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这么跳,是不是该被强监管了?

无人机这么跳,是不是该被强监管了?

2017-01-19 13:09Newseeders 合作伙伴
政策出台和科技公司的努力已经大大降低了消费者“成为一名守法飞行员”的难度。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规矩的飞行员”对违规事件如此抵触。“希望公安把该抓的人抓了。”一位爱好者说,“我可不想以后无人机给禁了。”

16 日晚间,浙江省公安厅在微博上就无人机拍摄民航客机飞行的事件作出了通报,通报显示,涉事的无人机升空至高度 450 米,拍摄了多个空中画面,其中包含多架途径的民航客机,空中拍摄过程约 10 分钟。根据公安部门的调查,拍摄视频的飞手是一位业余飞行爱好者,无相关资质。

1c8b3a3b40cb4f50b2e91158d555913520170116190407

这起事件源于当天下午微博认证为“民航自媒体”的 ID“航空物语”转发了一则短短 8 秒的视频,视频中,一架飞机正在降落,画面十分清晰,而在视频最后,有一行说明:“该视频拍摄使用 Mavic Pro(大疆的一款无人机),拍摄时间 2017 年 1 月 15 日”,并有一串类似于 QQ 号码的数字。

视频在微博上引来骂声一片,大多来自普通民众,怒指其娱乐不分场合,不把航空安全放在眼里;小部分来自无人机爱好者,怒指其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危害了整个无人机行业。

_0

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为什么挨骂。

首先,在机场附近飞无人机到底有多危险?据了解,一般民航飞机都严格按照航空管制的指令,在相应的航空层里精确的飞行。民航机国内航班在 6800-8000 米之间, 国际航班要上到 9000-11000 米。军用无人机全球鹰最大升限 24000 米,实用(实际)升限 18000 米,执行常规侦察(不飞入敌国领空)任务时通常在 11000 米以上的高度飞行,所以军用无人机一般飞行高度较高没有问题,但是一般民用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在 6800-8000 米之间是很有可能的。根据网上流传的涉事人在 QQ 飞行群中的聊天记录显示,他当时把无人机升到了 500 米左右,可以判断当时民航客机正处于预备降落阶段。

$page$

来自巴德学院无人机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从 2013 年 12 月到 2015 年 9 月,22 个月的时间里,美国空域内无人机和遥控飞机共发生 327 起空中危险接近事件,其中 28 起飞机驾驶员不得不改变航线机动避让。另外有 90 起近距离接触事件涉及民航,且多数客机载客至少 50 人。事故发生的地点多在人员密集的禁飞区,时间集中在上午十点到下午六点。除意外相撞,无人机也可能在客机飞行途中飞进引擎内,对机身造成破坏,导致飞机失事。根据网上流传的短视频来看,无人机与客机的距离大约仅有百米左右,处于极端危险状态。

其次,一位不守规矩的无人机飞行员可能给整个行业带来多大的负面效应?无人机自诞生之初就如历史上的一众新锐科技产品一样,毁誉傍身。 不幸躺枪的大疆很快发布了一份文采斐然的声明 ,声明中有很有趣的一段如下:

科学技术具有两面性。自工业革命以来,汽车、飞机、计算机、基因技术等伟大发明,在加速了人类文明发展脚步的同时,也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使人类的生产生活蒙受损失。

安全,无疑是无人机最大的痛点。不光是威胁有人机飞行安全,无人机坠机、割手、失火等耸人听闻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另外,日本、美国等官方机构都发生无人机坠毁事件,使其安全范畴从人身安全延伸到隐私安全、国家安全等更大的话题。去年年初,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Yuneec 副总裁颜安表示,政策对无人机的管制取决于无人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果不了解它的原理进行操作,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在我们的技术还没成熟到让每个人都去用的情况下,它的准入门槛肯定会高一点。”颜安认为,这就好比汽车的驾驶门槛,总会逐步降低。

a23528de3d3c470ff3e89439e6b05351

回顾无人机民用化后的发展历程,国内无人机消费者、商家与政府总体上保持了一种“不疾不徐”的和谐共处状态。虽有部分不守规矩的玩家闯过祸,但基本控制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的状态,未如某些新生科技产品惨遭“一棒子打死”的厄运。伴随着消费级无人机的逐渐普及,相关政策法规也逐步出台。2015 年年末,中国民航局发布了 《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在这一规定中,中国民航局首次把无人机进行细化分类。按重量,将无人机划分为 0-1.5 千克,1.5- 7 千克两类。

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执行秘书长柯玉宝称,在某些城市当中,像城市空旷地带,非人口稠密地区,七千克以下运行就不太受限;但在中大城市,城市人口密集区,就会有个别限制。所以最终可能会根据人口密集程度不同,监管上的规定会有所差异。《关于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资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显示,自 2015 年 4 月 30 日起,由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继续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负责在视距内运行的空机重量大于 7 千克以及在隔离空域超视距运行的无人机驾驶员的资质管理。

然而事实上,这个政策对于目前主流的消费级航拍无人机影响并不明显,比如大疆的精灵 3、相对专业级的悟、亿航的 ghost 等,重量均在 1.2 公斤-3 公斤之间,新兴起的家庭娱乐型无人机更是基本在 700 克左右,距离 7 公斤的严管线尚且遥远;而 亿航 CES 上发布的载人无人机 184,其空重则达到 200 公斤,远超轻小型无人机 116 公斤的上限,不在这次政策规定范围内。此外,0- 1 .5 公斤的无人机在政策发布后有两年的执行缓冲期,1 .5 公斤- 7 公斤级别的无人机,在北上广深四个主要城市也有一年的执行缓冲期。

在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下,无人机生产厂商也表现出了相应的积极配合态度。以大疆为例,去年年初,在发生了一些与无人机相关的意外事件后,大疆推出了一个名为地理空间环境在线 (GEO) 的系统。这其实是一款地理围栏系统,意在阻止无人机飞入禁飞区——现在在北京的六环范围内,大疆无人机已经无法起飞,进入禁飞区的无人机则会自动降落(此前北京已经明确禁止无人机在六环以内起飞)。据报道,大疆无人机用户可以临时退出 GEO 系统,避开部分飞行限制,但这是有前提条件的,用户必须拥有通过大疆认证的帐户,并登记信用卡、借记卡或手机号,因为这些措施使得即使在禁飞区发现有无人机在飞行,监管部门也可以追踪到机主。除了电子围栏 GEO 外,柯玉宝还表示,有望通过无人机云把所有运行的无人机管控起来,通过无人机云可以知道谁在飞,在哪里飞,飞行高度,运行速度等都可以掌控,就相当于在无人机上装了个“黑匣子”。

本次“大疆无人机近距离擅拍民航”事件发酵后,动点科技的记者联系到了大疆的公关人员张梵晞。“我们在不同城市 , 根据管理部门的不同要求设置了禁飞区。”张梵晞向记者展示了 大疆标划的世界地图 ,上面详细标明了宜飞和禁飞区域。在声明中,大疆还表示,作为无人机厂商,大疆一直在努力提升用户的安全飞行意识,并将在近期再一次放出大招。“我们在全球应用了基于地理围栏技术的限飞区系统,应各地管理部门要求设置临时限飞区,并通过多渠道向用户尤其是入门用户普及飞行安全常识。为进一步提升安全性,我们将推出全新的 ADS-B 广播式预警系统,帮助航拍飞行器的操作人员避开民航客机。”

123

(大疆飞行区域限制图)

对于消费者来说,政策法规的出台以及科技公司的努力已经大大降低了他们“成为一名守法飞行员”的难度,群体的自觉自律以及飞友内部默认的“在体制内乖巧飞行”的良好配合态度使得无人机在这条“温和崛起”的道路上不紧不慢地渐飞渐远。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规矩的飞行员”对这次违规事件有如此大的抵触反应。“希望公安查清这件事把该抓的人抓了。”一位无人机爱好者在相关新闻下评论说,“我可不想以后无人机给禁了。”

*本文作者王婵,由新芽NewSeed合作伙伴动点科技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出处。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新芽NewSeed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