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风靡一时的创业项目你还记吗?

那些风靡一时的创业项目你还记吗?

2016-12-23 13:10GPLP 合作伙伴
2016年的资本寒冬犹如逼迫恐龙灭绝的白垩纪,让一些迅速被催熟的创业项目感受到了考验,很多甚至因难以适应而倒闭。但无论对于投资人还是创业者来说,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一、背靠大腿阿里资本:淘在路上依旧宣布倒闭

2016年6月24日,曾经的明星创业公司淘在路上于近日向供应商发出公开信,信中表示,淘在路上因资本寒冬影响,经营陷入困境,将进行资产重组以谋求新的商业转型,而相关债务整理及清偿工作已经在进行。

这家成立五年,B轮融完千万美元,曾经获得红点投资阿里资本以及新天域资本等重量级投资机构认可的项目就这样倒在了寒冬当中。

基本介绍:

“淘在路上”成立于2011年,从UGC旅游分享社区起步(即“在路上”,类似的平台还有蚂蜂窝面包旅行等),2014年开始向旅游产品销售平台转型,主张“边走边订”和旅游目的地服务。

融资情况:

2011年8月获得百万人民币天使投资;

2012年7月获得红点投资的150万美元A轮融资;

2013年4月获得阿里资本的300万美元A+轮融资。

2014年先后获得阿里资本的300万美元A+轮融资,以及新天域资本领投的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

倒闭主因:

1、 企业缺乏变现能力,靠融资续命,结果最终因创投市场环境逐渐变冷,资本对于投资愈发谨慎导致C轮不到位而死亡。

GPLP君点评:

创业要注意现金流和严格的资金管理,具备自我造血能力,生存下来才是关键。

2、 补贴力度太大或成为导致其资金链断裂的重要原因。大量的资金用于采购流量、广告投放以及用户补贴。

“疯狂烧钱”也带来了后遗症。2015年10月开始,淘在路上开始收缩营销成本、补贴成本,团队规模也从300人裁到200人。对这次突如其来的转折,陈伟的解释是,“资本寒冬是诱因”。由此,陈伟也曾表达对烧钱战略的无奈:“有时候无可避免,比如有时候别人烧钱,你烧不烧?”

烧钱战略突遇资本寒冬,对淘在路上的产品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提出了考验。

而据陈伟此前的透露,淘在路上2016年的目标是盈利。足见,以其目前状况而言,在脱离资本的支撑下,它的盈利能力不足以维持公司的正常发展。今年4月开始,淘在路上再次进行了一轮比例近50%的规模裁员。究其原因,或是资金紧张、融资不顺。

另有说法将淘在路上失败的根本原因归结于严重的内耗。淘在路上创始团队构成中存在“李鑫派系”和“唐一波派系”,而两人对淘在路上的发展方向存在不同的想法,“最终淘在路上选择了李鑫的思路”。

GPLP点评:

不论什么原因,团队管理以及盈利能力都是一家公司生存下来的必要条件,尤其是人,即便亏损,队伍不能散。

二、汽车后市场的风靡一时 估值 6亿美元的独角兽——博湃养车

         2016年4月5日,史上最大O2O洗车及养护平台,博湃养车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长文《认识这么久,第一次说再见》,正式宣布破产倒闭,而其官网则变成了“白板”,其未来业务也正式划归庞大旗下。

这家经过多轮融资,估值一度达到6亿美元的公司,在走向十亿美元估值独角兽前进的路上的时候,最终因融资失败而到了下去。

基本介绍:

博派养车成立于2014年4月的创业公司,曾跻身养车O2O领域规模第一,巅峰时曾被估值6亿美元,拥有员工1400余人。

融资情况:

2014年的4月份,北汽高管吉伟,正式上线了养车O2O平台(当时的名字是易捷卡),并于同年7月获得创新工场千万元级A轮融资,由此迅猛发展。2014年12月,吉伟表示,博湃在北京的服务车辆已经超过60辆,月订单量已经破万,相当于4家4S店的保养量总和。

2015年3月底,博湃再次获得京东、易车1800万美元B轮融资。

倒闭原因:

1、 B轮融资之后开始飘飘然 博派养车的骄傲自大

如同穷人中了 500 万彩票,博湃养车拿到 B 轮融资腰板自然就硬了。先改善一下自己的环境:从不到 100 平米的东四环写字间撤离,搬至亦庄独立办公楼。然后是壮大自己的势力:从 4S 店或者其他招聘市场招聘技师,截至 2016 年初,已经拥有 1400 名员工。而这 1400 名员工需要吃喝拉撒,以每位员工每月 4000 元的工资计算,博湃养车每个月的工资支出就近 600 万。

GPLP君点评:

融资只是一个阶段的开始而不是结束,不忘创业初心,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才是一个创业者应有的心态,即便如今天的马云马化腾,其忧患意识依旧相当强烈。

2、 上门修车的O2O模式是个伪命题

与大多数上门O2O创业公司类似,博湃养车想要践行“滴滴”模式,用低价甚至是补贴的方式来迅速圈占用户,再用第一的市场份额去募集下一轮投资,然后再圈占用户,周而复始……当累计了一定体量用户数量后,尝试自我再造血。

然而,每一种模式都不可能复制。

对于上门养车来讲,靠巨额补贴来获取用户只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在这同时,服务品质是立足之本,在这之后,回归商业本质是永续之本,所以上门保养企业、行业,对广大车主的意义,一定不是提供低价服务,而是提供高性价比的、更高品质标准的、更好服务体验的养车、修车服务。

然而,博派养车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GPLP君点评:

回归人性与商业本质,这是创业的基本原则。商业模式不靠谱,谈创业与融资都是伪命题。

3、据传言,当初C轮融资的时候,博湃养车与某投资机构达成1亿美元的 C 轮融资协议,之后投资人又直言:「约定的融资金额无法到账,只能给 1/10。"于是,博湃养车放弃了C轮融资。

GPLP君点评:有的时候委屈一点不是坏事,先活下来才有发展的可能。忘掉估值,回归价值。

         三、你还记得那个大众点评的竞争对手——饭统网吗?听说它倒闭了

基本情况:

2003年12月8日饭统网正式上线

2014年4月23日,饭统网或已倒闭

融资情况:

2008年7月,饭统网获得日本亚洲投资等四家海外机构共计400万美元风险投资

辉煌时刻:

饭统网曾经坐拥中国餐饮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多项第一—中国第一家餐饮预订服务企业、中国最大的互联网餐饮服务企业、中国唯一一家可提供中英文双语餐饮预订服务的网站……可以说,在餐饮行业O2O中,它是最先试水的。

2003年成立之后,饭统网覆盖了80个主流城市50万家餐厅第一手信息,到2008年迎来了网站发展的顶峰,当年6月份全资收购了广州“天下饭庄”网站,7月获得日本亚洲投资等近3000万元人民币风险投资。到2009年12月,饭统网已累计为1600多万消费者提供了餐饮预订服务,累计订单超过350万张,为中国餐饮行业累计贡献消费额高达15亿元以上。

衰退主因:

A.功能被后起的团购网站迅速替代

B.决策层摇摆不定

C.手机APP开发缓慢

D.转型太慢

当年与饭统网同时起步的大众点评网,不但经营得风生水起,还与腾讯进行了战略合作。但饭统网却“失联”了,这是为什么?

电子商务观察家、万擎咨询CEO鲁振旺表示,饭统网支持餐厅预订的服务,在PC时代很有价值,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使用习惯已经向手机转移。另外,美团网大众点评团等团购网站逐渐崛起,在这些网站上,完全可以查询到餐厅的电话,同时还能通过团购获得更低价位的菜品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订餐的功能就显得很单薄了,等于说饭统网的功能完全被替代掉了。后期它虽然也在试图开展团购服务,但决策层对于战略规划摇摆不定,没有把握住时代发展方向,手机APP也开发缓慢,在转型上也慢了一大步。”鲁振旺说,如果早点转型,饭统网或许还有机会,但是企业内耗过重,决策层的规划犹豫不决,也加速了它被时代甩掉的命运。

团800数据分析师樊康分析称,饭统网最早是做商户黄页、优惠券和订餐起家,有点类似于大众点评。“饭统网之所以走到今天,一方面是因为优惠券业务的市场本身并没有发展起来;另一方面,饭统网的移动化进程过慢,这与现在整个线下服务行业向移动端迁徙的环境不太符合。”他说。

GPLP君点评:顺势而为,才能成就大业,然而,饭统网输给了自己。

         四、那个做跨境电商的蜜淘网曾经也融资了上亿人民币

         虽然蜜淘创始人对其倒闭一直保持沉默,然而相关证据却仿佛显示,这家曾经火爆一时的公司真的消失了:

1.蜜淘微信公众号、官方认证微博今年1月底已经停止更新;

2.蜜淘位于望京SOHO的办公区已经人去楼空,SOHO前台称蜜淘已提前退租;

3.蜜淘创始人沉默,京东方面对i黑马表示收购蜜淘及蜜淘员工迁往京东上班等传闻均“无此事”;

4.蜜淘前员工称裁员潮、离职潮去年底已经开始,内部员工爆料公司并非收购,而是倒闭,更没有大部分员工去京东上班一说;

5.业务转型至今,蜜淘首页“韩国免税店”五个字仍清晰可见,但官网及APP端并未出现韩国产品,且平台展示产品产地均为日本,并出现“淘日本”子目录。

蜜淘的融资情况:

2014年的蜜淘风光无限,几乎拿到了所有创业团队期望甚至羡慕的资本“战果”。它一年内斩获了三轮融资:天使轮、A轮、B轮。最终却止步在了C轮门前,不禁令人唏嘘。

2014年11月,蜜淘获得了祥峰投资经纬创投等3000万美元投资。为了提高销售,蜜淘随即加入了地铁刷广告的营销大军,当月黑色星期五之后,蜜淘特卖产品销量翻倍增长。

倒闭原因:

1、与巨头竞争优势荡然全无:

在资本、流量、品牌背书等资源都雄厚的巨头面前,蜜淘的优势开始变弱。“蜜淘在库存上能压个一千万、两千万的货就已经算很不错了,但某些大公司在保税仓库中的货就有十个亿。”谢文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蜜淘与巨头之间的差距。

GPLP君点评:

做小而美还是平台型公司,需要创业转型过程充分考虑到巨头的存在,否则,灭你真的是分分钟的事情。

2、政策风险:

过去两年,海关总署接连出台《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和《关于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的公告》,即业内熟知的“56 号”和“57 号”文,以及50元以下行邮税免征等政策红利下,跨境电商行业野蛮生长。

今年3月24日,财政部跨境电商税收政策终于敲定,税改将于4月8日落实。税改完成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将由原来征收行邮税改为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单次交易限值由行邮税政策中的1000元(港澳台地区为800元)提高至2000元,设置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为2万元。其中食品、保健、母婴、日用品等品类成本将上涨,电器类、个人洗护类等则相对下降。

*本文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新芽NewSeed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