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倩
咖啡+创业在这年头成了标配,可为什么非得是这俩才能完成事业成功的使命?就如同满大家打着能够帮助创业者更快速成功幌子的孵化器,本质上连自己的商业模式都没摸索清楚,就开始帮着创业者打造商业模式。
随着双创大潮的推进,资本与商业的理性回归,由此而兴起的“孵化”看似让人喜忧参半。在深圳,这厢因众创空间的倒台纷纷唱衰,那厢传来各大空间落马圈地,实在看不明白各种玄妙。
当下我们观察到的几点基本事实如下:
1.种子期孵化器颇受行业欢迎
年初草根天使会位于创展谷中的种子期孵化器开张,上周广州种子裂变孵化器开幕动静也不小,即将到来的5月,清科集团针对创业项目种子期的空间项目“新芽”也会落成;这点的形成,从纯财务投资角度并不难理解,从创业项目的整体资本投资链条看,从种子期到天使轮甚至到A轮的概率大不少,另外,一种发掘人本身价值大于发掘独角兽级企业的观念,正在悄然兴起影响着人们对于“孵化”一词的解析,别不承认,因为或许是于孵化生态搭建的核心本质。
2.众创空间的要素一定包括四要素
2015年开始,众创空间这个“中国特色”的专红名词出现在大众视野,这个圈子里很多人开始迷茫到底做的事儿是孵化器、联合办公还是众创空间呀?于是不少人开始宣扬这两者本质上没啥差别,不少之前只想做个纯纯二房东的联合办公企业也开始不顾死活的寻求混合模式,本质上众创空间的词儿,其实很难定义,但能够确定的它一定是生态化呈现,能够观察到的生态中一定包含的因素为:资本、媒体、服务、以及资源整合能力,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从懵懵懂懂的入行,总认为政府的补助一定能够支撑我进来玩玩,到最后苦苦支撑或被狠踢出局,于己于彼都非优选,整个市场开始进入混沌,劣币进场,市场秩序乱成一团,进入混战期,劣币驱赶良币,资本实力雄厚、资源整合能力强的企业趁乱跑马圈地。
3.行业进入后混沌期
说是后混沌期是有依据可查的,首先多数正在做新型空间的人们依然看不清楚未来的盈利模式在哪里,甚至未来是否能够盈利的时候,新三板不断传来空间上市的消息。业内开始出现多方尝试,部分人不再坚信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买单这句衡量移动互联网项目的商业模式是否合格的至理名言,开始老老实实回归到商业本质——赚钱,不再强求烧钱打造完美无缺的孵化生态,既然是空间就先做好空间,一口吃不了胖子,比如方糖小镇。另外一部分,比如优客工场开始探索除租金之外的盈利点,以补贴空间成本太高的遗憾。
然而,虽然这个行业的后混沌期,但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原因总结有三:
其一,随着各大资本的创投产业链条的完善,空间本身已经不再具有独立存在的必要性,其空间优势即资本链条优势;
其二,产业发力,基于企业本身聚集产业内优势建立空间,从实际业务、商业层面对入驻企业进行入驻孵化,垂直化以及产业平台化结合;
其三,产业地产发力,不可否认中国的产业地产,正在从“工业园区”往“产业园区”发展。
如不符合上述,那就换种思路,简单明了,伺候好了租户,把他们口袋的钱掏出来,做成一盘生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