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4年时间,身价从0到600亿,这个人很有可能超越马化腾!

33岁,4年时间,身价从0到600亿,这个人很有可能超越马化腾!

头条现在的估值保守80亿,张一鸣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亿万富翁,但这个亿万富翁对于享受没有什么感觉,“我对手表、汽车、烟酒都没爱好。支撑我的是自我实现,希望有更多的创造体验,更丰富的人生经历。”

前一段时间,有人说腾讯要收购今日头条,估值80亿美元,就在大家都在惊讶的时候,今日头条的老大张一鸣给员工发了内部邮件,没有的事。但他也说了,最近来谈合作的人很多,收购的,入股的,合并的,挖人的,干啥的都有。

小编寻思张一鸣现在也不能答应,假以时日今日头条怎么着也是千亿级别的大公司,现在刚到80亿美元就卖了完全对不起理想。要知道,今日头条2015年广告收入30亿,今年目标60亿,和腾讯的天天快报斗的不亦乐乎。

根据业内人士透露,今日头条独特的大数据算法在新闻领域独领风骚,600多个员工300多个都是搞技术的。从2012年8月到2016年8月,整整四年时间装机用户超过5.5亿,月活跃用户超过1.3亿,日活跃用户超过6000万,每个用户平均每日使用时长超过76分钟。

这样的成绩简直比微信还牛啊,让企鹅马总很着急,霸主地位坐了这么久感觉到被威胁了,于是对同样是兴趣阅读的天天快报加大投资力度:推出自媒体企鹅号,广告收入全部归自媒体人所有,并且启动“芒种”计划,拿出2亿来补贴原创作者,结果还是没超过今日头条。

4年时间就让马总感觉到了威胁,那么这个80后的张一鸣是如何做到的呢?

1983年,张一鸣出生在福建龙岩,父亲是市科委工作人员,母亲是护士。与跟其他的父母不太一样的教育方式就是:其他的父母下班后都谈论单位发生了什么事,但他的父母聊的是今天这个朋友发明了什么专利,昨天那个朋友发明了什么技术。所以,从小张一鸣脑子里就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念头“要想被别人谈论,就得搞一个独一无二的技术。”

后来父亲辞了公务员的铁饭碗,下海经商,在东莞开了一家电子产品加工厂,将朋友的一些技术和专利买过来,赚了不少钱。张一鸣这时候又明白了一点:光有技术还不行,还得能变成钱。

可以说,家庭的耳濡目染,给了张一鸣最初的奋斗动力,他开始了自己的奋斗之路。

上中学的时候做化学实验,往往需要在实验室蹲两三个小时,繁琐的过程加上众多的器材让张一鸣烦躁不已,他就想能不能简化一下,就自己动手搞了好几个星期,结果怎么都简化不了,最后老师说“除非你能把反应过程简化了,不然还是算了吧,”张一鸣倍受打击,从此放弃了化学。

高考的时候张一鸣选择了南开大学的微电子专业,说到他选大学的标准也很有诗情画意:要综合性大学,有很多漂亮女生的,男女比例还不能失调,否则大学找不到女朋友。

但是到了大学完全不一样,住的宿舍是校外王顶堤的儒苑公寓,每天早上要骑自行车,吭哧吭哧20分钟才能到校园所在地——复康路,去了以后就是上课,而且班里女生不多,有几个漂亮的都是别人的菜,最多是个备胎的他只有干瞅的份,最后没办法只能孤独地学习。

但是张一鸣学微电子差得一塌糊涂,花两个多小时,才能做一个正弦波信号发生器,还经常不能发射。张一鸣很苦恼,于是他天天蹲在系主任门口哀求转专业,系主任了解到张一鸣专业课太差了,立马同意放人,于是大二的时候张一鸣转到了软件工程专业。

这回张一鸣找到了感觉。此后的三年,他潜心钻研编程。临近毕业的时候,张一鸣发现电路板需要程序一步一步来操作,在测试前最好装回设备上,反复开,关机器试一试,以及多按几次复位键,他就想能不能让它自己完成呢?结果熬了三个通宵,几万行的代码就搞定了,最后他成功发明了一个电路板自动化软件,获得了PCBS “挑战杯”二等奖。

张一鸣毕业的2005年是互联网行业的春天,经历了寒冬的互联网行业开始复苏,搜狐新浪网易三大门户网站利润额持续增长,阿里巴巴投资1亿元人民币推出淘宝网和支付宝腾讯百度也正式挂牌上市。

张一鸣就想这些公司都这么大了,肯定需要一个强大的协同办公软件(IAM),于是就找了两个同学,组建了一个3人的小团队开发,做了半年是开发出来了,不过半年都没有卖出去一套,有一个公司倒是给了张一鸣陈述的机会,不过发现那个协同办公软件没有什么鸟用。

回过头来看,当时协同办公在中国还不具备成长的土壤。就这样,张一鸣的第一次创业匆匆失败了。不过,张一鸣很快意识到,在互联网创业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非常重要。

2006年2月,张一鸣加入了刚成立不久的旅游搜索网站——酷讯,成为了酷讯的第一个工程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张一鸣就和同事就研发出了国内第一个全旅游搜索引擎Kooxoo,一举奠定了酷讯在中国垂直搜索暨生活搜索领域无可动摇的领军地位。可以说,2015年7月,美团网花了数千万美元收购了酷讯网,正是看中张一鸣当时研发的这套搜索系统

这期间,张一鸣鬼点子不少,他发明的抢票软件堪称抢票软件的鼻祖。那是2007年春节,他要回家但就是买不到火车票,又不愿意从黄牛那里高价买,怎么办?张一鸣就利用中午一个小时写出了一个自动抢票自动买票的小程序,没想到半个小时后票就抢到手了,信息发到自己手机上。这款抢票软件也给了张一鸣灵感:有效地发现信息就是巨大的商机!

此后的两年,张一鸣从技术高级经理一路升到技术委员会主席。技术不是问题,但是管人却是大问题,张一鸣发现要协调手下一百多号人是个难题,很多人根本不听招呼,很难伺候,于是张一鸣一气之下辞职跑到微软学管理去了。

在微软学了一段时间后,美团王兴当时创建的饭否网被暂时关闭,海纳亚洲找上门来,希望出资由张一鸣创立一家房产信息网站。2009年9月,张一鸣创建了九九房,以前都是做桌面端,这次他干脆突破了自己做起了移动端。6个月间推出掌上租房、掌上买房等5款移动应用,两年拿下150万用户,是当时房产类应用的第一名。

不过,做移动端就会推送消息,但是一条消息推送所有人,大家觉得千篇一律,阅读率持续降低,张一鸣直觉个性化信息推荐在手机上的需求很大。于是,2011年底,张一鸣果断辞去了九九房的CEO,2012年年初开始筹备“今日头条”。

通过三次创业,张一鸣总结了创业的三大痛点:1、要有正确的方向,2、要快速有效的发现信息,3、移动端的个性化推荐。这三点就是今日头条创建的基础,也是今日头条的根基。

2012年3月9日,张一鸣创建了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第四次创业。

因为逻辑框架早已了然于心,第一天张一鸣就敲定了1万行代码。5个月以后,2012年8月第一个版本上线,仅仅90天的时间,今日头条的订阅用户量就突破了1000万,到2016年8月,装机用户超过5.5亿。那么,支撑今日头条的背后到底有什么?

首先,今日头条是一款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公司没有编辑人员,所有员工都是码农,每天的工作就是改进系统。系统首先会采集海量的信息,然后通过数据挖掘,智能分析出每时每刻最热门最值得用户关注的资讯。

$page$

接下来,推荐引擎会根据用户以前获取信息的情况,也就是客户的行为习惯建立起个人用户模型,两者结合,智能地为用户推荐个性化的信息。也就是说,你看的与我看的完全不一样,有人将此形象地比喻为一千个人眼前会有一千个今日头条

拆开来分析就是这样的:

1、折叠社交和用户行为分析

用户可使用微信,微博,QQ账号或注册今日头条账号登陆今日头条。根据其社交行为、阅读行为、地理位置、职业、年龄等挖掘出兴趣。

2、折叠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技术

对每条信息提取几十个到几百个高维特征,并进行降维、相似计算、聚类等计算去除重复信息;对信息进行机器分类、摘要抽取,LDA主题分析、信息质量识别等处理。

3、折叠基于机器学习的推荐引擎

根据人的特征、环境特征、文章特征三者的匹配程度进行推荐。

4、折叠实时海量数据处理构架

实时推荐,0.1秒内计算推荐结果,3秒完成文章提取、挖掘、消重、分类,5秒计算出新用户兴趣分配,10秒内更新用户模型。

5、折叠精准定位人群进行传播

根据用户所在城市,自动识别本地新闻,精准推荐给当地居民。可根据用户年龄、性别、职业等特征,自动计算并推荐其感兴趣的资讯。

听起来挺拽,感觉很专业,很技术吧?举个例子,你要去相亲,是想大海捞针跟每一个人相亲呢,还是先让工作人员根据你的要求筛选一下呢?今日头条的数据搜索推荐就跟相亲差不多,省时省力还喜欢。

不过,今日头条发展得太快了,树大必然招风。根据搜索抓取热点新闻,发现什么抓什么,这必然导致版权问题。诉讼说来就来了,2014年6月4日《广州日报》网络传播权所述的广州市交互式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就因著作侵权向今日头条提起诉讼。

说实话,一个成立不久的公司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投入到内容上,把技术做好已经很不错。这事过了以后张一鸣也是知道自己理亏,赶紧跟好几千家媒体签了协议,该分钱还是要分钱的,再发生这样的事就别想在互联网这一亩三分地混下去了。

为了弥补内容这个短板,张一鸣在张小龙推出微信公众号后不久,2013年就推出了“头条号”自媒体,邀请更多的自媒体人来生产内容,他也不用再每天担心侵权了。现在头条号自媒体是继微信公众号外第二大自媒体平台。

极客公园的创始人张鹏认为张一鸣的学习的能力以及热情非常出众。极客公园每年有一次创新产品评选,张一鸣会组织同事把榜单上的产品全部梳理一遍,从中寻找启发。2014年6月,极客公园组织创业者去深圳参观和学习硬件行业,时间正赶上端午节假期,张鹏尝试着给张一鸣发短信,结果张一鸣的当时就回复了一个字“去!”

头条的员工们对张一鸣有个共识:一个没什么爱好的“码农宅男”。 张一鸣听了很委屈:我有爱好的,我的爱好就是获取信息!小编此时想静静……

自称“重度信息获取症”患者的张一鸣,初中时一周要读二三十份报纸。从本地报纸到《人民日报》,只要带字的他都不放过,连报纸中缝都会仔细看完。现在不管多忙,他每天阅读量都有10万字。

头条现在的估值保守80亿,也快接近100亿,张一鸣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亿万富翁,但这个亿万富翁对于享受没有什么感觉,“我对手表、汽车、烟酒都没爱好。支撑我的是自我实现,希望有更多的创造体验,更丰富的人生经历,希望遇到更多优秀的人。”

实际上张一鸣是把钱“剩下”是去干别的事了。今日头条向每个员工每月发放1500元的房补。张一鸣建议公司年轻人不要住在城乡结合部,应该全部住在市区内。2016年2月,今日头条搬到了位于知春里附近的大厦。从内部照片来看,新搬办公室健身房、休息室、咖啡厅、娱乐室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

但他又发内部邮件说:“我参与或创办的公司,越在粗糙的环境中成长得越快。我自己是很不重视环境的精致度的,喜欢简单干净就好了。”这不是跟上面的“奢侈”矛盾吗?

也不知道33岁的张一鸣到底是怎样想的?

*本文作者唐骁,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硕士博士圈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