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无疑是近期大家茶余饭后的焦点话题。
“方便快捷”的赞同声音肯定有。但尖锐的问题也屡被提及:损害、盈利、竞争……
其中,损害问题让人心痛。车胎没气、二维码被划、车被锁在树上、脚蹬坏了、扔进河里……
正应了那句:共享单车真是一面国民照妖镜!
▼
值得一提的是,身边不止一人反映,ofo损害的严重程度多于摩拜。这也是不少人宁愿押金贵、车身重,也要选择下载摩拜App的原因,“家门口实在难找到一辆身形完整的小黄车”“已经连续几天看到地铁口那辆被锁在树上的小黄车了”“摩拜的车子制作贵果然还是有道理的啊”。
有人甚至在朋友圈里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从军容齐整和气势来说,胜负已分……
两张照片的言外之意,一方面,摩拜明显多于其它品类;另一方面,ofo的小黄车倒地一片,小橙车则雄纠纠气昂昂。
这位大爷说他干大半辈子修车,从来没想过会去大公司上班。现在好了,好几个公司抢着聘请他。六险一金+年终奖,突如其来的幸福总是给有技术的人。
胜负真如大家所想吗?
日前,艾瑞咨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1月份,摩拜单车的周活跃用户数高达584.9万,较上月同期增长22%。ofo仅为140.3万,较上月同期出现下滑。从数据上看,摩拜的活跃用户是 ofo 的4.2倍,且这种差距正在逐步扩大。
但另一份来自比达咨询的市场份额数据显示,2016年,ofo占据了51.2%的市场份额。
ofo和摩拜,是一方把另一方干倒,还是一方把另一方吃掉?烧钱大战能否烧出另一个“滴滴”?
产能
产商订单惊人,10分钟产出16辆
共享单车的出现,让自行车销售商萎靡不振,“最好不要搞了!要被他们搞死了!”卖自行车的师傅说。“听说有个共享单车项目要做代驾这块市场,希望这一切不是真的……”一位卖代驾电动车的师傅不寒而栗。
反之,生产商可乐坏了。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官网报道,2016年以来,涌现的共享单车品牌约有15-20家,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投放,总计投放数量超过200万辆。2017年,预计投放总量将呈现井喷式增长,极可能接近2000万辆。当然从产能来看,这个数字还要更高。
从产能上来讲,摩拜与ofo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自建工厂,后者则戴威则从一开始就坚持做平台,“不生产自行车,只做自行车的搬运工”。
2015年9月7日,ofo共享单车正式上线。上线第一天,就涌进200多个订单,上线10天后,日单量达到1000多,到2016年9月初涨到日最多40万单,处理服务器的压力很像当年滴滴快的大战时的“七天七夜”。短短一年时间里,ofo的员工数量也从15个人急速上涨到800多人。
ofo工厂:ofo在天津有4家代工厂,总日产量在12000辆左右。富士达工厂在2017年收获了ofo在天津产地的最大订单——1000万辆。一条线上每10分钟下线了16辆,整个工厂日产出超5000辆。为了完成任务,工人每天工作11小时,公司还为工人给出了“拉一个人奖励500元现金”的招工政策。
飞鸽自行车厂生产的“小黄车”月产量已达到40万辆,订单总量占据“飞鸽”全年产能的1/3。
正在生产的ofo自行车
摩拜生产:天津爱玛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年产能原本只有300万的公司,在2017年与摩拜签订了500万的代工合同。与“爱玛运动自行车”相比,公司已经将重心倾斜向了为摩拜代工上。
“自行车厂家接到我们这么大的订单都吓到了!”胡玮炜今年初向总理介绍分享经济时如此形容。
打法
一个靠公关,一个靠广告
如果你用百度指数搜一下以下四个关键词:
1、胡玮炜(摩拜创始人)
2、戴威(ofo创始人)
3、ofo
4、摩拜
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月整体搜索量上,胡玮炜是戴威的6倍多,而ofo是摩拜的3倍多。
这是为什么呢?
胡玮炜,双鱼座女子:感性,充满想象力,而且又当了母亲。曾就职于《每日经济新闻》、《新京报》、《商业价值》、极客公园,有着十年的记者生涯。懂得媒体曝光套路,会用情怀和梦想讲故事,她说的那句“失败了,就当做公益吧”到现在还在朋友圈刷屏。
关于摩拜,胡玮炜的讨论多于摩拜自行车本身。这让邦哥想起一个风投界的故事:
土豪海选女友,给三个候选对象各一百元,让她们用最少的钱,把一个空的房间填满。第一个女生买了很多棉花,勉强装了房间的二分之以。第二个女生买了很多气球,装了房间的三分之二。第三个女生冰雪聪明,她花少少的钱买了很多蜡烛,温暖的烛光瞬间照亮了整个房间。
土豪最后选了“胸大”的那一个。
在风投界混得久了的人都知道,人们对漂亮的女性创业者充满无限好奇,她们往往自带光芒。
相比来看,26岁的ofo 创始人戴威对很多骑小黄车的人还是个陌生的名字。沉稳、温和、儒雅是媒体对他的性格概括。ofo更注重产品营销。
ofo的线下广告
与同行相比,早前的ofo共享单车没有采用智能锁,也未配备车筐。近期频频补齐短板,先是在今年 1 月推出有智能锁与定位装置的小黄车;随后又宣布联合中国电信与华为合作,让解锁速度将会更快,功耗则更低。
就在前天,ofo与700Bike联合发布了新车品,戴威在台上表示,ofo是一辆适合在城市骑行的单车,简单实用,而竞争对手设计过度(暗指摩拜),是一种浪费。700bike副总裁郭晶晶更是直言:“共享单车说到底是一门生意,不是公益。”
盈利
投资人说:校园出来的项目很靠谱
ofo先盈(赢)?
经纬中国合伙人肖敏,曾经主导投出过饿了么、分期乐,目前看到它们成功走出校园,并且做得非常不错。这也是他同样看中校园起家的ofo的原因。在学校里面出行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是步行,要么是骑车。学生骑车会比在城市里面骑车更天经地义,因为他们的选择更少。
ofo的投资方滴滴有大规模的运营并发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到ofo。在城市里,滴滴会利用自己的出行流量帮助ofo来获得更多用户,这一点毫无疑问。
摩拜先盈(赢)?
虽然摩拜和ofo两家一直没有透露,从初创到如今,各自的融资总额具体是多少,但通过梳理公开资料,目前摩拜的总融资额至少是ofo的两倍(ofo创立于2014年,摩拜创立于2015年1月)。恰恰残酷的是,创投市场一直在验证“资本为王”这个“硬道理”。
图片来自华尔街见闻
有创业者观点认为,“共享单车的胜利者肯定是摩拜。ofo可能是一个非常大泡沫,他可能有投放车的数据,但没有正在运营的车的数据。很多车已经报废,有的车带坏了,有的车座被拔出。这种情况很少在摩拜上发现,摩拜的设计最大限度寻求出行和破坏两者间的平衡。”
正如摩拜CEO王晓峰所言:每当我们纠结细节时,都会回到一个标准:方便和便宜。这是公共自行车的核心价值。要达到这两点,就需要车辆稳定耐用,因为频繁返修的成本难以承受,其他需求都是次要的,只能尽量满足。
在不考虑车辆损坏等成本激增的情况下,任何极端的算法都不会客观。下面是邦哥根据一些公开数据整理出的一份表格:
摩拜单车虽然没公布过日订单数字,但根据其采信的艾瑞数据报告计算,摩拜单车在2016年12月第一周总有效时间为51.7万分钟,假定用户平均每次使用摩拜单车仅5分钟(实际上正常用户单次骑行应该远不止5分钟),摩拜单车周订单量算出来仅为10万单,日均不到两万单。盈利情况难以预知。
ofo戴威则称,“今年很有可能实现盈利”,而且,极有可能是在上半年实现。
结局
单车之战还能再烧一年吗?
曾有人质疑,国内的很多共享经济,是一种只能活在ppt里的一种可执行方案。但数据表明,单是北京,就有数以亿次的出行量用来接驳公共交通跟写字楼或者小区。滴滴解决了中短途出行,而在三公里、五公里之内的出行,没有比自行车更好的解决方案了,短途出行的想象空间可想而知。
在中国的互联网创业市场,创业公司的杀法如出一辙,先烧钱占市场,抢融资,铺用户,再盈利,最终实现良性循环。团购行业有拉手、美团和窝窝,打车行业有滴滴、快的和Uber,外卖有了美团、饿了么和百度,火到不行的共享单车也是这个境地,结局终归是干到只剩个别公司,其它的自然成了炮灰。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起家的摩拜和ofo,可以说是单车大战的领头羊。单从融资速度上来看,可谓刀刀见血。
剥离了繁荣的真相是,资本的助推只是加快了这场战争的进程罢了,共享单车的结局也许用不了两到三年,今年就能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