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映的《海底总动员2》里的章鱼汉克是马东最新的角色:热心肠,幽默,全剧的“搞笑担当”,当然还有厚厚的眼袋。就连马东自己也惊讶汉克的特质与自己如此吻合。
“据说让我给这只章鱼配音是因为,眼下,没有更像的了。”马东又一次非常自然地“自黑”了起来,以至于现在的年轻人很难相信从前的他曾西装革履地在央视主持非常正派的《挑战主持人》、《文化访谈录》。
而如他所愿的是,现在的年轻人毫不在乎媒体们爱提及的“马季的儿子马东”,取而代之的是称呼他为“马东东”、“污力马东”或者“MM马”。
要么有趣要么死
米未团队第一次跟马东开汇报会,PPT上来一行大字“90后:你不喜欢我没关系,反正你会死。”
马东一开始有点儿蒙,但是马上他就笑了。他老是称自己为“出生在60年代的90后”,这当然不是指外貌,而是那种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对于安稳人生的质疑,对于内心里一把火的追寻都和90后的价值观契合极了。
1986年,18岁的马东去澳洲攻读计算机专业,据说当时父亲用平生的积蓄交了3万元学费。毕业后的马东在澳洲做了公司职员,一个月收入相当于马季一年的收入。
四年后,不甘心人生就这么“了无生趣”的马东决定回国。而父亲质问他:“你都二十七八的人了,转型还来得及吗?怎么一点儿都不成熟?”
1998年,刚30岁的马东在湖南卫视做了一档节目《有话好好说》,没多久,节目因谈及同性恋话题被叫停,马东当着众人面失声痛哭。
进入央视,父亲马季的光环让马东害怕。他甚至与父亲约法三章“不与父亲同台演出做节目;接受采访时彼此不谈对方;不同时在公共场合露面。2012年,马东离开央视,之后加入爱奇艺担任首席内容官。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2014年的11月,《奇葩说》第一季上线,总播放量2.3亿,冠名总投入5000万,创下当时互联网综艺节目的最高冠名收入。彼时的马东意气风发,当年节目受挫的阴影一扫而空。
时至今日,人们对于马东从央视到爱奇艺到米未传媒的传奇经历仍是津津乐道,汪涵评价马东“你也太爱跳槽了吧”,张绍刚则说马东是个“不规矩的人”,甚至身边不少迷茫的普通大众也爱用马东的例子勉励自己该走就得走。
而这些年,除了割掉眼袋,马东也瘦了。他的身份从单纯的一个主持人,到制片、总监助理、首席内容官、CEO。台前,他幽默风趣反应速度极快,节目中无数次化解尴尬引导话题走向;而在幕后,他字斟句酌,条理清晰,对于公司经营、对于资本,他的敏锐度不亚于任何科班出生的商人。
文青污王
在去年米未传媒刚刚成立的时候,第一次见到马东真人。和高晓松一样,马东比电视上瘦很多。他并没有像其他CEO接受采访时习惯开一间办公套房接受记者们的“觐见”。而是坐在酒店一层大堂咖啡吧的深处,等受访者来了,先递上一杯水,寒暄几句,在无意的寒暄中将对话引向主题。
而这次采访,安排在米未传媒的发布会后。黑色T恤,两鬓剃得很短的柔和版莫西干发型(发布会开始前刚在附近剪的),似乎自从马东离开了央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扔掉他所有的黑色西装。
当然,马东扔掉的不只是黑色西装,还有名流们都很在乎的“面子”与“端着的气质”。他“裸奔”,讲段子,自黑,手持木鱼在节目中肆意放言插科打诨。
不过,在私底下,马东说他不是一个善于与人交流的人,爱听相声,喜欢王小波杜琪峰红楼梦。
在澳洲上学的时候,遭遇感情打击的马东还写过一首小诗:“伤情最是晚凉天,憔悴斯人不堪怜。邀酒摧肠三杯醉,寻香惊梦五更寒。”
1996年回国,计算机专业的马东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辗转进了文艺圈。
对于“文青”和“污王”这两种评价马东都甘之如饴,但这段时间,铺天盖地的个人崇拜似的传记报道,让马东有些不自在,在采访前期的沟通上,米未团队也会强调,尽量减少对马东个人的关注而是多探讨一些公司层面,商业上的话题。
商人修养
不同于世界上99%的文青,马东对商业的态度始终是拥抱、不排斥。
前段时间郭德纲谈到马东,“他是我们中的资本家,也算是我们中活得明白的。”
在马东眼中,文化产品是解决人内心焦虑和困扰最好的工具,所以文化产品应该有它自身的市场价值。“有人觉得文化和商业天然存在着矛盾,包括一些文化创业者自己好像也有内心挣扎。 ”他说:“商业文明不是文化吗?为什么当社会提倡商业公平、提倡让大家都有价值思维的时候,人们却说这个社会文化沦落、沦陷、沦丧了?”
而马东的商业秘密聚焦在“90后”这个词上,马东创业以来经常挂在嘴边,90后团队,90后内容,90后观众。
《奇葩说》的话题很“90后”,马东,他们的话题可以分几类:第一类是成长问题,涉及到“三观”的确立;第二类是现实问题,比如买房、情感、职场等;第三类是一些“脑洞大开”的问题,比如,“这个世界需不需要超级英雄”“要不要发明时光机”。
市面上关于90后经济的说法南辕北辙,意见领袖们立场不同各抒己见,商业机构们也唯恐天下不乱地画着“90后”的利益大饼,而90后则讨厌自己被研究,被归类。
马东告诉腾讯科技:“我只做自己价值观认同的事情,有趣就是唯一的套路。”但是对于如何把准90后的脉搏,马东自己也有一些不确定:“我从来没有要取悦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观众是无法取悦的。我们这个行业里面最大的误区老是去分析观众,你看到的90%的工业废水,其实都是这样产生的。”
马东表示,虽然未必每个社会现象背后都有所谓的文化归因,但一定有心理归因,尤其是在年轻人心里。一个新事物的出现,能激发年轻人这么大的热情,一定是有原因的。反正从我的角度说,更多的是去学习和拥抱这些。
马东还讲到了他和喜马拉雅CEO余建军的商业合作。
“他当时不好出来,我就飞过去找他。后来他来北京找我,那天下着滂沱大雨,司机还给他开错地方了,他走到了东六门儿,而我在东七门儿打着伞等他,我俩那天都湿身了哈哈。”马东笑着说,估计脑海里已经浮现出当时雨中的情形。
后来,也就是6月6日,米未传媒的音频节目《好好说话》在喜马拉雅FM上线, 一天之内,售价198元一年的课程便售出25731套,销售额突破500万。
而同时火爆的还有“粑粑瓜子”,这款脱胎于米未内容的给瓜子已经买断了货。是的,米未推出了两款产品通过 “米未小卖部” 电商进行销售。一款是瓜子,另一款是手工皂。
“很多人都在谈粉丝经济,但是粉丝经济这个词本身是连不起来的,中间差一个词叫内容。”马东也并不避讳大家对于米未做电商的猜测,他说:“在内容提供商的垂直业务里面,电商就是一部分,它本来就是内容题中应有之义。”
从此,马东取代了罗振宇“最会赚钱的胖子”的称号。
和其他公司的CEO一样,除了负责公司的方向、战略、预算、管理等等,马东也需要去观察远期市场会出现什么样的改变,及时捕捉到这些趋势的萌芽。不过,他身上有种独特气质让人放心,既给他足够空间去发挥,又能在最后水到渠成顺利结果。
创新工场的陈悦天一直盼着马东出来创业。2014年,创新工场密集投资内容领域。“他比一般创业者成熟太多。”创新工场陈悦天说:“特事特办,双方见了两次面,就定下了。米未传媒成了创新工场有史以来最大的人民币投资项目。”
而米未传媒在A轮融资之前就开始了投资别人,主要寻找早期创业项目,投资的前提是价值观与米未一致、团队有原创生产能力。“我们寻找几年前的我们,把我们在互联网传播积累的经验和资源嫁接给他们。”马东说。
他公布了米未传媒的发展体系“XYZ轴”模型:X轴代表米未业务线中最重要的内容生产,其中包括《奇葩说》、《奇葩来了》,以及即将上线的《拜拜啦肉肉》、《饭局的诱惑》、《黑白星球》等网综节目;Y轴是由内容而生的上下游衍生业务,比如由《奇葩说》走红的数位网生艺人的经纪业务、喜马拉雅FM上的付费音频课程《好好说话》;Z轴则是米未传媒的投资布局。
网红、直播、知识付费。马东的每一步都踩在了当下最热门的概念上,甚至连大公司才有的发展体系模型都已然成型。
就在大家纷纷猜猜马东是否野心于搭建平台型文化巨无霸的时候,马东给自己泼了冷水:“我没有准备建立一个更大的生态,我也从没有想过把米未做成一个平台型的公司。我希望米未就是一个基于内容逻辑的内容生产商,只是内容生产商。米未的内容生态是:核心创意所产生的知识产权价值向这件事本身的上下游来延展,并不是靠横向发展去做更多的内容,而是把一件事情在纵向上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于是,马东在发布会上打出了一行字:“努力做一间小公司,虽然这很难。”
想要什么就去争取,对于商业的欲望也直言不讳,或许正是这样傲娇的小气质,反过来又让马东获得了更多年轻人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