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壹空间:80后小伙创业造火箭,要成为中国的Space X

零壹空间:80后小伙创业造火箭,要成为中国的Space X

2015-12-28 10:42Newseeders 合作伙伴
零壹空间的定位是,为商用微小卫星等小型航天器提供专享发射服务的一家民营公司,主要产品是搭载微小卫星的火箭。

舒畅

作为一个80后,我曾在联想控股、航天产业基金从事投资工作,衣食无忧,但我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创业这条路,即使有很多身边朋友反对。

有意思的是,最初反对我的同事们,在听我认真阐述了想法后,反而纷纷支持我、鼓励我,成为了零壹空间的天使投资人。就在12月24日,公司以春晓资本领投,联想之星、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联合投资的超过10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正式宣布。

零壹空间的定位是,为商用微小卫星等小型航天器提供专享发射服务的一家民营公司,主要产品是搭载微小卫星的火箭。

一个民营企业要做国家或军方要做的事情,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然而你会发现,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国内陆续出现一些新兴的民营火箭公司。而我看到的是,今年5月份习近平主席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且火箭下游市场——微小卫星领域国家从去年开始对社会资本放开管制,发射微小卫星成为了你我他都可以做的事情,只要找到合适的火箭公司为你服务,听起来是不是很酷?

这并非空中楼阁,相较于中国的起步阶段,美国民营航天服务行业早已进入蓬勃发展的成熟阶段,比如美国最大的两家火箭公司 SpaceX、BlueOrigin,占据全球民营火箭发射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就连台湾、马来西亚等都找SpaceX来发射火箭。BlueOrigin的NewShepard火箭、SpaceX的Falcon9火箭近两天的最新技术都实现了火箭发射后还可回收的程度。

我认为,中国此时的火箭市场犹如2007年大疆无人机创立时的境况,此时是切入此领域的最合适的时机,如此时不进行前期技术研发沉淀,后期市场潜力释放出来时便为时已晚了。不过,我同样认为,火箭领域属于硬科技,不同于互联网行业的风云突变。我们在2015年8月正式成立,未来两到三年时间里,预计可能都会是埋头苦干的状态。

 成本降低一半

火箭从资金投入和团队技术投入等方面相较于飞机、汽车产品来说要更加可控,但是这仍然是一个高门槛高技术壁垒的行业。这也正是我们所看重的。

我们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经历两到三年研发,到2018年实现第一款搭载卫星的火箭产品投产。

造那种30米高的“大房子”一样的火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弹道、制导、姿态控制、遥测、安全等九大系统,还要将这个“大房子”点火、飞到大气层以外500公里的高度,同时保证航天器拥有7.9公里每秒的末速度,实现货物、人员、卫星、飞船绕轨飞行,这是一种硬科技,技术壁垒和投资门槛的高度不言而喻。以美国SpaceX为例,今天6月底一次运送国际空间站货物的发射爆炸了,但是依然有客户找上门,这是因为这个行业特别注重技术积累,作为行业中积累十几年且一直口碑信誉特别好的老企业,下游市场还是青睐的。

从去年开始至今,全国有约10家民营火箭公司陆续诞生,而今年上半年才成立的我们有什么竞争优势呢?首先是我们的研发团队建设远远领先于国内其他同类公司。

不同于其他行业,火箭技术壁垒非常高,假如你想搞一个民营火箭公司,最需要做的就是找方向、找技术、找资本。这之前都是政府或军方控制的领域里,可是自身又没有长期积累,别说工程师,甚至连基础资料都找不到。而我们的团队里不乏研发火箭的老专家,整体达到五十年火箭研发经验。而且目前仍在不断吸收新的力量,包括本身素质很高比如拿过奥赛金牌、保送到北大等未涉足过火箭的特殊人才,整个团队仅有一个本科生,人员素质非常高。

其次,关键还在于产品首先锁定的是下游微小卫星行业。目前有两大痛点,其一是民营卫星仍得不到规律的发射服务,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下称长光所)为例,其目标是到2020年前实现发射66颗卫星组网。按照原来申报国家项目、走军方程序的体系,由于上游火箭国企的主战场一直国家政府和军方,为了保证提供给政府和军方的运载服务万无一失,其不太愿意接商用发射的订单,而一时间中国又几乎没有一家像样的商用火箭发射服务商,这意味着长光所难以保证享受规律的发射服务。这会给它的商业模式运营带来很大风险,假如其想把连续不断的遥感卫星图片卖给百度等互联网公司,就需要卫星组网来实现,一旦卫星网络组不起来,结果是难以想象的。之所以说现在是最好的切入时机,正因为处于原有以政府、军方为主导的体系与商用新体系的交叉口,国家正在大力倡导发展商业航天,有关领导也在组织编写我们的第一部“商业航天法”。

其二便是发射费用的问题。曾有民营卫星企业开玩笑地说,如果成本降下来一半,我宁愿发射10次,掉下来一次,也不愿意10次每次都保证运载成功。因为发射费用很高是行业不争的事实,以新西兰公司Rocket-Lab提供的cubesat发射服务为例,它现行的发射成本是5万至8万美元每公斤,即30万至48万人民币每公斤,而中国以满足军方快速响应需求的长征11号的发射成本是15万至20万人民币每公斤,而商业公司对成本控制要求是很高的。所以才有上述戏谑的说法。

而我们的目标是,在保证高可靠性的基础上,2018年第一款火箭产品的成本要比同类产品降低一半。如果实现了,这对于国内及国际的航空航天技术都将是个不小的飞跃。

 想做中国的SpaceX

虽然我们做好了两三年时间里埋头苦干的准备,但是并不代表市场运营可以放松,产品要到2018年才能投产,我们已经与若干家卫星公司进行洽谈,有了非常好的合作意向,预计2017年会有与某些下游公司谈好的正式协议。我预计,等到我们第一款产品投产后,即2018年左右,微小卫星和小型运载火箭市场都会迎来一个爆发期,此时是最恰当的时间点。

值得关注的是,良好的发射记录也是微小卫星客户评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说白了,我们也属于服务行业,是提供卫星等的火箭发射服务商。只要我们第一款产品可以投产并运载卫星成功,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朝成功迈了很关键性的一步。我们的理念是,在保证高可靠性的基础上,追求用更多新技术,这对下游用户来说,也是非常诱人的。

我们目标明确到2018年把每公斤降低到10万元人民币,至于成本缘何可以如此低,主要是,中国火箭行业虽然目前仍然处于成长期,只要研发技术到位,这会在中国制造的土壤里迅速开花结果,包括原材料以及用人成本等,都有巨大优势,加上有非常好的市场机遇和政策改革红利机遇,比如微小卫星两大痛点和庞大的国内市场、国家发展商业航天的政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方向、技术和资本等创业三要素上都有很好的积累和起点。所以,对于那个目标我们很有信心。

当然,我们所面对的资本、政策层面的压力同样很大。一方面,就如同美国NASA对于本国商业航天公司的大力扶持一样,我们也期待国家层面能有更加细化的支持政策出台。另一方面,运载火箭是一份资本密集型的事业,我们也欢迎中国更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加入甚至带领我们把民营航天事业推动到新的高度。

我们希望零壹空间成为中国的SpaceX,虽然因行业特殊因素,在中国和美国各自国家的市场上,零壹空间没机会与SpaceX成为对手,但我从来不认为零壹空间未来只是一个国内本土公司,在东南亚等其他国家市场上,期望有一天可以与SpaceX成为真正的竞争对手。

*本文作者冯庆艳,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经济观察网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

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