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不佳,《长城》悄然提档,几无成功案例的合拍片这次能成吗?

预售不佳,《长城》悄然提档,几无成功案例的合拍片这次能成吗?

此前,马特·达蒙说“《长城》会是一部不错的爆米花电影”,虽然话中并非贬义,这只是美国人的一种表述方式。但已被充分吊足胃口的国内观众,能接受《长城》仅仅是一部“爆米花”电影吗?

原定于12月16日上映的《长城》悄然提档至12月15日19点。一般认为,这样做是为了抢占首日票房的制高点。

作为下半年最受期待的国产电影,《长城》的压力不可谓不大。

斥资1.5亿美金打造,号称迄今为主中国投资成本最高的影片;好莱坞牵手中国公司拍摄的最大规模的合拍片;马特·达蒙首部亚洲题材的电影;同时也是传奇影业的中国子公司传奇东方的开山之作;更是张艺谋首部与好莱坞主创团队合作的电影,同时也是他个人第一部IMAX 3D电影。

无法再把《长城》当做一部普通的国产大片或者合拍片来看待,它必须是真正意义上中国电影重工业的代表作,才能符合人们的期待。

关于这部影片票房盈亏线的定值也成为了被热议的焦点。许多影迷纷纷展望,这部影片能否超越《美人鱼》,成为华语影史的票房冠军?能否突破华语电影在海外票房的纪录?无数个能否,无数人期待,更加重了《长城》的压力。

电影是艺术,但它背后的商业性让其注定并不只是艺术。自《英雄》拉开了中国大片时代的序幕,无数影迷都在看,看张艺谋能否将中国大片推向新高度——或是深渊。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按说,凭借《长城》的体量级别,在上映前夕应该是消息满天飞,热度达到极点。但遗憾的是,这样的情况并未出现。

之前一些业内人士已经开始“担忧”,声称这样的局面并不太正常。片方究竟是希望“低调攒人品,放长线”,还是真的在影片宣发上发力不足?

官方资料显示,《长城》发行公司为中影、乐视和五洲。近期,乐视危机一度成为舆论焦点。乐视网于11月8日晚间发布公告称,由于2016年国内电影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乐视网拟购买乐视影业100%股权的资产重组计划预计在2016年无法按时完成。

对于乐视而言,无论是目前的各种危机传言,还是乐视影业承诺的5.2亿业绩,所有的压力似乎都寄予《长城》。据悉,乐视影业的投资比例并不低,而这一切似乎是基于中国影视极速飞涨,在整体大盘平稳前行中谋求全球化布局的重要“棋子”。

然而今年影市正如乐视网的公告而言,“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面对市场萎靡的情况,《长城》想要实现票房大卖并非易事。

而今年的五洲电影发行公司,也和去年有着明显的区别。其矛盾核心就是引起华谊和万达“商战”的核心人物叶宁

2013年,叶宁正式担任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开始在电影全产业链上谋划全局。 叶宁带领下的万达影视,仅用一年时间便扭转盈亏,并在2014年创造了投资、发行所有影片无一亏损的影视行业奇迹。两年时间,万达院线跻身中国影视制发行业第一梯队。

在叶宁的带领下,五洲发行以50.9亿票房成绩(截止2015年10月27日),一跃而至国内民营发行公司票房榜首。去年的《寻龙诀》,正是“五洲发行奇迹的胜利品”。

随着叶宁的离开,今年的五洲发行也经历了一次不小的震荡。五洲电影发行公司总经理李宁离职,九位五洲重要的中层重要管理人员离职七位,而采用大量“空降”的方式也并未扭转局面。

今年万达主推的影片质量不佳更加重了五洲发行的压力。于是便出现了五洲多次参与联合发行,而《长城》正是采用的这一模式。但是,去年《寻龙诀》的预售票房高达5000万以上,而《长城》目前在猫眼上的预售票房为2002.2万。

虽然下半月没有影片有着绝对的实力与之抗衡,但目前大盘“冰冷”依旧。在预售并未特别出彩的情况下,成功烧热影片的压力不小。

合拍片,几无成功案例

作为一部合拍片,最为重要的在于影片的核心能否被国内观众所接受,而这个核心最为重要的应该是剧本。

虽然《长城》是绝对由中国人支撑的好莱坞影片,但是其编剧却为美国人托尼·吉尔罗伊。吉尔罗伊最为得意的作品莫过于马特·达蒙主演的《谍影重重》系列电影。从一个纯种的美式动作大片跳跃至讲述一个带有奇幻色彩的中国传统故事,这“跨界”有点大。

据悉,影片的剧本创作并未由吉尔罗伊一人操刀。最初影片剧本的发起人是传奇影业的老板托马斯·图尔。图尔也恰好是《长城》的制片人之一,据悉图尔在一次旅行中看到了长城,觉得是个特别了不起的建筑,于是托马斯·图尔和编剧马克斯·布鲁克斯先写了一个故事梗概。

另外一个制片人乔·贾希尼和导演张艺谋从2013年10月到2014年3月,做出了第一稿剧本。第一稿剧本完成后,同年7月份美国导演托尼·吉尔罗伊写了第二稿剧本。最终张艺谋导演多次反复修改重要的环节,才完成剧本。

可以说,这个剧本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中美合写、集体创作”。而这似乎也决定了剧本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即需要满足东方审美,同时又要符合西方表达的混合物。

《长城》看片会结束后,普遍反映是故事简单,通俗易懂。的确,一个简单浅显的故事可以让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影迷都可以看懂。但用好莱坞标准化的商业模式来讲述一个带有奇幻色彩,但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故事。未见成片,还是有些难以想象。

之前由李仁港编剧并执导的《天将雄狮》反响平平,而上个月开画的合拍片吕克·贝松担任编剧及监制的《勇士之门》更经历了一次严重的扑街。目前,在国内电影市场,合拍片大多并不成功。

此前,马特·达蒙说“《长城》会是一部不错的爆米花电影”,虽然话中并非贬义,这只是美国人的一种表述方式。但已被充分吊足胃口的国内观众,能接受《长城》仅仅是一部“爆米花”电影吗?

张艺谋和他的大片

无数电影人都吐槽,目前的电影市场浮躁不堪。而张艺谋本人也坦言:“目前的电影市场,以票房成绩论英雄”。张艺谋几乎拿下了能拿的一切荣誉,在本土电影导演李也绝对算得上行业翘楚。

但毕竟电影是“时代的产物”,无论心中有多少不满,电影总归要按照现有的时代标准来衡量,更何况这部电影的出发点是制作一部全球化的商业大片。

张艺谋对于色彩的出色把控力和工业光魔制作15个月之久的视觉特效,二者糅合形成的唯美画面是该片作为商业大片最为重要的卖点。无论是口碑还是最终的展现效果,应该不会太差,也是目前国内所谓大制作商业片所无法比拟的。

该片也拥有数量众多且自带粉丝流量的明星,马特·达蒙、威廉·达福、刘德华等中外明星齐聚,似乎绝大多数观众都能在影片中找到自己毕竟欣赏的演员。

但同时,电影中也有景甜、鹿晗、王俊凯、林更新等备受争议的明星。不少影迷像担忧《西游:伏妖篇》一样担心着《长城》,这些在演技上比较具有争议性的明星给这部影片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力?

虽然明星众多可以极大扩张影片的粉丝基数,但同时明星众多的影片也具有极强的招黑体制,无形中加大影片的口碑压力。

同其他粉丝电影相比,《长城》的确有着更为强大的天然优势,但再大的优势也无法改变口碑对于电影的重要性。

如果仅仅是1.5亿美金打造成的众星打怪片,显然无法与影片身价相匹配。张艺谋也坦言,《长城》成功了,好莱坞才会来中国找王艺谋,李艺谋。

从某种意义上,《长城》肩负的是重写中美合拍大片规则的重任。毕竟明年是中美关于引进片配额重新谈判的“合同年”。未来或许会有更多的合拍片问世,这部影片的成功与否也影响着未来合拍片的信心。

与此同时,这部影片能否助力华语商业大片的崛起也备受关注。今年华语电影在海外电影节收获无几,《大唐玄奘》代表内地申奥也引发争议。《长城》是否能让华语商业大片走向全球影迷,也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5年的国产商业大片《寻龙诀》,最终票房达到16.8亿。但这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去年特定的市场环境。随着今年票房转冷,《长城》能否超越《寻龙诀》,还真是个未知数。


*本文作者一一,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