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真正牛逼的投资机构不在于投过多少公司,拥有多大团队,而是能活多久

一家真正牛逼的投资机构不在于投过多少公司,拥有多大团队,而是能活多久

2016-07-28 10:00GPLP 合作伙伴
美国PEVC行业几家顶级机构黑石、KKR、KPCB、红杉的历史都平均超过将近30年,经历过美国大大小小多个经济周期(包括股市周期)的考验,而那些当年一起涌入市场的PEVC有很多早已烟消云散,不知所踪。

PEVC的中国式成长

与欧美的累进式成长不同,中国企业大多数都信服这样的一句信条: “世上武功无攻不破,唯快不破”,因此中国式成长模式的基因里有很重要的一个元素就是速度,中国的PEVC莫不例外。

但是速度在中国并不能形成绝对优势,因为大家都很快,所谓“没有最快,只有更快”。这就像挤北京的地铁,每天早上8:00-9:00去国贸地铁换乘通道去体验中国速度的复杂与辛酸,如果你脚步稍有迟疑,你丫就会被挤到5个人头背后。因此在中国这样一个浮躁的市场,到处充满欲望的浪潮,要想成功而且是迅速的,想必也得靠浮躁的方式。

如果你仔细观察中国任何一个行业的成长路径,你会惊奇发现一个心照不宣的规律,尽管这个规律已经不限于商业圈,早已成熟应用于了娱乐圈。这一规律用四个字概括很简单:先名后实。这四个字前半句听起来简单容易,但后半句则非常难。

“先名”很好理解,也相对比较容易做到。例如中国娱乐圈,有几个不是靠炒作出名,不管它是美名还是臭名。但大多数靠炒作出名的明星都是昙花一现,当然我们也惊喜地看到了芙蓉姐姐的成功转型。同样的道理,在中国PEVC行业也存在同样的成长逻辑,这是一个荒蛮生长的阶段,这是一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时代。

尽管飘洋过海来了很多拥有40多年投资经验的国际大牌PEVC,但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大家基本上还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像是在美国,无论是华尔街也好,还是普通企业家也好,大家对PEVC的品牌和座次基本上有一个成熟的认识。而在中国,则存在一个构建品牌新秩序的绝好历史机会。因此,要成功先成名,哪怕是这个名气充满争议,其实这是一种更聪明的口碑营销方式,连广告费都省了。

但做到“后实”则相对难度较高,其实这是一个较为痛苦的蜕变过程,就像蛹如何羽化为蝴蝶一样需要经历些阵痛。刚刚成名的机构往往会带有创业时初期的粗糙风格和浮躁娇气,甚至过于膨胀的欲望,这些要素实际上是当初创业发展的成功要素,但到了不同的生命周期,这些却又都变成了成长转型所面对的关键障碍。

一般而言,任何机构很难从基因上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准则,除非它基因里就有不断变革创新的力量。因此,大多数机构很容易“先名”,但很少有机构能够“后实”。所谓“欲练神功必先自宫”,没有点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很难想象这个蜕变是怎样完成的。最近,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一些本土机构开始意识到了“后实”的重要性,无论是软文公关也好,还是知行合一,总之我们也希望有一天真的蜕变出中国的黑石,中国的KKR

 “欲”火重生,凤凰涅?

如果中国本土PEVC蹒跚学步于2000年左右的话,那么2009-2015这六年绝对是本土PEVC的动物凶猛。当然不仅限于原本专业背景出身的新投资机构大量涌现,也有很多八竿子戳不着的外行人也很快涌入这片令人充满欲望和快感的行业,很快中国商务聚会的名片盒子里塞满了各种带有”capital”字样的机构合伙人名片,更有些时候夜总会地上也偶尔散落几张。这就是中国式商业的野蛮生长,不管任何一个新的行业,甭管你看上去多么牛逼唬人,多么高技术含量(其实也确实没有),只要存在大量机会,就一定会出现大量的涌入现象。

有一些老牌专业机构的合伙人经常抱怨:“哎,现在市场上到处都是新募集的PE/VC,这个行业太悲哀了。”。其实,为什么要抱怨呢?难道因为别人新进入这个市场,你就要轻看人家,甚至也轻看自己这个行业?我倒觉得真的要感谢那些大量涌入这个行业的同行们,因为他们确实为中国PEVC概念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普及做了大量工作,如果连卖白菜的大妈都懂得PE/VC,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

这个时代的中国是一个由欲望编织着梦想的国度,而PEVC则是一个将此种情形演绎到极致的行业。行业里到处充满了理想主义者和拜金主义者重合的身影,有时候理想就欲望,欲望就是理想。有的人踌躅满志地进入了这个行业,有的人则稀里糊涂地撞进这个领域。当欲望的浪潮汹涌而至到了高潮的时候,没有人知道有多少冲浪的人们其实是光着屁股来的(机会的窗口期稍纵即逝,来不及顾虑面子问题)。

但2016年的到来,我们逐渐看到了一部分裸奔的哥们儿暴露于干涸的沙滩,因为退潮的时间来了。从2011年下半年到现在,不仅国内外的资本市场退出渠道均双双出现低迷,而且LP方面也出现一些与以往踊跃出资大相径庭的局面,一些老牌PEVC机构,甚至有些刚成立没有多久的PEVC机构也出现了LP违约出资的情况。

目前2009年以后新注册的PEVC机构保守估计也得有20000家,加上以前成立的PEVC大约共计25000家,平均每家每年投资1个项目的推算,市场大约每年总计投资25000个项目,而每年上市的公司才几百个。由此可见,大量的PEVC有大量的投资项目无法上市退出,大多数都是忽悠LP的平庸项目。按照这样的情况,不出数年时间,这个市场大约会有80%的PEVC机构关门清算。

其实,这样的情形在美国的同行早已经历过了至少3个周期。其实,一家真正牛逼的PEVC机构不在于投过多少数量的公司,拥有多么庞大团队,而是在于经历过多少个经济周期,换句话说就是丫能够活多久?美国PEVC行业几家顶级机构黑石KKRKPCB、红杉的历史都平均超过将近30年,经历过美国大大小小多个经济周期(包括股市周期)的考验,而那些当年一起涌入市场的PEVC有很多早已烟消云散,不知所踪。

纵观中国本土PEVC市场,自2000年以来经历过一次以上经济周期考验的PEVC实在是屈指可数,深创投达晨创投同创伟业等可算中国第一批早期优秀机构存活到现在,他们也曾面临关门清算的窘迫时刻,但是一直努力坚持而活到现在,绝对值得业界尊敬。而那些2009年以后新成立的20000家PEVC呢?相信历史会给大家答案。

有朋友跟我聊天说:“你们这个行业一下子冒出这么多基金,现在又经历股市这么差的时期,企业家又越来越难搞,是不是PEVC这个行业快完蛋了啊?”。我说:”不是我们这个行业快要完蛋了,而是我们过去那些的浮躁和虚夸快要完蛋了”。其实我想说这才是中国PEVC最好的时刻,因为只有经历过浪潮的洗礼,经历过周期的考验,中国才会出现一批具有真正投资能力的机构,那些靠着运气或拼爹出现的机构终究会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被历史遗忘。

写到最后的时候,借用狄更斯的那句话“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对于中国的PEVC(无论外资内资)而言,2016年最重要的不是什么构建新秩序,也不是吹嘘什么数百亿大手笔的投资成绩单,而是认真思考如何“欲”火重生,凤凰涅槃,修炼内功,厚积薄发,等活到10年或20年以后再牛逼也不迟。

*本文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新芽NewSeed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