一个时代,08年-2013年又是一个时代。我们会发现08年以前上海出来很多好的项目,包括陈天桥的盛大等等企业很多。但是,08年-2012年这一拨,基本上互联网大的公司没有在上海。
不过,2012年、2013年以后,上海的巨头公司会越来越多。正是因为上海创业者很扎实,上海的创业者知道什么叫不浮夸,他知道怎么样管理自己的欲望。就跟很多基金一样,我们看很多基金动不动说:我这个项目前三年账面回报40倍。的确是,在现在你投资一个公司估值涨40倍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不知道有没有下一轮,可能永远不会了,直接死了。
这种情况,我觉得对比到创业企业也一样,很多公司一开始很热,赚了很多估值等等,但是他不够扎实,不够耐得住寂寞,不够愿意挑战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而上海的创业者、江浙的创业者,我们从小我们的父母就跟我们说:不要说大话,下巴要拖的住,还是要踏踏实实。
所以熊猫愿意精益运营,好好挖掘真正能够成为10亿美金、100亿美金的巨无霸公司的经营。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