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科研卫星就像做手机?天仪研究院获近亿元A轮融资

发射科研卫星就像做手机?天仪研究院获近亿元A轮融资

2017-04-21 16:25francoise 新芽记者
传统卫星发射成本高、进程缓慢,很多科研项目得不到满足。天仪创始人杨峰表示,“一个科学家有几个十年?现在我们提供了另一条路,一年内帮你送上天。”

新芽NewSeed(ID: pelink)消息4月21日,新芽此前报道过的“天仪研究院”,已宣布获得近亿元A轮融资,由赛富动势基金领投,经纬中国名川资本北极光创投、国科嘉和跟投。

天仪研究院是一家面向科研工作者的商业航天公司,通过微小卫星提供短周期、低成本、一站式的“科学实验+技术验证”服务。目前,天仪已成功发射多颗商业卫星,包括“潇湘一号”、“陈家镛一号”,并将发射分时租赁卫星“UCloud云汉号”。

自2014年11月,政策明确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卫星市场以来,中国不断涌现民营微小卫星创业公司。如开源卫星“科创航天”,试图用卫星组建通信网络;“零壹空间”专门为商用微小卫星提供发射服务;“欧科微航天”由“国家队”中科院创办,自主研发微小卫星与商业化应用;“九天微星”甚至以卫星IP为入口发展粉丝经济,在天空用肉眼可见的光束发射“我爱你”的摩尔斯电码,帮助用户表白。

天仪研究院面向的则是科研用户。由于传统的卫星发射成本巨大,大部分空间科学项目都得不到满足。天仪创始人杨峰曾说,为了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潘建伟院士这么有资源、有名气的人,都花十年时间,一个科学家有几个十年?”

而天仪认为,改进科研卫星的缓慢进程是它们绝佳的机会。去年接受新芽NewSeed采访时,创始人杨峰曾自信地表示,“第一,我们在干一件我们擅长的事情。第二,行业前景毋庸置疑的,全球万物互联只能靠卫星!”

天仪能提供低成本卫星的关键在于,选用了立方星(CubeSat)这一成熟的技术标准,并大量采用商用元器件代替航天专用器件。这一做法在国外已相当常见,如SpaceX就用浴室零件生产门把手,用赛车安全带固定航天人员。此外,集成客户的实验仪器研制出最终卫星,以往需要5到10年,天仪则利用低成本优势,以互联网思维快速迭代产品,把每个项目缩短到1年以内。

未来两年内,天仪还计划发射20颗卫星。目前天仪的团队已有30人,核心成员拥有近20年的航天系统研发经验。根据新芽数据库,天仪研究院曾在2016年7月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本文为新芽NewSeed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新芽NewSeed(微信公众号ID:pelink)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新芽NewSeed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