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圈怪象:不装,真心挺难的。

创投圈怪象:不装,真心挺难的。

事实上不就是这样么我们发朋友圈也是费尽心思,发之前就在想会有几个赞,会有几条留言。我们的朋友圈正在变成一个江湖,江湖是什么?江湖就是人情世故,人情世故就是场面、体面、情面。

创投圈怪象到底是神马?

你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现象?

你是怎么处理的?

工作关系,近来常需要邀请一些各领域的知名人士到社群里做分享。半年下来,前后也邀请了几十位牛人,其中既有创业圈的新贵,也有投资圈的大拿,分享的话题也是涵盖诸多领域,暂不赘述。倒是此间与这些「咖」或「腕儿」交往的一些遭遇,让我颇多感触。

我们姑且称其为A君。

A君是我前些年创业时就加过的微信好友,只是素未谋面。

A君常发朋友圈,从其朋友圈的履历来看,我大概知道他此前曾供职于某新闻门户,后来又通过一位颇具江湖地位的大佬进入投资圈,彼时大抵应该是某新兴基金的总监亦或是以上。

邀请A君来微信社群做分享会是BD的同学告诉我的,我感觉挺巧,虽素未谋面,但总算微信之交。

从A君的朋友圈看,他绝对算是互联网业内的「知名人士」。通过满屏的合影和高大上的位置标示判断,他应该是常行走于投资大佬中间,穿梭在创业新贵之中。为此,我还特意安排做社群运营的同事要仔细准备,人家毕竟是有些来头嘛,况且还算认识。

我们按照流程与其沟通演讲选题和问题点,并为他设计了专门的宣传海报,招募社群成员。虽有些沟通反复,但总算正常推进。

事故发生在分享会的前一天,社群运营的同学在跟他确认流程的时候,对方突然说分享会来不了了,运营同学不敢怠慢,赶紧打电话过去询问原因。A君说明天晚上要去喝酒(原话如此)。运营同学说,为了不耽误您时间,我们可以提前一个小时开始。对方说,提前开始不了啊,那个时候正在去喝酒的路上。那延后一个小时再开始行么,对方说,那个时候我都喝多了,咋开始?运营同学是个妹子,差点哭了,海报全部外发了,近500名社群成员也几乎招满了!运营同学过来问我怎么办,我说实在不行就找他的同事替换一下,毕竟以人家的身份,应酬甚至非常重要的应酬是难免的嘛。最后对方同意找一位自己下面的同事,代替他做分享。

第二天下午,他主动联系运营的同学,要了解分享会的流程,竟然没再提喝酒的事!运营同学也觉得很庆幸,也没再提,就按原定计划准备晚上开讲。谁知晚上开讲后,让我们觉得他真应该喝酒去,不应该来这里。

A君演讲的45分钟里,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吹嘘自己认识某某某,跟某某某的关系很铁之类,话题几乎失控。群里都是创业者,大家都是奔着投融资方面的干货来的,这让我们觉得异常尴尬。

那次是我们开始做线上分享会以来,最悲催的一场。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A君后来还经常在社群里发各种垃圾广告(注册送优惠券啊什么的),全然没有「嘉宾」的矜持,可笑的是,我们还不好意思踢他。我们觉得,这场分享会可能是沟通的问题,人家既然能身居要职,肯定有自己的擅长吧。

不久,我受邀参加某媒体举办的论坛,A君也做为嘉宾在席,离我不远。论坛开始前,出于礼貌,我主动过去打招呼。

我:你好,A老师,我是某某,我们之前加过微信,只是没有见过面。

A君:……(刷朋友圈,没抬头)

我想他那时肯定误会我是过来跑会蹭名片的。

我:A老师,我们之前邀请你做过我们社群分享会的嘉宾…

对方:嗯……(刷朋友圈,没抬头)

我顿觉无趣,回到位置。论坛举行过程中,某位知名投资大佬演讲结束后下台,A君迅速从我前方穿过,要求工作人员帮他拍合影。

不出意外,5分钟后,他的朋友圈例行更新:

“某某总不愧为某某领域的专家,他某某观点跟我略同,哈哈。会后跟某某总短暂交流,受益匪浅。”

文字下面是一张合影,举止亲昵,如同故旧。而据我所知,整个过程他都在低头看手机,抬手拍照片。两个小时后,我从演讲台上下来,找了个偏僻的位置坐下,没再回嘉宾席,避免尴尬。

当时,我虽然明白前述种种大概是怎样一回事了,也大抵了解了A君的各种来由,甚至一度也想删掉此人的朋友圈,但终没下手,原因竟是我倾向于认为,他终归是个人脉嘛。

觉得自己挺贱的。

在中国人传统的意识形态里,人脉啊关系啥的就是生产力,即便你内心知道他给你制造的是假象。

$page$

前些天有朋友从昆明来京出差,一起吃饭的时候笑谈,说,你每天跟王利芬老师一起工作,接触的都是名人吧,多发些朋友圈,我们转发出去也能装装X。我苦笑,朋友圈在普罗大众的眼里,承载了太多装X的期许。

事实上不就是这样么,我们更愿意为朋友圈里牛逼的合影点赞,更愿意为高大上的地理位置留言。我们发朋友圈也是费尽心思,发之前就在想会有几个赞,会有几条留言。我们的朋友圈正在变成一个江湖,江湖是什么?江湖就是人情世故,人情世故就是场面、体面、情面。朋友圈正在消费着我们每个人,带着脆弱的面具,失了本心,丢了自己,疲于应对。

人人都伪装成朋友,却陷进了圈。只是有人深受其累,有人乐在其中。显然,像我一样的很多人,算是深受其累的。

我曾想,这世间是不是有很多牛逼,都是装出来的?

所以最终,我还是删了A君的朋友圈,并不是因为他不是人脉了,更不是因为他不装了,而是因为我不想装了。

那么,怎样才算不装呢?

今年六月份录《2016赢在中国》的时候,我负责部分嘉宾的接待工作。赢在中国的评委吴晓波是走路过来的,而隔壁某职场真人秀节目的评委是开着劳斯莱斯过来的,据说是做教育培训的。

你无法评价他们谁在做自己,谁在装X。但谁都知道,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匹配,就是不装。

你很难说「装」就是一种恶行,但不装,就是各自最好的修养。

我记得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每个人都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给别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给自己的。这似乎是人类的宿命。我们之所以在朋友圈里活的那么累,就是因为我们放不下别人的眼光,真实做自己。

但话说回来,站对自己的位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装,真。挺。难。的。

2016年7月于北京通惠河畔

*本文作者杨洪,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品途商业评论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