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众筹乱象丛生 沦为炒作营销工具

“中国式”众筹乱象丛生 沦为炒作营销工具

打着众筹的噱头推销产品的故事几乎在每个众筹平台上演,同时众筹发货时间相隔太长、平台缺乏监管、刷单营造虚假数据等,都是中国式众筹的乱象。

众筹作为新兴的电商形式在今年一直备受各路电商关注,持续发酵升温,然而,对于某媒体从业者小郭来说,在众筹平台上买东西并不是一个愉快的经历,因为他等了两个月的那根号称独创的iPhone磁力充电线,不知道是创业团队走漏了秘密还是华强北商家更强,同样产品早就在淘宝卖了一个月,不仅更便宜,还包邮。

无独有偶,当互联网从业者阿文拿到他在某众筹平台“抢购”的mini热敏打印机后,阿文对着这个60多元的小玩意面部表情和盯着键盘透露的神情并没太大区别。

“你看这东西本来就不贵,当时买也就是觉得新鲜好玩。现在隔了这么长时间送过来,感觉就是拆订单那会儿算是惊喜吧。”

这种将早已实现生产的产品再包装,打着众筹的噱头推销产品的故事几乎在每个众筹平台上演,同时众筹发货时间相隔太长、平台缺乏监管、刷单营造虚假数据等,都是“中国式”众筹的乱象。

“中国式”众筹乱象

“众筹”,顾名思义就是“群众筹资”,这一概念兴起于2009年的美国,一个名为Kickstarter的众筹网站在纽约上线,这家网站致力于支持和激励创新性、创造性、创意性的活动,通过网络平台面对公众募集小额资金,让有创造力的人有可能获得所需资金来实现梦想。

然而,这个起源于大洋彼岸,在中国电商平台被“认真重视的梦”,似乎并不如表面看起来那么理想,甚至说有些扭曲走形。

众筹延伸除多个层面和门类,最简单的,仿高端产品。当然其实我们可以更简单的给这一风格归类为山寨,一个安卓电视游戏机套上索尼PS4主机壳,这种级别的抄袭在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我们经常见。

第二个抄,为抄创意,鉴于国内外网络环境差别,这个抄法也略有区分。胆大者,自然是从身边下手。举个去年比较出名的例子。PICOOC智能体重秤在众筹平台发现造型相仿但创业过程描述更为狗血的点名时间体重秤。

当然,着眼海外同样是抄袭一层境界。这里面有把国外众筹网站kickstarter产品进行深度原封不动创意移植的,也有直接把众筹做成海淘,直接把国外产品订购回来重新按原创买的。譬如国外热门项目Halo Back一不留神就有了中国创业团队版本,你不常关注国外众筹还真不知道其中这点猫腻。总之技术创新没有,但克隆手段翻新是这部分“创业者”的拿手好戏。

参与众筹都是初创缺钱的公司吗?并不是,目前在众筹网站的产品虽然大部分是你叫不上名字的小公司,但也不乏后台硬朗的大品牌。茅台酒、海信空气净化器、神舟笔记本电脑,混迹在众筹平台乍看之下毫无违和感。事实上,除品牌鱼目混珠准入管理不严,众筹的用户体验同样混乱。众筹似乎成了知名品牌打广告清库存的好场所。

沦为炒作工具的众筹平台

2011年7月,中国首个众筹平台点名时间上线运营,众筹模式被正式引进中国,各路电商平台紧随其后,然而,一个月后,“中国式众筹”的鼻祖点名时间宣布从智能硬件众筹平台转型为预售平台。

创始人张佑接受媒体采访时更是坚称“Kickstarter的模式并不适合中国,众筹在中国肯定会失败”。

同样想法的还有百姓网联合创始人李佳,今年7月再次创业,瞄准智能硬件领域,成立Nonda(能塔)智能硬件公司,推出苹果笔记本外接硬件产品Hub+。Hub+在美国众筹平台Kickstarter进行众筹。

李佳之所以选择在Kickstarter进行众筹,他表示,众筹在美国就是一块硬牌子,很多硬件产品都会先拿去众筹。之所以不在国内众筹,是因为国内其实就没有众筹,国内做的众筹网就是首发网,像京东众筹,淘宝众筹,严格意义上并不是众筹。国内的众筹是必须要证明你的产品是能量产的,流程必须全部弄好,才可以去众筹,这个就像首发。

美国是有想法后,没有钱,然后就开始在众筹网站上筹钱。中国的众筹实际上就是下订单,而美国就是给了一种支持。

而早在去年,大可乐3手机登陆京东众筹,总募资额只用了25分钟就突破了1500万元大关,让人不得不怀疑,大可乐3手机上众筹平台只不过是一种营销方式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为新产品造势。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其实这倒不能算作什么秘密或是潜规则,本身平台就是给人看的,关注的多了自然就成了具有宣传作用的平台,但从众筹平台的角度来说,如果接受纯促销的项目,对于众筹模式的初衷是一种违背,而对于众筹支持者来说,这也是一种不负责任,因为通过众筹平台促销会造成用户缺乏参与感,同时也会降低因帮助发起人而得到的心理满足感。

“长此以往会导致众筹越来越偏向走样,更多的沦为炒作工具,而背离帮助真正的初创企业成长发展的良性模式。”

*本文作者刘安妮 王迪,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新浪科技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