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月底,南京这座城市也进入了它的深冬,在最低气温接近零度的一个夜晚,一辆黑色的奔驰七座商务车停在有着「不夜」之称的1912酒吧街入口,门窗紧闭,却未熄火。
终于有人接近车身,略微迟疑的敲了三下车窗,「咔嚓」一下,滑动式的车门向左移开,亮出内部的方寸空间:一盏旧灯,一壶温酒,以及一个姑娘的笑脸,她说:「欢迎来到‘移动小酒馆’,我是胡辛束。」
这是胡辛束为张嘉佳执导、王家卫监制的电影《摆渡人》量身定制的一场线下场景实验,这部电影改编自张嘉佳的小说,瞄准了文艺青年的贺岁档食粮,试图讲述和爱情有关的救赎故事。
梁朝伟在电影中扮演一个专职摆渡「情感落水者」的酒吧老板,失恋者可以预约「摆渡人」的服务,从而获得情感上的宽慰和启迪。
而在电影上映之前,将剧情中的虚构设定搬进现实,发动用户亲身体验这个隐于夜幕之中的「移动小酒馆」,是胡辛束和张嘉佳在几次认真商量之后的产物。
第一个上车的,是一个正在1912酒吧街流连的已经订婚的姑娘,他们在手机上收到胡辛束的微信公号推送——竟然一反常态的打破了在每晚22点22分推送的习惯——向读者交代了游戏规则和碰头地点,正好就走到了那辆挂着「摆渡人」灯牌的商务车面前。
就像活跃在西欧中古时代的吟游诗人在旅途中抵达了新的一座村庄,他的鹅毛笔和羊皮卷终于又有了浸染墨汁的机会,在这一天的整个夜晚,胡辛束始终充当着一个倾听者的角色,她也由衷的喜欢这种「有温度」的商业活动,既为用户、也为企业提供价值和服务。
她和她的团队所组成的新媒体公司「辛里有束」,则也渐成内容创业里这片海洋里的一艘帆船,御风而行。
· · ·
男性思维和女性思维的确差异巨大,比如对于「酒」这个饮品,二者的理解就差异巨大,前者通常寄托「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式的洒脱,将酒精视为拉出内在人格的道具,道不尽的是江湖豪情,而后者的选择多是以酒为媒,那些藏得小心翼翼的心事只有在被触媒催化之后,才有机会得到袒露。
早在开设这次的「移动小酒馆」之前,胡辛束就在北京东四十条的一间只有不到5平米的迷你酒吧内,在微信公号的推送中向五十余万订阅用户发出邀约,寻找七个带着故事来和她一起喝酒的夜谈者。
从当天的十一点半到次日的凌晨两点半,胡辛束和陆续抵达的七个读者杯酒言欢,从单向的情感倾诉到多向的感情分享,直到筵席结束,这几个陌路相逢的年轻人就像是认识多年的老友,各自交换着联系方式,温暖嬉笑。
曾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发行阶段就和胡辛束有过合作经历的张嘉佳在朋友圈看到胡辛束发的照片和文章,觉得这事和电影的剧情相得益彰,于是组织两边的团队再次同桌,探讨能否借助相同的创意框架来为影片造势。
「我们开始想得特别疯狂,想要直接租一辆房车,直接千里绝尘的从北京开到南京,沿途接人上车,来一场长达十个小时的超长直播。后来发现可行性实在太低,我的体力大概也支持不了,这才作罢。」
妥协折中之后的方案,是由胡辛束牵线,联合西门大嫂和银教授两个在微信和微博皆有影响力且愿意出镜配合的新媒体大号,兵分三路,同时在南京、北京和上海三地,开张「移动小酒馆」。
这三个帐号,总计粉丝规模高达八百万,加上红豆直播和陌陌直播的助阵,基本实现了社交媒体传播理论中的「引爆」环节,当第一名互动用户上车之后,接下来的行程和停靠点,都在微博上进行预告,有人打着出租车连追三站,每次都只差一点却被别人捷足先登,怨恨的在直播间里大倒苦水,说「我都快不爱你们了。」
胡辛束承担着南京这条主线的「酒馆老板」,这也是《摆渡人》的发生地,因为前几名上车的用户都是感情美满的「人生赢家」,让她一直期待听到的契合电影主题的悲伤故事没有出现,所以一直有些情绪平淡,直到有一站上来一个男大学生说自己刚失恋,话音未落,胡辛束立刻来了精神,双眼发光满脸兴奋,让直播里的几十万观众大呼「心灵扭曲」。
· · ·
2016年,内容创业已呈星火燎原之势。
根据不完全统计,仅是招揽创作者入住的各类自媒体平台数量就超过三十个,流量扶持、现金补贴、资源置换、广告分成样样俱全,大有渠道过剩——或者说「内容生产者不够用了」——的势态。
与此同时,头部内容的稀缺特性逐渐展露,用户规模及使用时长的持续增长,向起步较早且品质得当的自媒体团队提供了容错率,新的用户运营方向层出不穷。
占据「少女心」认知品类的胡辛束,也开始不断适应新的形象。
「比如被一家一线的中文时尚杂志评了奖项,穿着礼服过去走了一次红毯,感觉还挺复杂的,就像一个外来物种,突然闯进了一个古老成熟的生态里面,还是有些措手不及。自媒体这个职业兴起得太快,连我们自己都还没有厘清它的未来,就更别说其他的圈子了。」
不过,对于胡辛束这样一个充满人格化符号的自媒体而言,她无法永远待在幕后做一个和情感专栏作家并无二致的码字工作者,一家报社可以更替几任主编,但胡辛束这个帐号,永远都代表着胡辛束其人。
今年秋天,胡辛束试着组织了「少女观影团」活动,包场邀请读者走进电影院和她一起看电影——「每一场的暖场游戏我们都设计得不一样」——反响颇为热烈,并使她萌生了将观影团全国巡回办下去的念头。
随后的感恩节,胡辛束又在798的艺术仓库,搭建了一个「只存在于世间6小时的回忆释放博物馆」,有人带着象征上一段感情的物件过来销毁,也有人过来找人倾诉自己不知如何继续的恋爱,巧克力品牌费列罗赞助了这场活动,准备了上百个礼盒,送给这群彷徨而不甘的年轻人。
「没有任何一次互动是重复的,每一次都是全新的惊喜」,胡辛束特别得意于这种融合了广告、展览和行销的立体策划。
只是,在团队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顾此失彼的情况也有浮现,比如在将人力调遣到活动组织和线下执行的期间,胡辛束在微信公号上的内容推送开始遭遇阅读数据的明显下滑,而当她抽出身来严控写作,在解决内容质量问题的同时,又难以兼顾其他的琐事。
$page$这次见到胡辛束的前一天,她熬到凌晨三点才睡觉,尽职尽责的同事在办公室陪着她,同时也是盯着她把第二天需要更新的内容写完,几个人叫了麦当劳的外卖,吃饱之后才发现巨大的疲惫感甚至压过了回家睡觉的欲望,她被自己的念头吓了一跳:「难道真的要在公司准备睡袋了?」
创业并非只有「I work for myself」这种自由,它也意味着需要承受名为增长的责任,自媒体受益于「组织崩溃、平台重塑、个体崛起」的时局,作为趋势交易的一环,他们必须证明想象空间的存在。
根据企鹅智库的一份报告显示,情感类内容的阅读需求,在整个微信公众平台上名列第一,但是情感类自媒体的融资次数却在全部类别中排名末端,冰火相隔,僧多粥少。
自从注册公司以来,胡辛束的创业就从未有过计划性,就像山坡的滚石滑落总会遇到影响既定路线的各种地势因素,转型的迫切需要永远高于定型的稳定需要。
负责商务的合伙人刘笑辰有意将胡辛束推向相邻的文娱行业,这里同样盛产年轻女性用户的消费谈资,并能有效扩大商业客户的边界,于是胡辛束不仅被安插到了香港导演王晶的饭局上,甚至还做起了记者的工作,代表读者采访《法医秦明》的男配李现。
这次的「移动小酒馆」策划依然是以跨界为目的,用符合胡辛束惯有调性的连接方式,让作为推广主题的电影项目自然融入她和用户的说笑过程里,也让社交网络的传播带着温情脉脉的色彩。
「其实活动的实际体验并没有那么十全十美,因为要遵守交规,车内不能开灯,行驶也免不了颠簸,我还要在直播间里说话,所以可能这个‘酒馆’的质量打了一些折扣,但是让我很感动的是,用户的热情都是实打实的,我们有跟车的摄影师用拍立得把大家的照片都拍了下来挂在车内的悬绳上,所有的人都笑得很开心。」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主职还是一家酒吧的老板,他在经营闲暇之余给文学杂志写专栏,并在《朗格汉岛的午后》一文中提出了「小确幸」的概念,意指微小而确实的幸福感,用村上春树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在「冬夜里,一只大猫静悄悄懒洋洋钻进自己的被窝」、「得以结交正适合穿高领毛衣的女友」、「在鳗鱼餐馆等鳗鱼端来时间里独自喝着啤酒看杂志」这些时刻感受到的满足。
时隔二十多年,「小确幸」作为一种时代情绪,再次在中港台等中文世界获得了它的市场,那些不再经历他们父辈所挣扎过的生存压力的年轻人,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自我实现,他们重视情绪的自由,甚于对成功学的敬重。
在这个宽泛的市场里,胡辛束带着她的「少女心」商店,每天都在静候新的客人敲窗。
· · ·
胡辛束的微信公号每天坚持在22点22分推送,这是一天接近终点却又没有完全结束的时间,她有不少读者已经养成习惯,定好闹铃提醒自己在这个时间打开手机阅读胡辛束发来的深夜絮语。
这种仪式感,也构成了胡辛束和她们的一个小秘密。
胡辛束说她有一个「黑夜法则」:「你会在天黑之后表达欲升腾,渴望交流,倾诉甚至是谩骂。你会更想念一个人,一段过往。你会以为夜深之时,除你以外的人都有了美梦。你会嫉妒,会反思,会把一天的情绪都献给黑夜,在最不该胡思乱想的时辰杀掉自己。」
而在未来,这种约定俗成就快要被打破了,胡辛束不再只是一个通过文字和插图在手机屏幕上传递表达的帐号,她会频频出现在直播、电台和线下,和喜爱她的男孩和女孩相见。
一切故事都将改写,商业的,人文的,以及关于胡辛束她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