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15年里互联网医疗显现出不可抵挡之势,依托政策利好,资本信赖,技术核心,互联网医疗的现行者们开拓了在线导诊、预约挂号,远程问诊、慢病管理、可穿戴设备,医药电商等在内的多个细分市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探索的道路上大批的创业者们都陷入了烧钱的困境之中,因此行业的整体发展远处于一个初级阶段。
商业模式以及企业的成长性都有待进一步的验证,另一方面政策的门槛、医保的支持,专家的资源,医患关系等等,这些由来已久的痛点直叩行业命脉,互联网医疗的下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在哪里?创业者又如何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投资人对行业的未来走势有何判断呢?在投资界举办的沙龙——互联网时代的“寻医问诊”上,为大家一一揭开谜底。
深圳市投资推广署许贺:
深圳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深圳IT产业比较发达。国内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十强全部都在深圳设立了总部,BAT中腾讯就是深圳的,百度和阿里巴巴的总部在今年4月份也逐步建成了。这些年已经形成了全球的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区,无论是可穿戴设备还是医疗,无论是大数据、云计算,还是在商业模式的创新,深圳有这方面的特点和环境。
另一方面,深圳的常住人口和实际的每天管理人口大概在1800万人,我们的医疗资源供给能力,虽然这些年在逐步的上升,但是还是远远满足不了就医需求。
实体的医疗供给还有很大的空间去发展。在现在这个阶段其实很重要的商业业态已经出现,而且运转的也非常好,就是我们的互联网医疗。从前端的信息数据收集整理,大数据的开发应用,在终端的远程医疗,向健康保健,应该是覆盖了全链。深圳有两个特点,具有产业高发的市场环境,同时又有大量的就医需求。
中卫基金李文罡: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中卫基金一直专注在医疗方面的早期项目的投资基金,重点方向在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和互联网医疗,这几年我们成立了四年以来投了30多个医疗项目,其中互联网医疗我们投了6个项目。
动脉网对2015年互联网医疗的投资做了一个统计,在2015年一共发生的投资事件是127起,涉及到168家公司,总金额18亿美元。这几年来在互联网医疗方面的投资金额不断的飞速成长,成一个指数级别的成长。大家就看到在互联网医疗领域这个方面,连续五年在再创新高,每一年的年均增幅达到28.5%,这个是远远超过了我们GDP的增长,也超过了其它行业领域投资的状况。
“互联网+医疗”第一个好处是能够优化整体医疗资源的配置;第二点,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还有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能把患者的这些资料集中,也可以让医生对移动医疗有一定的黏性。
如果你的项目符合这三点当中的至少一点就是重点关注的项目。另外一点是O2O是患者的核心需求。虽然互联网是线上,但是最终闭环的形成是要在线下完成,无论是诊断还是最后的购药都要线下完成闭环。比如问诊咨询、线上导诊、院内诊断、院外跟踪等等,如果能形成一个O2O的闭环,这种商业模式的逻辑就存在了。
中卫基金投资的过程中我们会遵循这样投资逻辑,聚焦在一个垂直细分领域。另外一个是能够整合O2O资源形成闭环。在考察项目当中,我们关注四各方面,第一个要粘医生,因为医生是关键的资源;第二个要占入口,入口非常重要;第三个是拼体验,改善用户体验是非常重要的;第四是抓线下。
很多的移动医疗和传统医疗都说我是聚焦在大数据上,什么是真正的大数据?至少要符合这四个特征。首先体量够大,第二个要及时,第三个多样,第四个是真实。这都是大数据的特征,只有你真正符合这四样的标准才能成为大数据。
$page$生物谷贺加原:大数据开启互联网医疗的新模式
我今天分享的内容有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现阶段的医疗大数据,具体的范畴还有相关的内容是怎么样的;第二个介绍一下医疗大数据可能的一些应用;另外大概介绍产业的情况。
第一部分就是大数据浪潮席卷医疗健康。这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我个人觉得大数据概念产生的原因其实还是基于互联网的技术的突破。首先,大数据的来源是基于互联网的一些基础,比如数据的传输,数据的采集,获得了相关的数据。第二个是数据的存储处理的技术,比如说基于大型的人工智能也好,大型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这也是推动大数据发展重要的原因;另外还有大数据的应用,随着移动医疗,以及更多的一些互联网的手段出现,使得这种应用成为可能。
大数据还有一些特点,比如它的体量很大,数据很复杂等等,它的数据能产生很大的价值。第一个说谈到健康和医疗,其实基因的数据,基于基因组的数据确实是很重要的数据,比如最近很火热的基因检测,但是从未来来看肯定是关系到我们健康医疗大数据非常重要的数据来源;第二个是传统医疗的数据,一方面就是基于个体的,病例的数据,诊疗的数据等等。还有一块是健康的数据,这块数据更多的是跟大家的个体,比如说我们穿戴的设备产生的数据。
医疗大数据未来到底能做什么?第一个是我们把它叫做临床的精准医疗,或者是精准治疗。可以利用这种基于数据,比如更精准医疗的决策,在医疗上我们可以取得更好的方案,甚至在病人的远程监护上有智能的手段。第二个是在公共卫生的监控上,就是利用大数据可以更好的监测公共卫生或者是改善公共卫生,然后去做相关的一些工作。
对于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未来也会有几部的发展,最底层的我们把它叫做基于大数据的采集,比如传感器和医院的体检设备;第二个就是把这种数据进行互联互通,各种医疗的数据、诊断的数据、检测的数据等等,能够把它互动,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有很好的数据处理、数据操作、数据分析。
医学之窗创始人张敬:医药专业化推广的国际惯例和中国互联网+新模式
医学之窗2015年9月由国内一线知名风投注资,为280万国内职业医师提供合法的国际版权全球权威医学内容。我今天分享一个个人的观点,是靠高质量的医学内容,围绕医学证据,当然你也不提供医学证据,围绕着疾病本身来为医生提供医学服务。这是我们做的海外推广的惯例,患者和公众,专家、医生和医院,医药企业,政府和协会。医和药没法分开,如果医和药不参与,医改没有办法获得成功,或者说医改单纯的靠压榨药厂商和器械厂商,这个也不会成功。
医生到底需要什么?权威碎片化的国际医学进展施训,临床医疗指南,诊疗常规快速诊疗,有指导意义的国际临床医学论文和综述全文,患教资料、图谱模型、诊处工具,研究进展。临床科研设计与国际SCI医学论文写作技巧的提高。
我们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创业,这种创业都是围绕医生,总结一句话,医生的学术需求和动力就是你创业的方向。
$page$圆桌论坛环节
君联资本总监葛新宇:君联资本有三个特点,一个是我们从早期的投资到中晚后期的都有。第二个我们相对要有耐心一点,我们的周期相对更长一点,美元是10+2,在国内应该是最长的。第三个,我们还是比较讲究增值服务。我们专门有同事,从管理财务法律给创业家做增值服务。
从投资角度来看,我简单分享一下。不管是传统的医疗还是现在的移动医疗,我们认为现在实际都不错,对投资和创业来讲。我们也一直在追踪这些热点的项目,但是我们想现在的时机可能会更好。
第二个,我们从方向性的角度来讲,君联前面还是投传统医疗比较多,第一还是不能背离医疗本质,就是我们想回到商业本质,会衍生出来一个方向性的需求。
第三个,在细的层面,我们现在来看,从传统的医疗来看,我们会更关注在医学方面有积累的。同时在移动医疗方面我们也特别关注,和医学检验所配套的,包括大数据的分析和科技服务方面。
第四个,从我们做投资和创业来讲,还有未来的趋势性关注的新技术的方向,像肿瘤。从医学的新技术,以及我们与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
所以简单归类来讲就是四点,第一个我们认为不管是创业和投资都是非常不错的时机。第二个我们还是要更加关注刚性的需求。第三个我们要更加重视医疗本质,在医技和科技方面的提升,第四个我们关注前沿性趋势性的东西。
谈到移动医疗的盈利模式,我想现在过早的来谈盈利模式或者避而不谈盈利模式都不是特别恰当。我们在医疗这个产业链里面做出自己的价值,能够形成一定的闭环型的产业链价值。也不会像简单的O2O,或者简单的互联网生活服务以所谓的用户基数作为一个模式。
高特佳投资王曙光:深圳高特佳公司是一个专注于健康领域投资,第一个我们比较专业化,第二个我们坚持价值投资。第三点我们对互联网的关注,积极的在准备。
作为一个产业一个行业,如果没有一个形成闭环是很难持续下去。所以我们怎么样形成闭环,在闭环中增加它的价值,这是我们要关心。我们现在讲互联网+医疗,医疗是一个高端的服务业,一定注意它是服务业,另外是高端。
第二个问题,我们讲互联网健康应该有三个细分领域,第一个是治疗,第二个讲预防,第三个是健康,我们要把自己细分一下,你是属于预防还是治疗还是健康,三者都有非常大的空间。
我国以后的医改肯定是市场归市场,公立的归公立,中国的医疗改革如果不引入商业机制,几个关键词,第一个是医生集团,第二要有商业医疗保险跟进,第三个要有商业模式跟进。
罗湖区医院陈家林:每天都接待不同的厂家厂商来我这里推荐产品,我是怎么看呢?第一个,首先你的产品是不是好产品。第二个,你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第三个,你的产品是不是这个医院需要的。第四个,你要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你怎么快速把市场占领。还有一个问题是,假如你要占领市场你的钱能烧多久?
传太医创始人苑光波:我们目睹了太多医生非常低效的工作状态,大家找医生很难,其实医生有很少时间在门诊看病。同时门诊这件事情确实没有正确的衡量医生劳动的价值,所以我们是抱着一种提升医生工作效率开始做的传太医的项目。一开始用户也有刚需,就是看病难的问题,我们做了这个桥梁,也把自己的企业做的第一个品牌命名为传太医。我们当时建立了很多SOP,整个一次就诊流程里面,从诊前的分诊,到诊前的病情的获取,到医生的预诊,最终到院内手续的办理,再到看诊,再到诊后端,一整套的服务。
太美医疗肖亮:我觉得我自己是抓住了刚需,但是实际上医疗并不是一个刚需的东西,不是一个刚需的东西当它条件成熟的时候还是很有机会。我们可以从一个点开始,然后连成线,然后铺成面,我相信整个医疗行业都能打通,这个行业我认为未来会非常好。
易加医副总裁宋淼皓:我分享一下在创业初期的几个点。第一个要刚需,选择肿瘤是目前医疗产业是比较刚需的,第二个是我们要把握住线上线下,两头都要抓,两头都是非常要紧的,我们在线上也是有资源,我们有很多药厂的伙伴。线下我们有非常强的医学和IT部分。另外一个是变现,我们现在在找一些B端的合作,包括跟肿瘤的治疗和协会的合作。
作为一个创业者,尽量做自己熟悉的事情,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