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程维多了一个外号——“Uber屠夫”(UberSlayer),因为他把自比尔·盖茨(Bill Gates)创建微软以来最富有、最贪婪的创业公司——Uber中国玩死了!
曾兼职卖过保险,却一份没没出去过;
曾给一家“中国知名医疗保健公司”投了简历,上班时却发现是个连锁足疗店;
2005年,22岁的他,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年,他来到阿里巴巴上海总部前台“毛遂自荐”,终于得到了一份月薪1500元的销售工作。
9年后,2014年,在中关村e世界一个很小的办公室里,程维创业了。那时候,整个团队80人挤在一层楼办公。但就是那个时候,滴滴出行获得总金额高达1亿美元的融资。
2年后,故事还是发生在中关村。在一个商住两用写字楼里,在一个拥挤的空间里,一个300人的团队,一年内完成了5轮融资,成为资本圈最火的“网红”。
三周前,程维和柳青见了这位25岁少年,并进行了深度交流。他们聊得很投缘。两周之后,当即敲定了对他的数千万投资。而就在这个月,这位少年刚刚拿到了经纬中国领投、金沙江、唯猎资本的数千万B轮融资。
有人说,从他身上看到当年程维的影子。下一个滴滴的创造者,或许就是他。
还有人说,他比当年的程维还幸运得多。
就在拿到滴滴数千万投资的两周之后,命运再次眷顾了这个“幸运儿”,他再次拿到1.3亿美元C轮融资,此次的投资方,均来自国内外顶级投资机构——美国对冲基金 Coatue、小米、顺为资本、中信产业基金领投,元璟资本、Yuri Milner(DST创始人)。
包括此前的真格基金、滴滴天使投资人王刚,这10个月以来,ofo已宣布5轮融资。
然而,在创业初期的1年多时间内,ofo共享单车并不被看好,还背着600万债务。
丢了4辆自行车,然后……
戴威本科时丢了4辆单车,每次丢完车就很纠结,因为觉得走路很慢,走了一周后又买了一辆车,骑了一段时间就又丢,要不就找不到,反反复复经历四次。
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戴威自己自行车在东门的时候,从西门回来了,也骑不了车。早晨起来下楼,发现昨天没有骑车回来,也骑不了车。
戴威就想,有没有可能通过共享的方式解决校园自行车的问题?此后,戴威就做了共享单车的项目,即通过给自行车装车牌,还有智能锁,解决随时随地有车骑的问题。
戴威创业也跟热爱自行车运动有关,其加入北大的第一个社团就是自行车协会,进行了自行车的拉链,去凤凰岭。此后,戴威进行过若干次长途骑行,超过两千公里的骑行也有过两次。
咬咬牙,拿出生活费租办公室
满怀一腔热血,戴威与天使自行车运动爱好者的好友薛鼎、张巳丁,开始了对“自行车创业”计划的探索。
最初那几天,他们整夜泡在免费的麦当劳、肯德基“开会”,进行头脑风暴。可没多久就遇到了问题,快餐店嘈杂的环境经常把刚刚冒出头的思路打断,而彻夜的讨论也影响了他们白天的学习与活动。“在这里讨论不是长久之计”。
戴威咬咬牙,拿出自己积攒的生活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仅能容得下桌子和床的小房间,作为临时办公室,晚上讨论累了就直接睡下,第二天一早再继续。房租本来要先付半年,他们央求房东先付一个月,之后慢慢再补。“我们都清楚,如果没能取得进展,月末就得收拾铺盖走人”。
在临时办公室里,一个个计划被提出、讨论、成型。骑行旅游、自行车周边、自行车交易……凡是和自行车相关的事情,他们都做了慎重的考虑。他们投入了大量精力,举办了几次不同寻常的“骑游”活动,如游台湾、游济州岛等等,也做了另外有关自行车的尝试。这些探索让三人的团队小有名气,也维持住了日常开支。
当时,没有人看好共享单车
然而由于骑行的市场太小,戴威三人还是选择了暂停。但是,这一段时间的探索并没有白费,他们不仅收获了创业的经验,品牌的意识也越来越清晰。“ofo”这一logo早在创业前就确认下来,他们参照了苹果谷歌等公司简洁、易懂的命名规则,不断自我否定,最终选择了“ofo”,这不仅像一个骑着自行车奔驰的小人,也象征着一往直前的公司文化。
他们开始思考调整和转变方向。于是,他们将目光转向了身边的校园。
根据他们自身的经历发现,校园内的自行车非常多,但是大多数同学每天使用时间很短,闲置时间长。此外,大量的废旧自行车也占用了校内空间。
“如果把这些自行车都合理调配起来,大家一起使用,有没有可行性?”许多个夜晚,他们都在头脑风暴,假设、讨论、推翻、再假设,他们搜集了出行方面许多的创业资料,比如滴滴打车和Uber的打车模式,他们也参考了共享经济的鼻祖Airbnb的运营理念,以及城市公租车的管理模式。最后发现,共享自行车可行!
他们为这样的机会而欣喜,却又充满忧虑:号召同学们把自己的自行车共享出来,实在太难了!推广、资金、受众心理,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准备,而作为学生的他们,一无资源,二无经验,共享自行车的领域没有先行者,巨头和创业者们也没有可供借鉴的案例。这一切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切都是未知数。
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反对戴威团队做ofo 共享单车项目。
戴威说,当时和周围的朋友、老师,还有一些看起来比较资深、融过天使轮、A轮的师兄或朋友咨询,没有人看好这些事,但ofo 共享单车还是坚持去做。
背着600万债务,开始了从0到1
2015年10月,ofo 共享单车项目想扩展时,还是融不到钱,又从老天使股东那边借了500万,团队背了600万债务,直到金沙江年初入股后,老的投资人将600万进行了转股才消除。
2015年5月开始,戴威团队开始邀请同学加入共享,正式迈出了ofo运营的第一步。接下来的两个月,ofo公众号的两篇图文刷爆了北大同学们的朋友圈。大量关注和转载为他们打下了重要的用户基础。通过公众号,同学们可以注册消费、获取共享单车密码。在戴威他们的计划中,购置新车、宣传造势、邀请学生加入共享、共享自行车投入使用必须在短时间内有步骤地进行,最为重要的是同学们能够主动加入共享中来。
王耿是ofo的第1名员工,同为年轻人的他毅然辞去了制药厂的工作,加入了ofo团队。第1位共享车主就是他谈下来的,“我们谈了足足两个小时,他终于同意了我们。到现在我还记得他的姓名和共享车牌号”。
第一位共享车主的出现,就像点燃了一簇微弱的火苗,将ofo共享单车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北大人,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共享的行列中来。就像互联网从“0”到“1”的过程一样,ofo从无到有,规模开始不断壮大。
现如今,ofo共享单车上线13个月,覆盖200个校园,拥有180万用户,每日提供超过50万次出行服务。
金沙江创投入股,成为最大转折点
对于ofo 共享单车来说,命运的转折点是金沙江创投的入股,拍板的投资人就是投资了滴滴打车、饿了么等明星项目的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
金沙江创投找到ofo 共享单车也是一次机缘巧合。2016年1月30日,戴威和团队已经在准备回家过年,却接到客服转过来的一个电话,说是有投资人找过来。
那个时候,戴威甚至都不太敢相信,因为都说资本寒冬,再加上的确已经是冬天,要过年了。ofo 共享单车团队甚至一开始都没有把这当是一回事。
但戴威还是尝试发了一条短信,第二天就到了金沙江办公室拜访,并由朱啸虎的同事引荐给了朱啸虎认识,朱啸虎咨询了共享单车的市场有多大,很快签署了投资协议。
这比ofo 共享单车预想的要快,团队原计划2016年3月进行融资,没想到年前就签署了协议。那个时候,ofo 共享单车一天已经有1万多单,覆盖了5个学校,也已到了融资的时候。
此后,ofo 共享单车发展进入到快车道,又获真格基金、天使投资人王刚等A轮及A+轮共计融资2500 万人民币,不久获经纬中国领投、金沙江、唯猎资本跟投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
$page$连续拿下滴滴、雷军
“滴滴也一直在思考最后三公里的解决方案,因为专车和出租车实际上是三公里距离外的”,ofo和滴滴的投资方经纬创始管理合伙人徐传陞表示,滴滴一直在自建团队和找外部团队之间犹豫。
直到滴滴方在与ofo创始人兼CEO戴威见面,两周内双方终于敲定了融资。
滴滴官方称,“与滴滴一样,年轻的ofo创业团队秉承“使用而非占有”的共享经济理念”。换句话说,便是二者的气质相符
2016年5月,顺为资本合伙人程天开始与戴威接触,并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
在程天的引荐下,戴威在顺为资本办公室还与小米科技CEO、顺为资本董事长雷军两次交流。作为一位资深自行车爱好者的雷军也问了一个外界关心的问题,即共享单车项目市场到底能做得有多大。
这几乎是每一个见ofo 共享单车的投资人都会问到的问题,戴威的回答却没有变化:市场前景很广阔,中国有潜在3亿次短途出行的需求。
此前,雷军办公室添置了山地硬尾利器—Trek Pro Caliber SL 9.9。外界还传闻小米也涉足自行车领域。对自行车项目感兴趣的雷军并没犹豫太多,接着小米和顺为资本一起进行了投资。
为何滴滴、小米均押宝ofo?
在出行领域,用户的核心需求仍然是车辆密度高、单价低、骑行体验好。而投资人关心的是,能否快速起量。显然,在这几个要点上,ofo做得比竞争对手摩拜(mobike)更好。
第一, 成本更低。在升级车把、密码锁,将普通轮胎更换为实心防爆胎后,ofo生产、采购一辆自行车的成本在300元左右,仍然远远低于摩拜。
第二, 价格更低。相较于摩拜单车每半小时1元的价格看,ofo每小时1元的价格,在长距离骑行中更有竞争优势。
第三, 起量迅速。目前,ofo已覆盖200个校园,拥有180万用户,每日提供超过50万次出行服务。ofo早期投资方经纬创投曾表示,ofo在1年时间里,把日订单量从200做到了50万单。横向比较专车和快车的增速,投资方显然对这样的增长曲线比较满意。
20家投资方,近10亿投资入局
就在ofo宣布完成1.3亿美元融资的前10天里,9月30日,摩拜单车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的传闻也不胫而走,成为互联网圈热议的焦点。据称,摩拜此次融资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中国、高瓴资本等。
两个共享先行者的拉锯战刚刚开始,后来者也在快步追赶。在不到半个月时间里,小鸣单车相继完成天使轮数千万元与A轮1亿元融资,国内上市运动自行车企业凯路仕董事长邓永豪领投。同时,优拜单车也宣布完成天使轮数千万元投资,中路资本、初心资本、点亮资本、火橙资本为其投资方。
根据统计来看,目前已有超20家投资机构入局共享单车市场,密集的融资节奏分外吸引眼球,其中ofo仅今年就完成了5轮融资。背靠金主,四家平台的战争似乎一触即发。
ofo和摩拜,要正面刚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并重复着。从今天的ofo跟魔拜,静爷似乎看到了另一个“滴滴和Uber”。
但其实,摩拜与ofo两家的共享模式与滴滴、Airbnb类的C2C共享模式并不相同。摩拜的所有单车,ofo的绝大部分单车都是由两家公司自行生产或采购的,所以其本质上都是一种B2C的租赁模式,但是两者在运营范围、目标人群、使用与管理方式等方面也具有一些差异。
摩拜和ofo是最被看好的两个玩家,拿到C轮融资之后,ofo宣布将于11月正式走出校园,开始城市场景下的服务,目前已着手在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试运营。这也意味着ofo将与摩拜正面交锋。
ofo之所以如此快速拿到5轮融资,显然是想以“钱”作为壁垒,快速加大单车投放的密度。而有了滴滴和小米分别在流量端和硬件端的支持,为ofo与最大竞争对手——摩拜的正面对战赢得了不少优势。
在宣布完成1.3亿融资的同时,ofo还宣布了一个重要消息,即在校园共享单车之外,ofo将在城市场景下开展服务。戴威说,ofo将于今天在上海开始试运行,明天在北京开始试运行,北京初期试运行区域首先选择中关村西区以及上地,之所以选择这两个区域,是因为这里使用场景密集,且能形成区域内循环。正式运营会选在11月。
从ofo宣布融资到在城市进行试点投放,其实整个时间没有超过24小时。
10月12日,北京中关村多条街道已经被整齐投放的小黄车占据,有些用户对这样的小黄车非常好奇,甚至用流量下载ofo共享单车的APP。
在进军城市市场后,为了适应更复杂的使用场景,ofo 也对单车硬件作了一定提升。
此前 ofo 共享单车采用的是常见的链条传动自行车,和摩拜单车的轴传动自行车相比更容易损坏,这方面的设备、人力维护成品会是一个巨大劣势。因此,这次 ofo 自行车采用了密封中轴,用齿轮传动,替换了原来的滚珠中轴,希望增加其耐损耗性。
此外,新版 ofo “小黄车”采用了更为耐用的转动车铃,改换了更便于转向的三角形把立,把车轮大小缩小到灵活度更高的 22 寸,安全性方面则升级了防爆实心胎以及鼓刹。
而最引人注意的一点是,ofo 的“小黄车”配置了可调节的座椅,这也在用户体验上领先了摩拜单车。摩拜单车面世以来被投诉最多的不可调节座椅,ofo 可调节座椅有希望让用户告别“腿酸屁股疼”。
放狠话:90天之内快速结束战斗
ofo 自行车整车成本自然上升,也意味着需要更长时间回本。对此,戴威称升级后每辆自行车的成本将从原来的约 200元上升到约 300 元。
升价也是尽快回收成本的方式,目前 ofo 自行车在校园收费为 1 分钟 1 分钱,1 公里 4 分钱,每天 2 元封顶。这一定价策略在推出城市后可能会有改变,但在摩拜 1 元半小时的定价方式下也没有太多涨价空间。
然而无论是 ofo 还是摩拜似乎并不急于通过大量盈利来回收资本。
但另一方面,ofo的投资人们希望90天之内能够快速结束战斗。金沙江创投朱啸虎曾在其朋友圈发过狠话称,共享出行领域都将在90天内结束战斗,单车也不例外。
ofo投资人朱啸虎在朋友圈中喊话
在强烈的资本聚焦下,ofo 和摩拜都更加重视市场份额的抢占。共享自行车的“蛋糕”不小,双方开战的意欲有了,子弹也非常充足。一场“Uber VS 滴滴”式战争,硝烟味已浓。
但共享单车像网约车一样在法律“真空”领域野蛮生长,未来是否会引来新政的“照顾”,至今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