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钱不好赚,75%的独角兽公司风投资金仍在寻求折现

VC钱不好赚,75%的独角兽公司风投资金仍在寻求折现

2016-08-19 18:20猎云网 合作伙伴
投资人们在独角兽公司身上期望的收益、回报大部分都没有实现。如果出现流血融资或低价收购,他们的利益很可能会被一扫而空。现金投资回报往往集中在少数几个投资人手中,也就是我们此前认定的几位顶级投资人。

大部分投资给独角兽公司或近独角兽公司的资金仍然在寻求出路,说出来可能你会不信,但仅有小部分投资人真正拿到了回报。

在这个时代,谁都想成为独角兽公司的大股东。

大家普遍认为,投资这些稍晚期技术公司能够减小风险,因为这些公司相对成熟。假设时间点踩得刚刚好——比如说IPO之前或收购之前,那么这些投资或许能在短期内创造不菲的回报。

从直觉上来讲,投资这些公司似乎也比投资A轮融资要保险得多。

独角兽

什么是独角兽?对此常见的一个定义是:估值在10亿美元及以上的私人企业。这道围栏一架,许多公司就被挤在了外面。2013年,Cowboy Ventures的Aileen Lee对独角兽进行了重新定义:2003年以后成立,由公共市场或私人市场投资人估值过10亿美元的美国软件公司。

然而,在许多私人企业隐藏在公众雷达之下的情况下,这一定义本身也有问题。在本次研究调查中,我们所确定的调查对象为:2003年以后成立,融资超过1亿美元及以上的美国私人/上市软件公司。

目前,投资人们在独角兽公司身上撒的钱不少,却鲜见有什么资产折现。那么,都有哪些人兑现了呢?

调查证明,兑现的风投机构并不多。在对上述对象——也就是338家美国独角兽公司及近独角兽公司进行调查后我们发现,投资人对这类公司投入了总计1080亿美元,其中75%的资金仍然在私人保险箱躺着。

大型私人独角兽公司的资本集中度很高。

私人公司投资人资产折现的两种主要途径——IPO和兼并,都在放缓。

尽管Twilio、Line、Acacia等公司近期的IPO都非常成功,但投资人们为此已经等得花儿都谢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计划进行IPO的公司也是少之又少。

美国硅谷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在过去几年间,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在上市后,其中2/3的公司股价已跌落到发行价之下。公共市场的萎靡情况给了独角兽公司更多的理由继续保持其私有状态;此外,私人市场也出现了新的融资机制,能够支持公司进一步发展,比方说AirbnbUber数十亿美元的借贷融资,Soptify十亿美元多的可转换债务融资,以及高盛为Nutanix提供的7500万美元前IPO债务借贷。

不过,这些融资交易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不是因为其数额之高,而是因为投资人在其中添加的特殊条款。从大公司的角度讲,想要在私人市场获取大额融资,再也不如以往那样轻松了。

不仅融资难,独角兽在兼并市场的行情也不被看好。有报道显示,今年以来至7月为止,一共发生了21起金额超10亿美元的科技公司收购案,但其中在最后一轮估值时达到独角兽级别的,仅有两家。

如果私人独角兽公司的股东在兑现那些承诺给投资人的超高回报方面面有难色,那么我们要再问一遍:都有谁成功折现了?在我们分析的338家公司里,其中27家已经上市,42家被收购。共计427位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对这69家公司进行了投资。

下面是一张顶级投资人的列表,排名根据其投资的独角兽与近独角兽公司中退出成功的公司数量排列。

和我们此前见过的投资人排名一样,成功折现的大部分都集中在顶部。

最后,我们对此次分析进行一个总结。首先,投资人们在独角兽公司身上期望的收益、回报大部分都没有实现。如果出现流血融资或低价收购,他们的利益很可能会被一扫而空。这也就是内部收益率与现金投资回报率之间的区别,投资人只有在后者身上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利益。

其次,现金投资回报往往集中在少数几个投资人手中,也就是我们此前认定的几位顶级投资人。

独角兽公司的投资人常常如履薄冰。私人市场投资人对独角兽有着超高的估值,却不能保证它们能够走到IPO那一步;此外,独角兽公司有众多融资渠道,无需公共市场规则的管控。这样看来,投资人们可能还要守望很久才能真正拿到回报。

*本文作者孙媛,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猎云网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