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不是潘金莲》上映第5天,根据艺恩21时的数据,电影目前累计票房2.47亿,保底5亿的目标差不多实现了一半,但近日又有媒体曝出《潘金莲》票房作假,国内多个城市多家影院现午夜“幽灵场”,场场爆满。
猫眼对娱乐独角兽独家回应表示,网络上传播的第三方售票平台深夜场次满座截图,实际原因如下:一类情况是影城调整放映场次自主锁座,还有一类情况是影城操作失误做了临时锁座。
由于影城线下操作导致第三方售票APP上数据呈现出现异常,并不意味着这些座位被实际售出,也并不能就此断定存在票房注水或有人买票房。
对于已经被资本所累的《潘金莲》来说,票房作弊的嫌疑又让它在公众好感度上雪上加霜……其实在娱乐独角兽看来,《潘金莲》完全可以凭实力赢得口碑,进而正大光明地挣钱。
说回电影本身,涉及到上访、维稳这样的政治敏感字眼,这种批判现实的题材能拍成电影,并且还顺利过审上映,可以想象到底有多不容易,所以你们才看到人称“小钢炮”的冯小刚,见人就感谢电影局为《潘金莲》“扛雷”。
而电影创新性地运用了圆形画幅,据说这也是冯小刚跟投资方拍桌子摔门才坚持下来的创意,暂且不论圆形画幅到底是给电影锦上添花还是画蛇添足,不可否认的是,尝试变革是需要勇气的,这种勇气,无论是对电影行业还是对观众,都不是一件坏事。
基于以上这两点,我们说《潘金莲》是部勇敢的作品。就像导演陆川所说,“在中国,能活着走入院线的批判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都必然经历浴火重生的坎坷,都值得获得一份尊重”。
目前《潘金莲》在豆瓣上有4万多人评价,评分7.0分。而在电影正式上映前的11月16日晚,娱乐独角兽曾查看影片的豆瓣评分,当时有近1400人评价,评分7.5分。
之前在首映礼现场观影时,近2500名观众坐在北京奥体中心体育馆内,大部分观众要么离屏幕远,要么角度偏,观影舒适度远不如在电影院,但因为人多有气氛,现场观影效果很不错。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编剧刘震云当晚细心了数了观众笑的次数,总共是86次,其中大笑21次。
不过第二次观影,在一家位置稍偏的大地影院,周一下午3点的场次,9排140多个座位的中小厅,坐了20来位观众,“笑果”就明显不如首映礼,观众的笑声都是压低声音地笑,所以观影的整体氛围也差了不少。
其实《潘金莲》里的人物一点没有在搞笑,他们都在一本正经地过自己的日子,一本正经地盘算自己心里的小九九,一本正经地或焦虑、或愤然、或得意,但在观众看来,他们的一本正经恰恰就是最好笑的东西,人物肢体和对白的细节让人发笑,生活背后的逻辑让人发笑,不断反转的剧情也让人发笑。
很多人把《潘金莲》和《秋菊打官司》相比较,因为李雪莲和秋菊都是执拗地“想要一个说法”。也有人说秋菊可以让人产生同理心,但李雪莲却是一个无理取闹的“刁民”,无法让观众产生认同感,所以电影结尾才要给李雪莲的行为找一个更合理的缘由。
李雪莲其实就是一个执着于对错的人,她的逻辑特别简单,前夫欺骗了她,这是错的,但打官司时,法院却判她前夫胜(法院的判决没什么问题),那不就说明前夫的欺骗行为是对的?所以,法院一定是判错了!而之后李雪莲告法官、告县长、告市长,再到十年里执着地上访,中间并非没有想过放弃,但周遭的环境和人却一步一步推着她不停地往前走。
再看李雪莲周围的这些人,无论官员还是平民,各有各的私心,各自盘算各自的利益,相比他们,李雪莲反倒是单纯可爱得多,他们让李雪莲的“无理”变成了“有理”,所以观众不会对李雪莲反感,反而当最后李雪莲因为前夫意外身亡,失去了可以告状的理由,绝望地嚎哭“你害了我一辈子”时,会对她发出同情的一声叹息。
演员对角色入木三分的刻画是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在大鹏、张嘉译、于和伟、张译等演员的演绎下,我们生动地看到了在官场浸淫已久的官员们的神情、姿态、语言。而范冰冰饰演的李雪莲,除了方言生硬了些,演技是在线的,不过谁让她是“花瓶”范冰冰,即便在电影里一脸土气、含胸弓背,也难免有人挑刺说“这个农妇也太漂亮了”。
可以肯定的是电影在形式上的创新,在电影中,镜头在南方水乡是圆形,到了北京又变成方形,电影结尾的几分钟则拉成宽屏全画幅。镜头的方圆变化很自然,不会让人产生不适感。如果说李安120帧的《比利林恩》是尽可能多地呈现信息和细节给观众,打造“沉浸”感,那《潘金莲》的圆画幅则是尽可能减少画面内的冗余信息,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圆内,同时制造“疏离”感,观众就是个旁观者,也是评判者。
电影上映这波热闹反正是掀起来了,骂仗不知是否还会继续。万达虽然是全国第一大院线,但既然其他院线都给了40%以上的排片,所以绝不至于出现诸如《百鸟朝凤》当年让想看的观众看不着的情况。随便点开任何一个票务网站,分分钟附近都有即将开场的《我不是潘金莲》恭候欣赏。作为这个被好莱坞电影霸占的11月,这部“单挑”好莱坞的国产片本身卖相品质真心是不错,非要争这一口气败了吃相想来有些可惜。
资本的撕扯下,《潘金莲》注定是一部无法纯粹的作品。但不可否认的是,冯小刚这一次交出了一部诚意之作。一个好的艺术作品一定有着更为丰富深刻的艺术内涵,小刚导演应该不会只满足于能否过审这样的挑战。那么,《我不是潘金莲》在口水战之外,能否在电影史上留下一点什么?观众也在等待这样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