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各类资本的频繁进驻,一边是孵化平台盈利模式难寻,作为发展势头最猛的武汉市,创业孵化器产业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状况。
“火的是政策,冷的是盈利模式,”3月中旬,一位从事创业孵化行业多年的人士透露,凭借强大的高校优势和人才优势,武汉市政府在创业孵化领域的动作频频,将武汉推到全国创业孵化环境排名全国第五的地位,然而,各类服务的跟不上及创业服务的同质化等问题,却成为创业孵化器盈利的瓶颈,服务与政策的脱节,考验着各类创业孵化器企业,不少资本还陆续退出市场。
1井喷背后:政策倾斜,资本扎堆
武汉市的孵化器行业在全国,都具有典型代表性。1987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诞生,这是我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至今,创业孵化已成为武汉市对外的一个“标签”之一。武汉,也成为全国二线城市中创业氛围最为浓厚的城市之一。
▲ 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发展历程。
尽管如此,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在2005年以前,创业者很少接触到资本,在创业过程中,鲜少考虑到资本,也很少关注到各种孵化机构。到了2009年前后,局面发生变化,市场上各类孵化机构开始多了起来。
“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政策的引导。”上述行业人士回忆到,从2005年开始,国家对创业的扶持政策陆续出台,特别是在武汉市东湖高新区被确立为国家级高新区后,各类扶持政策往创业领域倾斜,而在2013年,在武汉市政府的引导下,还推行专门针对创业者的“青桐计划”,武汉的创业氛围一下子浓厚起来。
仅以2015年为例,当年武汉市首个众创空间扶持政策《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支持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出台。《意见》提出,预计到2020年武汉市将建成100家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培育创新型小微企业超过1万家。
▲ 国务院发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口号。
这种政策的引导,让不少机构资本也涌入武汉。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武汉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仅63家,孵化器场地面积220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5家。而到了2015年,国家级孵化器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此外,近3年来,武汉市已建和在建的众创空间达108家,大学生创业特区达66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15家,在全国仅次于北京、天津。其中,已建和在建的108家众创空间中,高校自建、各类市场化主体建设管理的占了近四成。此外,近3年来,全市孵化器建设投资约78亿元。其中,市、区财政补贴资金所占比例仅为6.4%,其他均由社会投资。
2盈利之困:靠投资回报难觅好项目
资本的密集扎堆,并未给资本带来想象中的回报。
在当下,武汉创业孵化器产业主要包括三类。一类是政府扶持的孵化器,如团省委的湖北青年企业孵化器,其除了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还经常举办创业活动,此外,政府通过设立投资基金,对项目进行扶持。第二类是咖啡馆式孵化器,如Demo咖啡、创库咖啡等。这类孵化器主要是提供创业氛围和沟通交流平台为主,其盈利模式包括承办线下活动,以社会资本方式进行项目投入。第三类则是创客空间式孵化器,以光谷创客空间为代表。创客空间免费给创客提供场地,让创客相互交流,同时举行部分线下活动,打造细分行业的圈层。
▲ 武汉现有的三类创业孵化器。
但这些孵化器的盈利模式仍不够成熟。“自从开始从事孵化,公司几乎每年亏损10万,三年来已亏损了三十万,”武汉一创业孵化机构负责人透露。
“行业内,创业孵化平台型企业的亏损是个并不是个新鲜词。”另一位在创业圈中人士也补充,盈利模式单一,投后服务不够专业,同质化严重,创业者实际的服务享受不到,这些负面因素正在考验创业孵化器产业。
$page$
上述孵化机构负责人也表示,当前的创业孵化产业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是依靠场地租赁收取物业费用,另一大类则是通过对创业企业进行辅导+场地租凭入股孵化项目的形式收回前期投资,然而,项目的未来并不是可控的,不少项目最终孵化失败。
创业孵化产业另一代表企业之一则是光谷创业咖啡,这是一家由小米手机董事长雷军和光谷软件董事长李儒雄共同投资创办孵化器,有着丰富的投融资资源,在当地创投圈颇有影响力,在海量的创业项目中光谷创业咖啡虽选择了更为熟悉的互联网项目,但仍被视为回报周期较长。
▲ 光谷创业咖啡厅。
以2015年为例,光谷创业咖啡当年投资三个项目,包括“车来了”、国画的电子商务和APP开发。“三个项目总投资750万元,其中“车来了”投了200万元,目前都还没有赢利,”光谷创业咖啡投资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宣洁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目前项目还看不到投资回报。
“这类投资的回报周期一般会比较长,风险也较大。”一位从事VC投资另一的机构人士也指出,创业型项目投资门槛虽然很低,但其回报周期很长,也没有固定的期限,对创投孵化机构来说,其盈利回报周期长后,难以在短期内盈利。
当投资项目无法实现反哺时,场地租凭成为众多创业孵化器主要的收入来源。“创业企业入驻孵化器,享受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包括场地补助扶持,而这部分收益大部分成为孵化器企业营收的主要来源,”上述要求匿名行业人士也表示,但这部分补贴有限,且创业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并不佳,这部分收入难以规模化。
▲ 武汉创业孵化器面临的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创业孵化器行业中,还涌现了大量的地产企业。“地产商做孵化器在资源上有先天优势,除了有房产之外,其它的各项财务指标也更好看,所以更容易拿到政府的批文。”一位在该行业深耕多年的孵化器运营者告诉《无冕财经》。
然而,地产商的参与并没有真正从事孵化工作。道理很简单,地产商是受资本驱动的,他们如此热心投入到孵化器行业中来似乎更大部分是基于对去库存压力的考虑。但凭借着本身资本优势,进一步挤压了创业孵化器市场的盈利空间。
3行业瓶颈待破:优质指导是核心
“和创业孵化器行业发展较为快速的北上广深相比,武汉的行业环境显得更为保守一些。”上述机构负责人介绍道,但从去年开始,政府政策已多方向创业孵化行业倾斜,因此行业环境相对以前来说更加开放。
实际上,创业孵化器行业的创业服务相较于之前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以孵化不同阶段的创业团队为划分标准,创业孵化器又被分为了创客空间、众创空间及孵化器,分别对应孵化创造、孵化创新、孵化创业的平台,它们依次服务于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在此轮浪潮中上述三者的数量,将在市场需求的主导下,逐步形成趋于合理的倒金字塔结构。
▲ Demo咖啡。
而Demo咖啡、5.5创意产业园则开创了走出去模式,即在全国其他城市布局。其中,Demo咖啡在北京开设“DEMO·光谷客”项目,“武汉的创投环境的视野相对有一定的局限,我的想法是将北京分部建成一个武汉创业者与国内一线创投机构开拓视野及项目对接的通道。”张彬则介绍,武汉创业者和创投机构都需要走出去,项目的成功率会更高。
对创业孵化器行业来说,优质的创业指导才是竞争核心。“物理空间并不是最主要的,许多创业者都认为能提供解决创业瓶颈的专业辅导才是他们更为看中的。”武汉去创吧创始人之一严重捷表示,去创吧正在尝试一种新的沙龙模式,这种沙龙以孵化项目所遇到的实际难题为主题,邀请该领域中的专家前来讨论。
▲ 湖北青年企业孵化器。
张彬表示,投后服务的专业性是考验当下创业孵化器的关键因素,“对于创业者来说,前期的场地服务、基本的投融资对接对其来说,其重要性不如投后。”
上述行业人士也指出,创业企业最缺的是在后续企业具体运营中,精细化的有针对性的对企业进行指导,包括在商业模式的创新、品牌运营和产品营销等领域。未来,依靠创新和有针对性的服务,才能突破当前的行业瓶颈,在盈利模式上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