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
在创立AA投资之前,我创过两次业,也做过FA。之前做投行的时候,每年做几个项目,每个项目基本上三千万以上的融资额,收三到五个点的现金,有些转化成股权,跟投一些,每年有几百万收入,也不算太高。但是日子好像过得很逍遥,每周都会打打高尔夫,喝喝茶,这种生活很舒服,但是对我来说,在工作方面已经没有更多的挑战。我觉得更希望干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个时候选择了去做天使投资。尤其是去年全职的做一个天使基金的创始人CEO,好像这个和之前的理想有了很大的一个差距。
现实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呢?分享一些数字,我们每周收到几十个项目BP。一两百个项目基本才会投资一个。每周收到的项目差不多有10%到20%之间的项目会见面去谈,有很多项目面谈后会做尽职调查,然后选择是否投资。AA投资是非常注重投后的团队。我们给投资的企业去招聘高管,帮他们找合伙人,去完成后续的融资,我们去做行业研究,我们保持非常勤奋的工作状态,让自己的时间非常饱和。这时候投资这两个字如果在后面再加一个字,更多不是投资人,是投资狗,天天投资累成狗的节奏。这个和之前所想的光鲜的投资人的生活并不完全一样,但是反而会乐在其中。
匆匆一年
从全职做投资,做AA这个基金已经有过去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的时间发生了很多的事儿,我觉得也产生了非常多的变化。变化有哪些呢?
第一,自己一些人生观和世界观发生了一些变化。过去创业,很多时候是以销售为导向的,包括去做投行,很多时候需要找到很好的项目。那时候我更看重资源,更看重从这些合作伙伴手里拿到很好的项目,去把它卖出去,卖给下一个基金,资源能带来很多收益。做了投资之后,我现在整个观念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我更倾向于去修炼自身。把自身的能力修炼到极致,对企业服务领域,对天使投资有了更深的认识,创造所有知名的基金他们所不知道的逻辑,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有自己独特的投资理念,最终就能实现最好的收益。达到了这样的时候所有的资源会向你聚拢。
第二,募资这件事发生了一些变化。去年年初我和朋友谈做这样一个基金,有现有的LP们支持了我,也有一些人拒绝了我。到了去年下半年,有非常多之前找我聊过的人反过头找我,听说你们投的非常好,业内的口碑和知名度都不错,你们业绩也很棒。问能不能给他们再开放点份额,让他们再投一点。
第三,AA投资一期的基金业绩发生了变化。我今天粗略算一下A轮发布会的三个项目,天使轮投了基金的五分之一的钱,我们持有的股份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基金盘子。从收益来预测,我觉得我投的每一个企业到了一年半至两年的时候,都会和现在Udesk融到B轮是一样的水平。每个企业到3年半的时候,都和现在oneapm融完D轮是一样的。每个企业都具有非常好的前景,每个企业都具备成为独角兽的潜质。
匆匆过去的一年还发生了很多事情,有很多人给了我们支持,有很多人给了我们帮助,有人给我们介绍了项目,所以过去的一年,我觉得有了一定的成绩,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我们还会在未来争取做到比过去做得更好的一个成绩。
源于热爱
做天使投资是很苦很累的一件事,我和合伙人妙绮的工资是一个月五千块钱。甚至管理费不太够花,购买研究报告,出差报销请客吃饭每个月需要垫很多钱。为什么我们愿意去做这样的事呢?收益是肯定会考虑的,还有很核心的一点,源于热爱,做投资对我而言,首先这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个爱好。之前我自己做过很多事情,只有投资这个事情我觉得让我充满了热爱。每个项目,每个行业其实对我来说都有着足够的新鲜感。每投资一个项目,当它成长,当它有了第一个种子客户,有了标杆的企业,有了收入,有了后续的融资的时候,当他每上一个新台阶的时候,就像自己一个个孩子一样,看着他去成长,有着非常好的成就感。
当我们投资的这些企业做出了一些能够改变行业的事情,更让人觉得无比激动。比如云帐房,我们觉得未来机器人是有机会能够替代人工;比如兜行能够给企业的培训学习带来新的思路,让90后的员工更好的融入企业文化;比如DailyCast能够给我们的To C用户带来快乐。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对这个行业的热爱。我希望我们的投资不光是回报,而且能够改变一些什么。
我投的行业是企业服务。从更加长远的一点来讲,我希望我们投的企业这些软件,这些SaaS不仅仅是卖一套软件,它包含了一套理念,也包含了一套行为行事的方法。中国到目前为止,运营管理方面最成功的一个公司我觉得是华为。华为其实经历过几个周期,在03年、04年的时候,当时任正非力排众议,采用了IBM管理咨询的方案,包括后面核心的一套系统,建立了以人力资源、研发、财务三方面为核心的管理体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也间接造就了华为今天的成绩。华为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横跨To B、ToC和To G三个领域都做的非常好的公司。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能够给客户带来价值,往更大的来说,帮助中国的企业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从全世界角度来说,帮助所有中国企业去提高竞争力,这是我最大的一个野心,这也是我对这个行业的热爱。
$page$投资的故事
先讲我们怎么投的云帐房。薛总是一个很资深的创业者,之前在税务行业干了十年,然后创立了两家公司,一家后来辗转卖给了用友,另外一家卖给了金蝶,做了金蝶税务事业部的总经理,后来主导金蝶投了做金税三期的一个企业。薛总和金蝶投资部的总监比较熟,当时老薛打算去创业,老薛问金蝶这边的闻总,说有哪些做企业服务领域方面比较好的投天使阶段的投资人?闻总跟老薛介绍,觉得我投的还不错。之后我们是在上海一次崔牛会SAAS论坛上见面,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分享,讲了一些企业服务SaaS的投资和运营方面的事。老薛恰好在台下听到这些东西,对我比较认可。
通过金蝶闻总的介绍,老薛和我认识了。一个星期后,老薛给我发微信,说来北京想跟我见一见,聊一聊,聊聊怎么做企业服务这方面的SaaS创业,怎么做这方面的运营,最开始完完全全没有跟我提投资这件事。我们当时约在创业大街那边的咖啡厅,聊了两个小时,老薛问了我很多事情,快结束的时候,薛总说他打算做一个新的公司去创业,你看看有没有兴趣?我说时间不太多了,我后面还有安排,有什么资料你发给我,可以聊一聊。当时薛总可是很“老谋深算”的,对我有充分的了解,知道我投的还不错,跟我聊了两个小时,觉得人很靠谱,之后才谈到融资。所以好的项目,好的CEO也是要找好的投资人的。
后来我们到南京出差跟老薛和所有团队成员谈了一次,不到三天时间,把所有的投资投资条款签署完成,并打款到公司账户。那时候云帐房在南京租的一个别墅里面办公,还没有正式的办公室,产品没有上线,没有任何的客户使用产品。但我们已经判定薛总和薛总所带领的团队能够有机会去做出好的产品,能够有机会攻下这个市场。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我们就进行了投资,最终取得了现在很好的成绩。
兜行的情况又不太一样。我记得那时候兜行是去参加了创业家的黑马创业大赛。当时我投的Udesk拿了黑马大赛企业服务领域的第一名,兜行拿了第二名,第一和第二名都被我投的企业所包揽了。当时任静找到我投的Udesk的COO问你们是谁投的天使轮,能不能介绍给我们去聊一聊?COO跟她说了是我给他们投的天使,后来任静找到我。当时是在后海去开一个投资人的什么会,我们在后海边上的咖啡厅聊了一下,我发现这两个90后好像很与众不同,一个帅哥,一个美女。并且对于行业的理解很深入。最终也是很快完成了投资。
在投资这个行业,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有很多所谓不成文的规定。有很多人说,岁数太小的我不投,尤其90后做ToC还成,做To B完全不靠谱,没有人会投这样的公司。岁数太大的也不投,基本上75年以前投资人内心的打分就已经急剧下滑了,60后不用考虑投资了,可以洗洗睡了。还有人说公司存在时间太长的不投,公司已经做了五六年、七八年,能跑出来的早就出来了。就算公司想做一个新的产品,新的方向,这种公司也没有什么机会。但是恰好今天这两个企业,一个是90后的CEO,一个是60后的CEO。还有我投的OneAPM他们创立的时间是08年,13年他们想做一个标准化的产品去解决自动化运维我进行的投资。
从我的角度和其他投资人看待的逻辑和思维方法会有些不同,我更看重这些创业者背后的能力,而不是他们的背景。更多投资人希望投到BAT副总裁,高级总监。这样的人只要出来创业,我就给你钱。但对我而言头衔并不重要,我更看重的是能力怎么样,能够做什么,是否有足够的敏锐性,有足够的学习能力。我们每个投的企业从接触到完成投资都有各自不同的经历,这两个我觉得是比较典型的小的故事,说明了AA投资与其他机构的不同点。
创业的思考
之前我创立了两个公司,做了投行,又做了投资,四个公司都是一个创业的过程,所以和其他很多投资人不一样的是,我会从创业和投资的两个方面去进行思考。
一个企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基因,怎么做,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从创业这个方面来说,我会比较关注这样一些点。
首先对一个企业来说,它需要做一个差异化的产品。一个产品只有差异化,和别人有所不同,才能有机会去取得成功。因为大家去做同样的产品,做一样的东西,你比别人在细节方面好10%、20%,是没有机会去垄断这个市场,没有机会去做到这个市场的搅局者甚至垄断者。
除了产品的不同,更需要商业模式方面有一些不同的思考。一个好的产品搭配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是能够让一个企业站到一个更快上升的轨道之中。这些商业模式对于To B来说,你可以采用一些不同的销售思路,一些不同的销售玩法,甚至一些营销的玩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投的很多企业有非常优秀的经验,我们不断的把它进行学习,复制到下一个企业,让我们的企业都具备我们自己的六脉神剑,自己的独孤九剑,有AA系企业独特的武功秘籍,和整个市场其他的竞争对手有所不同,有销售的不同,商业模式的不同。
再深层一点来说,对于一个创业企业而言需要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有更深度的思考。对一个企业,尤其对一个CEO而言,思维的深度决定了这个企业能走多远。我不知道在座有多少人玩过网络游戏,我想讲的思维深度和玩游戏有很多相似之处。
当你每天都处于企业内部的琐碎工作中,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做过多的思考的。如果CEO懂得放权,不再关注琐碎的细节有团队去执行,抽身出来看待公司的时候就上升了一个思维高度。这时候看待自己的企业就像游戏中的一个人物,有自己能力值的属性。知道它的敏捷有多少,力量有多少,智慧有多少,防御又有多少。有哪块是自己强的地方,哪块是自己弱的地方。
CEO需要先知己,知道自己的优劣势,团队需要哪些补充自己的短板。整个公司从人的角度来说,需要补充什么样的人,才能去补充公司属性最弱的部分。同时在竞争中发挥自己公司的优势。当再上升一个思维高度的时候,从整个大行业去看的时候,就好像开了游戏的全图一样。知道你的竞争对手会往哪去走,什么时候趁他去打BOSS绕到他的背后给他一刀,什么时候该正面战争,用我们所有竞争的优势,去用我们装备的优势碾压他们。深度思考,看清形势,谋定而后动,更有机会让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每个企业最后取得成功都是是靠着CEO依靠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找到不同的人,做了不同的事情,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快去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