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OV”围剿洋品牌  苹果被咔嚓  到底谁才是真凶?

“金华OV”围剿洋品牌 苹果被咔嚓 到底谁才是真凶?

2016-04-29 16:29Newseeders 合作伙伴
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国产手机的崛起确实是不可阻挡的势力了。不管是由华为、小米、Oppo和Vivo组成的“新四大”,还是金立、华为、OPPO和Vivo的“金华OV”,均显示出民族品牌的竞争力正在不断加强。

夏靖凉:金华OV”围剿洋品牌苹果被咔嚓到底谁才是真凶?

资讯

今年第一季度,对于手机市场而言,可谓风起云涌。近日,赛诺中国发布的今年3月份国内开放市场(社会零售渠道,不含电商和运营商渠道)的统计数据显示,国产手机品牌市场份额占比已达到81.0%,对洋品牌实现了压倒性优势,不仅如此,在市场前六名中,OPPO、vivo、华为、金立等国产手机的榜样力量更是成功占据了四席。这四席组成的新的国产阵营“金华OV”已经取代了老牌阵营“中华酷联”站上了中国手机产业的龙头,而这四家的市场份额之和更是达到了40.1%之多,对三星、苹果形成了“压制”势态。其实不仅仅是3月份,赛诺中国的数据显示,同样的势态出现在了整个一季度,以“金华OV”为代表的国产手机新势力正在逐渐成型。

国产手机崛起,金华OV”能否担当此责?

国人喜欢用并列数字来修饰某项事物,然后显示权威性和分量。比如武侠小说里有“四大名捕”、“五岳剑派”等等之类的称呼。而能够被“数字”进去的,看上去自然身价也就不菲了。

那何为“金华OV”?其实它也就是金立、华为、OPPO和Vivo这四家手机厂商。

其来由是什么?据我观察,最初,还是线下的一种称呼。而最近一些媒体报道称,根据赛诺的手机市场报告,OPPO、Vivo、华为、金立在2016年2月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国产品牌里排在前四位。进而,有声音认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国产品牌已经版图改变,所以,称之为“金华OV”。大有“金华OV”时代来临的意思。同时,我整合了一些媒体的报道,看能不能证实这个事实。

第一,一家媒体的报道是这样的:根据赛诺的报告,“在(2016年)2月整体市场份额中,OPPO以13.6%占据榜首,排名的前五其次分别是vivo(13.2%)、苹果(11.2%0)、华为(8.7%)和三星(6.4%),而此前一直火热的小米则以3.5%市场份额与魅族并列第七位。”“在TD-LTE市场份额中,苹果与三星则被国产品牌挤出前五,苹果的市场份额为3.3%排名第九,而三星则只有2.1%位居十二名。同时位居榜首的依旧是OPPO,占据市场份额20.5%。此前业界盛传的‘金华OV’格局也在这份数据中进一步得以坐实,力证了‘金华OV’格局实力非凡。”

第二,一家媒体的报道是:“数据显示,在中国手机整体市场份额中,OPPO、vivo、华为、金立组成的‘金华OV’稳占TD-LET市场份额排名前四。”

第三,而另一家的报道是这样的:“根据赛诺统计的最新数据,2016年2月的国内线下手机市场上,OPPO拿下了13.56%高居第一,而且比1月份提升了1.97个百分点。vivo13.22%紧随其后,同样提升了2.22%。这一对兄弟真是齐头并进。苹果、华为、三星分别以11.19%、8.70%、6.45%位列其后,但都下滑了零点几个百分点。”

三则报道有区别吗?您能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吗?除了数字基本一致外,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前两者是“2月整体市场份额中”,而第三则报道是“2016年2月的国内线下手机市场上”。并且,指明‘金华OV’占据前四的,是在TD-LET市场。

“整体市场份额”和“线下手机市场”,这区别就大得多了!而TD-LET市场,又显然把范围缩小了。

可以对此进行佐证的是,4月14日,某媒体报道称:赛诺4月14日公布了“2016年3月份国内线下智能手机市场监控数据。从2016年3月份线下手机市场整体份额占比情况来看,OPPO和vivo依然牢牢占据一、二名位置,不过相比2016年2月份,OPPO在线下市场的份额微跌0.61%,vivo同样下跌1.11个百分点。线下市场排名前五位的厂商中(OPPO、vivo、苹果、华为、三星),苹果、华为、三星所占份额都有所上升,具体幅度分别为0.1%、0.75%和0.22%。”

当然,媒体曝光的数据图上,那个“整体市场份额”并非指“线上线下”的全部市场,应该是与TD-LET市场相区别的线下“整体市场”。

我猜测,很有可能赛诺报告归纳的是线下的数据。但有的媒体,却将此误读了。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将线下的数据,做出全线数据的假象。由此可见,很有可能是某厂商通过很巧妙的文字手段,也有可能是某些媒体误读了数据,总之有厂商很巧妙地占据了四大之一。而这“金华OV”,很有可能是个伪概念!

也难怪有网友在某些关于“金华OV”新闻下发出疑问:“小米呢?”虽说2月有春节,线上的销售会有影响,可小米们也不至于混成这么惨吧?

以上是我的猜测,事实是否如此,自有公论。最好的证明方式,是等国外的那些权威机构拿出数据来,我们才能清楚“金华OV”究竟是怎么回事。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国产手机的崛起确实是不可阻挡的势力了。不管是由华为、小米、Oppo和Vivo组成的“新四大”,还是金立、华为、OPPO和Vivo的“金华OV”,均显示出民族品牌的竞争力正在不断加强,洋品牌正在逐渐走出中国市场了。

苹果被绞杀,真凶其实是乔布斯?

昨天,苹果遭遇了历史性一刻,连续51个季度的增长纪录嘎然而止。苹果2016年1季度财报可谓难看至极:营收和利润十三年来第一次双双下跌。

六年前,三星推出第一款4英寸大屏手机时,乔布斯不以为然地说,谁会去买一个大屏手机?但事实证明乔布斯错了,虽然单手操作大屏手机确实很麻烦,但用户很快习惯了两个大拇指同时开工。接任者库克经历挣扎,最后还是从乔布斯的“两个凡是”中解放出来,推出了iPhone6,否则,苹果的下坡路可能会来得更早一些。

乔布斯神一般的存在——对产品的精准把握、良好的品味、还有独断的性格,把苹果塑造成了一家现象级公司,不仅一度占据了全球最大市值公司排行榜第一,更让苹果产品成为一种精神认同。但是,在故事的开头,苹果大厦的地基里就生出了两道裂纹。

先考察下第一条裂纹——魅力型领导人。这类天才超人型的领导人,对任何一家机构和组织来说,从长时段看,都是一场灾难。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70多年前出版的《公司的概念》一书时就曾提及,一家公司能否长久生存和成功运营主要取决于三个互相依存的问题:领导问题、基本政策问题、以及行动和决策的标准问题。其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领导问题,“公司的组织形式必须使它能够在普通人的领导下持续运作。一个人管理之下的机构不可能长存。”对大公司而言,尤其如此。

苹果公司的架构,本身就不是为普通人设立,它是为天才而生。

在优秀企业家之中,乔布斯罕见地拥有艺术家的审美品位、心理学家对人性的洞察,以及对数据和调研天生地不屑和对自己直觉的自信,在他眼里,消费者是用来引导而非迎合。更重要的是,乔布斯还能成功地把这些直觉、个性和灵机一动的念头转化为产品细节、市场方向和公司战略。

乔布斯同样也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好老板”,他不谦逊、不体贴、不放权。在企业管理中,乔布斯既独裁者又越权。乔布斯崇尚微观管理,他为坚持个人的完美主义而拒绝无数个下属提出的创意,他亲自发布新产品,并精心准备主题演讲。从芯片到专卖店,他无微不至,亲历亲为。

而苹果的员工也是千里挑一。乔布斯担任CEO时,把雇佣优秀员工作为首要任务,认为“平均水平的人可以完成的工作和最优秀的人可以完成的工作相较,动态范围是50或100比1。由A成绩员工组成的小组可以轻易超过由B和C成绩员工构成的特大团队。”从早期创业起,乔布斯就致力于寻找精英中的精英来组建团队。

乔布斯这种集天才和独裁于一身的特点,导致苹果内部有潜在帅才的高管并没有得到掌控全局的充分历练。哪怕是库克,被乔布斯视为“招聘到的最优秀的员工”也是在其病逝之后才接替CEO一职掌控全局。乔布斯生前对库克及其管理层的最后忠告:“不要问’如果是史蒂夫会怎么做?’“

尽管库克治下的苹果与乔布斯时代已经大不相同。但是苹果还是无可避免地陷入增长的陷阱。这一切,德鲁克在《公司的概念》中有所预言:企业独裁必将导致机构内部的派系分裂,而且,在个人独裁的情况下,公司成员不可能得到训练和检验个人领导能力的机会。于是,机构不再通过严格审核、理性地选择一个熟悉的继任者,而是孤注一掷地把未来寄希望于不合适的人选从权力斗争中自动产生。

再来看第二条裂纹,大公司天生就有自毁的倾向。包括苹果在内的所有大公司都面临着四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首先,领导力衰减,公司老板一代不如一代。大公司容易向个人独裁方向发展。因为只有董事长或总裁才有不受部门条块分割的限制,了解公司到总体运行,这导致第一代领导人退休之后,继任者往往是副手或者某个大事业部老总接替,会出现对全局掌握不足、历练不够的情况,进而导致现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况。类似的现象,在国内大公司中并不鲜见,比如某知名IT厂商。

其次,大公司生来就有抑制创新、提倡服从的倾向。而且,每一个大型组织都面临着同样的危险:年长的首脑总是对聪明、进取的下属心存戒备、疑虑重重。他们有时会害怕下属谋权篡位,导致要么下属丧失从事创新业务的积极性,要么直接用脚投票。

此外,公司文化日趋饱受、管理日趋官僚化。对大公司而言,个人对贡献微不足道,难以单独计算,所以除高管之外,没有一个人能够根据市场业绩来进行评价。在德鲁克看来,大公司确实存在这样一种风险:它只能依靠个人的主观印象评价员工的能力和表现,无论管理者的本意多好,这也必将造成组织内部的裙带关系和道德败坏。甚至在很多大公司还会出现“因为能干、所以多干、所以犯错、所以辞职”这样劣币驱良币现象越来越多。

最后,大公司无法达到专业人才和通才之间的平衡,而通才才是领导本质所在。德鲁克在1940年代对通用公司的调研中就发现,即便在提倡分权的企业制度安排下,大公司分工之精细使得任何一个人跨越部门的思考都变得如此不现实。最后,升职往往也是专业水平提高的结果。所以,大企业的员工即使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和考虑公司的情况,也有可能跃居要职。

魅力型的独裁领袖、大企业——这既是乔布斯留给苹果的重大遗产,同时也埋下的两颗地雷,而苹果的未来,是迎来库克王朝中兴、还是沦为下一个诺基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排雷。

————————————————

夏靖凉,正职现货分析师,副职随便写点东西。对原油及外汇、股票、铜大宗商品等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那么你可以关注下面老师V信寻求帮助。投资如棋场博弈,影响结果往往不是资金的大小,也不是反应速度,甚至不是技术高低,而是人性心态的弱点。本文由夏靖凉注VX/(XJL123JC)  QQ912925343




*本文作者夏靖凉,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新芽NewSeed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