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半场,首先要考虑活下来,但不以赚钱为目的的企业都是耍流氓

互联网下半场,首先要考虑活下来,但不以赚钱为目的的企业都是耍流氓

2017-02-24 20:42
如果不是微信突然间出来,那么现在腾讯是不是还能够做到这么大体量也不好说。只是当时腾讯反映确实是非常快,看到米聊做出来马上跟进,直接掐死了米聊,如果腾讯反映哪怕是延后一年时间,可能现在雷军就起来了。

依靠人口红利而取得爆发式增长的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了,2017年乃至未来互联网竞争将更加残酷。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下半场,从野蛮生长到精细化运营,从流量为王到内容为王,从产品至上到服务至上,新的互联网时代将进入一个有着全新秩序规则的新商业生态当中。

面对如此剧变,股权市场趋于理性,资本整体表现冷静沉稳,成为大公司的生态拼图或技术方向上的“价值点”将更容易获得投资青睐”。在2月23日的投资界沙龙上,清科集团邀请了知名投资机构以及上市公司代表分享2017年中国互联网时代的探索。

人口红利结束,资本市场和中国互联网将有哪些改变?


创东方投资总裁助理李享:这个话题从去年到今年一直在探讨,因为现在很多机构都在谈人口红利的消失。这会影响到创业决策。过去如果做创业只要烧钱就好,因为当时的人口增速很快,但是现在中国人口在未来几年会保持15亿以下,不会有很大的波动。因此不会像以前那样有重大的爆发力。

2015年开始迎来了创业者寒冬。2016年互联网行业倒闭的公司太多。如果有大公司支撑,比如说暴风旗下的暴风墨镜,从去年到今年一直在裁员,因为没有盈利是一定支持不下去的。

包括去年战略新兴板从预测到放开,到去年二三月份说战略新兴板不搞了,很多企业都只剩下一口气吊着。一旦在国内借壳上市没有成功,就倒在路上了。

像 “青年菜君”,这是没有找到盈利模式,一定会出现问题的,光靠融资是撑不下去的。

如果所有的数据不能转化为营收,那么这个数据就是伪数据,是没有价值的。一切不盈利的公司就是耍流氓的公司。利润才是真正的核心,投资人还是要回归到价值,利润是多少,才是王道。互联网的下半场一定会扭转趋势,一定不是靠烧钱砸市场

商业模式的核心,用户留存要有完整的闭环,有比较强的黏性。第二个是做一切业务,真的要回归利润。因为现在的盈利还是比较重要的,即使没有盈利也要有营收。

现在的投资趋势是什么呢?

看一下国家文件就可以看出趋势现在国家是把钱往实业里面赶。国家每年发的相关文件里,比如说新材料,智能智造,人工智能,新能源等等方面,这就代表了以后的趋势,现在市面上的钱不是少了,而是多了,现在既是机会也是挑战,现在市面上有非常非常多的钱。包括我们机构去年拿了中小企业基金46亿,后来又加了10亿,但是现在一个项目都没有投。

类似这样的基金,包括地方性的基金,很多这样的钱,全国加起来做创投类的钱超过了2万亿左右。以前放水就是4万亿,但是现在做投资的就有2万亿。但是这个投资有一个指向,就是让你投实业。你说让这个钱砸O2O的项目,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拿几十亿去烧钱,很快也会烧完。所以,在中国的趋势,还是希望把实业支撑起来。包括人工智能,消费升级,金融科技类的项目,以及新能源,这些都是趋势。你会发现创业的门槛会越来越高。

2017年的投资将减少对概念和故事的追逐

国宏嘉信投资副总裁肖华:2016年,投资人在项目投资上出手非常谨慎。有很多创业者都在担心,这个资本寒冬什么时候过去?但是我们观察发现,市场并非如媒体所说的那么寒冷。

在一些创业风口行业,比如说文化娱乐、企业服务、交易平台等领域,投资机构在投资方面依然是非常活跃的,好的项目依然能受到关注和追捧。

借用清科倪总的一句话:2016年股权投资市场正处在徘徊期,整个投资界都在等待,或者是在呼唤下一波大的浪潮来临。

2017年,整个经济依然会呈现比较低迷的状态,同时中国的互联网人口红利也迎来了结束的阶段。在这个大背景下,2017年的互联网投资,我们认为将是回归理性的一年。而投资趋势会是寻找相对比较有确定性的行业,减少对概念和故事的追逐。

哪些才是具有相对确定性的行业呢?

首先是如今社会和用户有几个比较明显的趋势:

一是用户消费需求提升。80、90、00后等群体已经逐渐成为了社会的消费主力,除了日常商品之外,他们会有其他更深层次的需求,可以看到过去的两到三年,一些基础类的商品,如食品、衣物等需求都是在减少。而对文娱类、旅游、健康类的消费需求是在增长的。未来几年这个趋势将持续延续下去。

二是用户的付费意识进一步增强。随着移动支付的便利性提高,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电影、网剧、动漫、动画甚至是其他能够吸引到他们的内容和服务付费。

三是人工智能的逐渐普及,走进日常生活。人工智能的感知、认知、决策,甚至到反馈,这四件事情在过去的五年有非常大的进步。

2017年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将会不断提高,应用领域将持续扩张,更多的概念性产品将走进日常生活。

从这三个趋势就可以挖掘到两条主线:一是消费升级,另外是产业升级。

通过这两条主线,我们认为以下行业很可能会成为2017年比较关注的投资领域:

一是与快乐相关的。比如说泛娱乐,内容制作,旅游等相关行业。

二是跟健康相关的。比如说移动医疗,体育和生物科技等领域。

三是跟效益相关的。比如说企业服务,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 

技术领先的企业要遵循什么商业本质?


星河领创基金投资总监孙远谈到商业本质。首先是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运营效率,比如说互联网,就提供了信息互联互通的机会,让我们可以快速了解外部的世界。

5G网络在2018年要使用,这就为万物互联提供了基础,早期看了互联网之后为什么没有下手?因为物联网在4G的情况下是很难有大发展的。但是5G网络就不一样了。

项目技术有可能能够提升产业竞争力,比如说能够降低市场成本,或者宣传推广方面的成本。另外是扩大适用范围。还是希望在2017年重点布局技术方面领先的企业。技术领先会很宽泛,这些领先就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基于目前面临的行业巨头,你的领先可以占领多久的先发优势?这个时间能够达到多少目标?这是创业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如果以上都不明显,建议早站队伍。如果明显,也建议早站队伍。站队伍的好处是大集团可以提供非常优秀的团队优势,他们可以在短期内给你争取时间和空间的发展。

第三点是注重团队影响。

一个靠谱的人可以把一般的业务做好。一个不靠谱的人可以把很好的业务做死。业务要达到一般的水平。国家每年会公布八大新兴产业或者是六大新兴产业,政府报告写得非常好,也想了很多,把国家未来发展计划都写在了里面,重点的这些产业、行业有什么创造的机会。

再造出一个BAT量级的公司,完全有可能


启赋资本高级投资经理宋昶:互联网还有可能出现下一个BAT级的企业吗?如果有可能,会在哪一个领域出现?

清科创投高级投资经理张炜嘉:从历史上来看,不可能有一个公司能够持续上千年,目前我们看到的除了基督教、佛教这种组织可以持续上千年之外,就公司来说,好象目前还没有看到这样的公司。所以我认为,也许某一天,真的又有一个什么新的技术,或者是新的东西,能够创造出一个BAT量级的公司,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说马斯克做的东西,在十年前都是不敢想象的,但是现在就是做到了。当年微软如日中天的时候哪有我们的事儿?所以我自己的看法是不要说现在有BAT了,就感觉完全无望了。并不是这样。

至于说会出现在什么领域,拼的就是想象力,高新技术极有可能出现在下一个风口。但是从互联网的层面上来说,谁要真的能够赶超BAT可能会比较难。但是其他的方向,人工智能或许会是一个方向,是完全有可能的。我也只是判断。这个命题太大了。 

国宏嘉信投资副总裁肖华:我比较认可张总的意见。百年老店比较难,BAT的成长也是依托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互联网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时期和过程。现在人的需求是很多的,极有可能只要找到一个比较好的需求点,就能迅速将公司规模做起来。这是说不准的,因为互联网行业的想象空间太大了。

星河领创基金投资总监孙远:我的想法也差不多。一是百年老店,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一个这么长期的企业存在,第二点是涉及到下一波有没有可能产生一个这么大体量的公司。可能性是有的。从历史上举例,比如说早期拨号上网的时代,有一段时间QQ应该是通过收电信服务费,一毛钱一条或者是卖彩铃之类的,从那个时候慢慢赚点钱。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团队当时是三个人做起来的,如果不是微信突然间出来,那么现在腾讯是不是还能够做到这么大体量也不好说。只是当时腾讯反映确实是非常快,看到米聊做出来马上跟进,直接掐死了米聊如果腾讯反映哪怕是延后一年时间,可能现在雷军就起来了,我们就变成了追踪小米了。所以说最后肯定是有机会的,但是机会的具体方向,我也说不准。

我个人的看法是,从2G、3G,4G,5G,每一次的变化都崛起了很多的公司,不一定达到BAT那么大的体量,但是有一个知名公司是完全不成问题的。5G随着他带来的全新速率的提升,以及对全网体验的提升,有可能会是一个特别大的机会。但是具体会怎么样,我个人也看得不是特别准。

 要先考虑活下来,然后再考虑利润

宋昶:最后一个问题,刚才孙总的PPT里面有讲过,(互联网)下半场大家还是挺彷徨的,有没有好的建议?或者是加油鼓气。对创业者想讲的话。

因为进入下半场之后,对创业者来说还是面临很多新的挑战,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请各位给出一些建议。

孙远:首先我还是回归商业的本质,或者是企业的本质。一个企业如果不以盈利为目的而存在一定是有问题的。所以企业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想好这一点,不一定通过资本市场,一样可以实现企业的价值。

肖华:对于创业者来说,在现在的情况下,在基础和时势都不占优的情况下,较难获得空间。但是不等于说没有机会,机会会更加垂直于某些领域,创业者应该要更加专注,扎实做好它。首先要考虑活下来,活下来再考虑利润。

对于前期的项目,更关注于领域、空间、产品和团队。

后期的项目,更看重的是有没有盈利能力,盈利点有哪些?是不是足够支撑,你的盈利有没有爆发力,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送给创业者的话就是精耕自己的专业,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同时也需要配置好自己的资源。

张炜嘉:我们做投资的会比较不同的资产,不同的公司,看谁的回报更高。但是这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每个细分领域的创业者,创始人,老板肯定都比我们要专业得多,否则的话,如果我看的事情比你还多,那我肯定就干你的活了。所以我们一直希望找到的投资公司,就是在你的方向上,比你所有的竞争对手都要强,而且真的是能够赚钱的公司,你能够赚钱,赚到你不需要融资的情况下,其实这个公司是有极强的被收购的价值的。

*本文为新芽NewSeed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新芽NewSeed(微信公众号ID:pelink)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新芽NewSeed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