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伊卡洛斯之翼”起,人类对飞行的探索从未停止。科幻电影里,未来世界机器人的亦正亦邪总能激发热门话题。无论是海市蜃楼,抑或是盗梦空间,虚拟和现实之间的模糊界限总是让人着迷。
飞行探索、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堪称当下三大最为热门的前沿科技话题,11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2015腾讯WE大会给出了最新回答。
LinkedIn联合创始人雷德·霍夫曼、MIT媒体实验室总监伊藤穰一等10位全球顶尖互联网思想家,同时分享光启马丁飞行喷射器等7项不同领域的顶级科技前沿应用案例。
打个“飞的”去上班
身处“堵城”,眼瞧着上班打卡的时间临近,可交通路况图上却仍是一片红色,如此“心塞”的状况对上班族来说并不少见。不过伴随飞行探索领域的技术进步,个人飞行时代已经来临,背上“背包”,每个人向天空翱翔已经成为现实。
曾被《时代》杂志评为2010年50大最佳发明之一的光启马丁飞行包将来到中国。背上这套飞行装备,通过操作按钮,个人即可实现垂直起降,也可以快速前行。不止如此,除了应用于紧急救援等专业需求外,光启马丁飞行包个人版计划在2017年上市,目前已开始接受个人预定,这意味着飞行探索已进入个人飞行时代。
飞行喷射包由汽油发动机提供动力,在飞行高度和速度方面,实测可在海拔1500米高空以每小时35公里的速度前进,首批交付的产品飞行高度被限定在海拔1000米,时速限定为74公里,可连续飞行30分钟。
超导量子悬浮
伴随量子悬浮应用技术的日趋成熟,轨道在上,交通工具悬浮在下的出行方式将不仅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
Quantum Levitation(超导量子悬浮技术)挑战重力的奇观就近在眼前:
高温超导材料在达到临界温度后产生的抗磁性将使得超导材料在二维空间中锁定,悬浮于轨道做高速运动。
你的闺蜜是个机器人
呆萌的大眼睛,大大的脑袋,灵活的四肢活动,喜怒言于色……WE大会上,机器人iCub堪称全场的卖萌担当。由谢菲尔德大学认知神经科学教授Tony Prescott发明的这个小家伙,是当今世界上被公认的最聪明、最灵活的人形智能机器人之一。
从听从命令到拥有自我意识,传统机器人到iCub的变革被媒体形容为“大哥大”与智能手机之间的巨大跨越。iCub外表像一个四岁儿童,然而它已拥有自我意识,能够受目标驱动,可以用挑眉、微笑等面部表情表达六种情绪。
通过一套认知系统,iCub具备与人类儿童一样的思维认知能力,可通过自主学习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当它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时,就会露出招牌笑容。伴随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iCub未来将可能成为“大白”那样的机器人助手投入实际应用,并进入普通家庭。未来,陪你聊天、听你诉苦的闺蜜,可能真的会是个机器人哦。
虚拟“金字塔”欲取代电视
什么是虚拟,什么是现实?伴随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答案将变得愈发模糊。
眼下,虚拟现实技术开始进入消费市场。一款名为Holus的3D全息投影显示器将虚拟现实技术带到用户客厅里。电子设备在连接 Holus之后,即可从设备金字塔形状的透明玻璃里观看到3D效果。
和目前市面上多数需要佩戴眼镜或是其他装备的虚拟现实智能穿戴设备不同,Holus无需用户佩戴任何辅助设备,裸眼即可以零距离接触客厅的“第四屏”。
全息实时人脸化妆
另一项震撼全场的前沿技术则将虚拟现实“投影”到了人脸身上。时而英俊男子,时而妙龄女子,时而凶狠美洲豹……
透过日本艺术家浅井宣通发明的Face Hacking技术,“一人千面”只在毫厘之间。Face Hacking通过3D投影和面部捕捉使人改变妆容,在人的面部投射移动的图案,实现和高科技结合的“变脸”技术。
全方位VR跑步机
Katwalk是针对狭小空间内全方位的连续动作设计的VR跑步机,化有限空间内的运动为无垠虚拟世界中的探索。
Katwalk尤其适用于FPS (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类游戏或其他需要用户四处走动的应用,玩家可以通过自身运动来操控游戏中的人物,“真正”地在枪林弹雨中穿梭激战。
智能变形技术 薄毯变办公桌
reForm智能变形技术是利用层干扰技术设计出的可以变形的、可以改变材料硬度韧度的薄板界面。软硬度可变的交互界面可带来动态的触觉反馈和变形能力,相较于粒子干扰,层干扰技术可以制造出更轻薄的交互界面构建元素。
你可以轻松地将薄毯一般的柔软材料调整变为结实的办公桌,在“桌面”进一步与之进行交互操作。
“科技,如同一团篝火,我们簇拥而蹈”。未来不是明天,未来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