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洪泰基金成立仅半年。
那时,距股转系统获批扩大试点是三年,离冯志出来创业也是三年。
2015年4月底某天午后,阳光从小院玻璃顶棚倾洒下来,两个校友坐下来聊聊天,谈了一个小时的新三板。彼时新三板正在风口浪尖上,而A股正以改革牛名义高歌猛进。当时,两个做IPO的投行老兵认为,新三板的意义远大于A股。同为本土投行,价值观、语言体系、对事物看法相同,冯志和洪泰基金创始人盛希泰一拍即合。
仅仅一个小时后,冯志便加入了洪泰基金,身份切换到了洪泰新三板基金的筹备负责人。
在冯志看来,新三板的初始设计正确而伟大,这意味着真正可以做价值投资的时代到来了。
冯志认为,虽然目前新三板挂牌公司已经突破7000家,但有可能优秀的新三板公司还在场外,因为这注定是一个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进进出出的过程。但本来基金产品可以融10个亿,冯志却选择最终只融了2个多亿。
“我最开始想募10亿资金。但是,当我把市场看明白后,我发现根本投不下去,或者说要按我的理念投下去,团队会很庞大,我一时半会也找不着那么多的高手,就主动调整成5亿。最后,根据我看到的项目状况,一路缩减至2亿出头。”冯志说,他的基金的风格是少项目、深投后和长周期。
冯志究竟准备怎么投新三板?他又为什么只融2个亿?以下为冯志口述。
1.新三板的两大基石决定了我们应该这样做投资
此前我一直不追逐股权投资,因为VC做到美股虽然麻烦但路径是通的,我不懂美股的偏好,但做到A股几乎是一个有太多不确定性的过程,很多还是投资之外的事情。
“追涨杀跌”、“审核”、“流动性”、“散户行为”,那其实都是深受A股市场为主导市场影响出现的词汇,而新三板是一个迥然不同的环境。
第一,这是一个低进入门槛的市场,远比证监会审核过的市场门槛要低得多,其实,这样才更符合市场的本质。但这也就意味着,进入的这批公司不能像A股上市公司那样,面向公众投资者圈钱,迅速的去变现纸面财富。关注流动性、转板与否等短期问题在这里可能会很危险。
第二,高投资门槛。如果面对的是一个机构,它的流动性一定是差的。要知道,纳斯达克的初期曾经也是机构投资者互相寻找,也没有什么流动性。我随便看了一下,2003年纳斯达克的成交量到过16亿美金。像我们这样的机构投资者,看一个项目看了半年才出手,你让我明天把他卖了?这不可能的。
低进入门槛、高投资门槛,是新三板的两大基石, 2013年49号文里说得清清楚楚。可能,真正可以做价值投资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由于发展阶段所限和从事创新领域,中小企业大都是缺胳膊短腿的,成长的风险蛮大的,最需要资本和管理智力的注入。资本会在新三板上追逐创新故事,但只有讲出来让人相信,才能拿到资本。
基于上述想法,至少可以得出几点结论:一是长期投资,流动性问题是长期问题,所以退出周期要长;二是精准价值投资,新三板在短期内系统性机会不大,一定要寻找未来的伟大企业,不将盈利依赖于短期市场波动上;三是未来伟大企业的进入是一个过程。这是新三板投资者要遵循的基本行事原则。
2.募资规模从10亿降到2亿
GP(指基金管理人)链接着LP(指出资人)、企业、团队、资本市场、金融机构,更链接着钱、信任和企业成长,我确认这会改变一些人和企业的命运,或者至少改变一下资产配置:给信任你的LP赚钱,让不断扩充的团队有施展的舞台;让被投企业可以获得超预期的成长;你所站的这个位置,接引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所积累的财富,以正当干净的资本回报流入新世界的建设洪流里!
但是,我没有脑热到马上冲进去。一方面因为市场喧嚣的噪音,另一方面我不想建立一支基因有缺陷的基金,而是一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益发显示出力量的基金。
因为帮助企业转型和成长是个长期的技术过程,好企业是慢慢显现出来的。每一次投资都是一次精挑细选之后漫长的补缺式陪伴。因此,抽象出来就是少项目、深投后、长周期,而对应的GP团队的基因就应该来自“投行+实业管理+研究”。
去年,我最开始想募10亿资金。但是,当我把市场看明白后,我发现根本投不下去,或者说要按我的理念投下去,团队会很庞大,我一时半会也找不着那么多的高手,就主动调整成5亿。最后,根据我看到的项目状况,一路缩减至2亿出头,期限确定成了五年,比市场通行的多了2-3年。
其实,在洪泰旗帜下达成原先募资目标没任何困难,毕竟我们天使基金两期就近8亿。但我这个缩减的决策得到了泰哥的支持,而且我认为是我最正确的决策!同时我们主要合伙人也把钱放了进去,所以我很满意目前的状况,代表着我既不用急于投项目,风控机制又是从第一线开始的!
2亿多的资金大约投10几个项目,团队的精力也差不多。未来几年,选10几个项目,专心地投下去。每个项目,大致平均分配一年一个月的投后管理,意思是我一年可以在它那里呆30天,间隔的。为了高水准,团队把管理费比行业惯例调高了一个点,这些我的LP都欣然接受了,所以我特别感谢他们。
我也呼吁,其他机构如果想法一致,都可以尝试这样做,不要想当然都认为LP不接受价值投资理念,这样,中国的投资环境会更多的向价值投资方式挪动。
总之,我们的投资理念就四句话:
1、少项目,我不会多投。
2、深投后,投后我一定做得深。如果你不需要我的投后,我反而可能不会投你。因为这是相辅相成的,你需要我的投后,所以我投的价格会便宜。
3、长周期,因为管理的提升,不是短期套利,所以我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
4、大倍数,靠我前三样做到。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基金规模,提升回报,而不靠管理费过日子。
3.现在的估值体系我不是很认同,还有很多优秀公司没进来
有些和我们已经碰过的企业,可能已经被我们Say no了,可能还等我们回复——他们可能会想问,冯志,你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公司?
我是格雷厄姆、巴菲特的忠实信徒,市场热的时候我也没法说。现在的估值体系我个人也不是很认同。但我认为,现在的环境可能是最适合重建估值的阶段了。最近包括对L型经济的判断,对套利型并购借壳的禁止,虽有简单粗暴之嫌,但确是为未来更市场化的资本市场在铺路。所以,我们自己是建立了很多模型去研究公司,并且不断进行方法论和经验的累积——我们认为,对于单个基金来说,新三板不是一个系统性机会,而一定是个体公司机会,精挑细选公司。看看45岁的纳斯达克的数据就会明白这一点:TOP10市值的公司占整个市场市值的38%,TOP50占比62%,TOP100 占比72%。
巴菲特在若干年前简明的写出了他需要什么样的公司,我也试图说一下我们的想法,以下条目是“或”的关系:
1. 通过新技术或者新模式重构某些产品供应链的企业;
2. 拥有核心技术,已在至少一个领域有较成功应用的企业;
3. 已有相当规模但遭遇管理瓶颈的企业;
4. 已有相当规模但欠缺资本市场经验的企业;
我在这里不能明确地说出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企业,但是大概的标准心里有数:
1.3-5年,有能力在更市场化的资本市场IPO;
2.有成长原动力,我们有能力夯实你的原动力,事实上,在现在深度接触的项目里,在管理和财务结构搭建上,我们已经让伙伴们受益良多;
3.我们看得明白;
4.价格合适;
5.成长速度预估合理。
现在,新三板挂牌公司已经突破7000家,有可能还有更优秀的还在场外,中国中小企业都可以到这里来转一转。要知道,纳斯达克上了1万6千家,退了1万2千家,留下4千家,成功的帮助了美国的经济转型,让它从被德日精密制造的打击下跳出生天,引领全球科技、商业模式和文化的发展。
我也衷心希望,新三板能助推中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成功转型!创业者和我们都在为此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